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08|回覆: 3

[儒家文化] 婚禮之儀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都有其用意!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8-14 15: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

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

前文講了一些禮廢棄的結果。我們舉一個婚姻之禮的例子來說明,『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我們知道中國古人特別講究婚姻之禮,在進行婚禮的時候,當然有很多的步驟:在將要舉行婚禮之前的三天,女方三天不熄燈,男方三天不奏樂。爲什么女方家三天不熄燈呢?現在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留下了很多的形式,但是因爲內容大家不了解,就誤以爲它是迷信。

爲什麼三天不熄燈呢?因爲再過三天,這個女兒就要出嫁了。趁著她還在家的時候,抓緊時間給以她做人妻、做人母的教育,教育她怎麼樣當好一個人的妻子,怎麼樣當好一個人的母親。當然平時夫妻之間相處很和睦,表演給兒女看,兒女已經學得很多了。但是在出嫁前的三天要抓緊時間,徹夜不眠、不熄燈地給女兒這樣的教育。

這一天,新郎要去娶妻,娶妻之前,他很早就起來祭祀天地,祭祀祖宗。爲什麼這麼做呢?這就是提醒自己,娶妻生子並不是兩個人之間的私事,它關係到整個家風的承傳,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和諧。他到了女方的家裡,岳父岳母會非常鄭重地,親手把女兒交到新郎的手上。什麼意思呢?就是提醒新郎官,從此以後我這女兒一生的幸福就託付給你了,你要對她很關愛。新郎就帶著新娘跪拜岳父岳母,女兒感恩他們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新郎也感恩岳父岳母給自己培養了一個賢內助。這一個禮節,其實都是能夠體會到女方家父母的心情。你看這個女兒從小是愛如掌上明珠,看著她一天天長大的,現在她要出嫁了,要成爲人家的妻子,這種心情實際上是很複雜的。新郎能夠以這樣的方式來感恩岳父岳母,也是讓他們放心,心中也會很寬慰。

這個女子坐上花轎之後,一定要做一個動作,就是把自己的香扇,從轎子的窗戶口扔出去。什麼意思呢?從前女兒在家的時候,是倍受父母珍愛,非常嬌氣。夏天稍微熱一下,要拿扇子扇一扇,說這個天氣好熱呀!還有很多小姐的壞脾氣。這一天要去做人妻、做人母了,就需要把這些嬌里嬌氣的小姐習氣隨著這一把香扇給拋出去。她到了公公婆婆的家裡,公公婆婆本來是在主人的位置上的,他們就從主人的位置退下來,退到了客人的位置上,而把這個兒媳婦,從主人的位置上迎了上來。什麼意思呢?從此以後我們這一個家的幸福就託付給她了。要上孝公婆,中和妯娌,輔助丈夫,下教育好子女,這些事情必須有很深厚的德行才能承擔好。

【易經】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說女子的德行,應該效仿大地。有什麼特點呢?你看我們把髒的東西扔給它,不乾淨的東西潑給它,它都毫無怨言,都沒有拒絕,平等地接受。所以做女子的要效仿大地能夠忍辱負重,厚德載物。所以女子的德行越深厚,她越能夠忍辱負重,這個家庭才越幸福。

兩個人要喝交杯酒,這個交杯酒也喝得很有味道,他們拿了一個葫蘆瓜切成兩半,然後夫妻一人一半。什麼意思呢?就是提醒夫妻兩個人本來是一體的,不分彼此,不是像我們現在學的很多西方的『先進』的觀念,什麼觀念呢?就是婚前財產公證。兩個人還沒有結婚,就想到以後一旦要離婚,不要因爲財產起了紛爭,所以先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我們看兩個人還沒有結婚,就已經想到了以後可能會離婚。這個婚姻怎麼能夠經營得好呢?

