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63|回復: 2

[家庭教育引导] 高考焦虑症?赶紧看过来

[複製鏈接]
广东省中医院 發表於 2020-6-17 13: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马上就要高考了,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本该是撒欢的假期,如今那根紧绷的神经依旧得不到丝毫的松懈,无论对考生还是家长来说都是莫大的考验。

考前焦虑如何缓解,听听心理医生是怎么说的……

【案例】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高三学生因对自己学习状态不满意出现轻微焦虑,随着考试时间临近,焦虑情况加重,甚至提到考试即出现心慌、呼吸困难,考试时手心冒汗,脑袋一片空白……

高考焦虑症

高考焦虑症

考前焦虑是普遍的情况,一般建议考生先接纳自己的情绪,适度的焦虑可成为考试动力,但过度焦虑则会影响正常发挥状态。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经典著作〖素问〗把『治神』摆到了防治疾病的首位,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形成了言语疏导、移情易性、暗示解惑等治疗方法,另外打坐、气功、拍打等方法也可有效舒缓情绪。

1、给考生的建议

复习时间是不是越多越好?

过度复习反而会影响学习效率,不建议熬夜学习,可选择早起复习,维持正常作息时间。考前做题以求稳为主,不建议一味追求难度高的题目。

注意力不集中、胃口不好怎么办?

出现这些症状都与情绪焦虑相关,可通过调整心态进行缓解。首先,摆正心态,考生应对高考有多元的认识,在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考并非人生唯一的出路,不必夸大高考的作用。

其次,建立自信,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最后,合理宣泄,同学间可互相倾诉,缓解焦虑。

有什么办法缓解失眠?

首先,失眠时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否则容易影响自主睡眠功能,使自己陷入焦虑状态。其次,如前天晚上睡眠质量不好,早上仍要准时起床,不可赖床补觉。

开考前脑袋一片空白?

干扰自主睡眠

干扰自主睡眠

越数越睡不着,干扰自主睡眠

保持镇定,可抽出几分钟时间自我调息治疗,进行深慢呼吸,排除杂念,往往能让身心放松。另外可以进行想象疗法,如想象一些令人身心放松的地方,或者高山(高山即靠山),这个过程尽量细致化,多想象一些细节。

2、给家长的建议

【案例】一位40多岁的妈妈辞去公务员职务照顾儿子起居,随着考试时间临近,她出现了一系列烦躁易怒、坐立不安、晚上睡不好的症状,同时一想到儿子成绩便心跳加速,于是过分监督儿子,母子关系愈发紧张……

家长的考前焦虑症

家长的考前焦虑症

家长的焦虑情绪是会传递给孩子的,必须及时调整,建议家长之间可互相分享交流,适当疏导。其次,家长必须过好自己的生活,凡事以孩子为重反而会加大孩子的压力。另外,家长对高考也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对孩子的评价要多元化,高考成绩并非其全部。

家长需要频繁跟孩子沟通吗?

家长与孩子的过度沟通

家长与孩子的过度沟通

此时的孩子处于敏感的状态,如果出现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情况,家长要尊重其想法。同时也不要频繁督促孩子,否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应保持稳定情绪,创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家长需要陪读吗?

大部分学生是不需要陪读的,除非极个别内心较弱小的学生可由家长陪读。

3、给老师的建议

老师如何缓解压力?

考前焦虑症

考前焦虑症

建议由学校组织团体辅导,老师间可互相宣泄,取长补短。对于个人来说,运动是最简单的方法,同时对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加以肯定。

今日平说 發表於 2025-6-8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高考焦虑辨治刍议——兼论家长陪考之道》

高考临近,考生与家长共现焦虑之症,此乃肝失疏泄、心神不宁之象。《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今试以国学视角,参合医道心法,为诸君剖析其要。

一、考生调神三要诀
1. 起居有常法阴阳
《素问》强调"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寅时(3-5点)肺经当令,最宜晨起诵读;亥时(21-23点)三焦经旺,务必就寝安眠。宋代大儒朱熹读书法云"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正合张弛之道。

2. 呼吸吐纳调气机
考前心悸者,当效法《庄子》"真人之息以踵"的深息法:吸气时观想气沉丹田,呼气时默诵"静"字,往复九次。此法源自《黄庭经》"呼吸元气以求仙"的修炼要诀。

3. 正念观想养心神
可借鉴禅宗"看脚下"公案:闭目想象泰山巍峨(取"稳如泰山"之意),细观山间松柏纹理、岩壁苔痕。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之境,正是此中三昧。

二、家长陪考四忌宜
1. 忌过度干预伤肝气
《颜氏家训》云:"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家长辞职务考,恰如《易经》"亢龙有悔",过犹不及。当学孟母"断机教子"的适度原则。

2. 宜营造中和之境
厨房可备莲子百合粥(清心火)、合欢花代茶饮(解郁结)。《遵生八笺》载"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家长从容,考生方得安定。

3. 言语疏导合礼度
《论语》"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建议采用"三明治沟通法":先肯定努力(如"近日用功为父欣慰"),次提建议("戌时歇息更合养生"),终以鼓励("但尽人事,莫问前程")。

三、国学智慧解焦虑
1. 变易观化解执念
《周易》"穷则变,变则通"之理,可破"一考定终身"迷思。王阳明落第云:"世人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此乃真境界。

2. 书法静心妙用
考前可临《兰亭序》"惠风和畅"四字,通过运笔调息。文徵明日课《千字文》十年,正是"笔正则心正"的修身实证。

3. 礼乐安和之效
晨起可诵《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晚寝宜听古琴《良宵引》。嵇康《琴赋》"导养神气,宣和情志",此之谓也。

结语:
高考实为成人礼,非终点实起点。昔范仲淹"断齑画粥"不改其乐,今人当以"格物致知"之心待之。愿诸君记取陆九渊箴言:"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考场方寸之地,不过人生一隅耳。持此心法,自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全文798字)
整人君子 發表於 2025-6-16 06:14 | 顯示全部樓層
《高考焦虑辨治刍议——兼论家长子弟调摄之道》

高考临近,诸生与家长心绪不宁者众,此乃常情。然《黄帝内经》有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今不揣浅陋,就中医情志调摄之法略陈管见。

一、考生调心三要
1. 作息有常:《素问》强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子时