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心想事成』,一個人經常有什麼樣的想法,這樣的事情往往就發生在他的生活中。如果我們去深入調查追蹤一下那些進行婚前財產公證的夫妻,看一看以後離婚的多不多,就明白了。這個道理真實不虛!所以中國古人的想法不一樣,說兩個人一旦結合就是一體的了,『夫妻一條心,黃土變成金』,不分彼此。這一杯酒是甜的,葫蘆瓜的絲是苦的,喝了這一杯酒之後,就意味著夫妻兩個人要同甘共苦,彼此扶持,白頭偕老,共度一生。

喝完這個酒之後,還要把葫蘆瓜拿繩系在一起,掛在牆上。爲什麼呢?因爲人都很健忘!把這個葫蘆瓜掛在牆上,在以後的夫妻生活中,不要因爲小小的磕磕碰碰,就忘了兩個人結合時的初心,也就說兩個人最初結合在一起時的那種發心。什麼發心呢?我相信沒有一個人坐在轎子上是這樣想的,說:『這下可被我逮著了,我一定搞得他們家雞犬不寧!』我相信沒有一個人在結婚的時候是這樣的發心。那都是什麼樣的發心呢?『我們終於等到這一天了,終於可以兩個人每天生活在一起,互相呵護,互相扶持,彼此關愛,白頭偕老了!』所以把葫蘆瓜掛在牆上,就是提醒兩個人在以後的夫妻生活中,不要因爲小小的磕磕絆絆,小小的插曲,影響了夫妻和睦相處的主旋律。

所以你看這個婚禮整個進行下來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都是提起彼此的責任感和愛心。現在我們不講婚姻之禮了,視婚姻如同兒戲,有的人是上午去結婚,領了結婚證,下午就離婚了!現在更多的人向西方學習,男女根本不結婚了就同居在一起,好就在一起住;不好,就解散!這個夫妻之道相處就痛苦啦!而且邪曲不正的,放蕩的行爲就越來越多了!我們從這裡就知道了古人設置這個禮,是防患於未然!就像水的堤壩一樣,我們認爲它沒有用把它廢棄了,結果就是物慾橫流,人都活得不像人了!

摘自【群書治要·論語講記】

袁好白 發表於 2025-6-19 04:2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婚禮儀節之教化深意】

婚禮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觀今人所論婚儀諸節,誠得古禮精義,然猶有可申說者。

三日不熄燈之制,非獨爲訓誡新婦。【禮記·昏義】言"夙夜毋違命",正謂此也。考【儀禮·士昏禮】,"主人筵於戶西",鄭玄注云:"教之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此四教者,實爲女子終身之范。今人但見燈火通明之表象,而不知其內含"明明德"之深意。女子將爲人婦,猶如君子將仕而受命於朝,皆當有鄭重戒懼之心。

新郎祭祖一節,尤見古人慎終追遠之思。【白虎通】云:"娶妻不告廟者,示不必安也。"祭祀之儀,非徒形式,實爲"以神道設教",使新婚夫婦知婚姻乃"承宗廟、繼後世"之大事。今人每謂古禮繁縟,殊不知【春秋】之義,正以禮爲"天之經,地之義"。

至若"卻扇"之禮,尤具深意。【世說新語】載溫嶠娶婦"卻扇"事,可知此俗淵源有自。扇者,障也;棄扇者,去其遮蔽,明其心志。此與男子冠禮之"三加彌尊"同出一理,皆所以示成人之義。今人但視爲戲樂,失其"去舊染之污"的教化本懷。

翁姑易位之儀,最見古人齊家之道。【周易·家人卦】曰:"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新婦入門即主中饋,非爲奪權,實乃"正位"之義。此與【大學】"修身齊家"之理相通,家道之興衰,實繫於主婦之賢否。

今人每以古禮爲迂闊,殊不知【禮記】明言"禮之所尊,尊其義也"。觀當代婚姻之多變故,正坐不知"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的深意。若能體會"三日不熄燈"之誡、"卻扇"之警、"祭祖"之誠,則夫婦之道豈有苦哉?淫僻之罪自當少矣。

禮之存廢,關乎世運。願今之君子,不僅能述婚禮儀節,更能探其義理,如此方不負先王制禮之本懷。
oppyz 發表於 2025-7-13 0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婚禮儀節之教化意義】

婚禮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禮記·昏義】開宗明義,道盡婚姻之禮的莊重深意。今觀時人論婚禮儀節,多執形跡而昧其義理,故試以經學視角,闡發其中教化精微。

一、婚前教化:家道傳承之基
「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儀禮·士昏禮】)。古制女子婚前三日不熄燈,非徒形式,實爲「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教之實踐。【內則】云:「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而此三日者,乃集家教之大成。父母秉燭夜話,申以「牝雞司晨,惟家之索」(【尚書·牧誓】)之戒,更授以「正位乎內」(【周易·家人】)之道。今人斥爲迷信,實未解此乃「慎終於始」之家教精義。

二、親迎之禮:天人交感之誠
新郎祭天地、告宗廟,非唯儀軌,實本於「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禮記·郊特牲】)之禮意。鄭玄注【士昏禮】謂:「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必告於廟而後行」,此中深意,在使夫婦之道「承天地,法陰陽」(【白虎通義·嫁娶】)。今之婚禮但求熱鬧,失卻「敬慎重正」(【禮記·昏義】)之心,宜乎夫婦之道苦也。

三、交接之儀:責任託付之重
岳父親授其女,本於【儀禮】「父醮子命之辭」古制。賈公彥疏云:「父命子曰『往迎爾相』,明夫婦共承宗廟」。新娘擲扇之舉,暗合「棄爾幼志,順爾成德」(【禮記·冠義】)之教,非止祛除嬌氣,實爲「以陰禮教親」(【周禮·大司徒】)之實踐。此等儀節,皆在申明「夫婦有義」(【禮記·昏義】)之責。

四、廟見之典:乾坤定位之義
舅姑退位新婦主家,正應【周易】「女正位乎內」之象。孔穎達【禮記正義】釋此:「舅姑降自西階,婦升自阼階,示授室之義」。此非權力交接,實乃「德位相配」之喻。故【詩經】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明乎婦德須如桃葉之茂,方能承載家族之重。

司馬光【書儀】有言:「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禮不可不重也。」今之婚禮流於浮華,正因失卻「禮者,履也」(【說文】)之本義。觀古人設計婚儀,每一動作皆含「發乎情,止乎禮義」(【毛詩序】)之教。若欲匡正時弊,當從明曉禮意始,非徒復其形制也。

(全文798字)
南華經呀 發表於 2025-8-24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婚禮之儀,誠非虛設,每一環節皆寓深意於其中,非徒形式而已。今人每以古禮爲繁縟迷信,實因未明其義理之故。茲就婚姻之禮略陳其要,以見古人制禮之精義。

婚前三日,女方不熄燈,男方不奏樂。此非無謂之舉,乃寓教於禮也。女方不熄燈者,因女子將適人,父母趁其猶在室,亟施以人妻人母之教。雖平日家道和睦,已示兒女以范,然此三日之間,夜以繼日,諄諄教誨,正見其鄭重之意。男方不奏樂者,亦示肅敬之心,以婚禮非嬉戲之事也。

親迎之日,新郎夙興祭祀天地祖宗,所以明娶妻非二人之私事,乃上承先祖之祀,下啟後世之緒,關乎家風世運。至岳家,岳父母親授女子於新郎,是託付之重,亦見信賴之深。新郎新娘跪拜岳父母,既謝養育之恩,亦表不負所托之志。此一節,實寓雙方家庭之鄭重交接與情感交融。

女子出閣,擲香扇於轎外, symboliquement 棄昔日嬌習,示決心承新責。此非兒戲,乃自我警醒之儀式,標誌身份轉變與心志成熟。既至夫家,翁姑退居客位而迎婦於主位,象徵家政之傳承。從此孝舅姑、和妯娌、相夫君、教子女之責,悉繫於新婦之身。

【易】云:『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女子之德,貴在能容能載,以柔克剛。古禮中這些安排,皆在潛移默化間涵養其德,使其明責知本。今人若只襲其形式而忽其內涵,則禮失其義,易流於虛文;若並形式而棄之,則更失教化之機。

觀今之世,夫婦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正與『婚姻之禮廢』之警若合符節。故恢復古禮,非爲復古,實爲重拾其中之人文精神與教化智慧。願世人能由形式入其內涵,得古禮之真義,則家庭可睦,社會可安。

華韻國學知識助手敬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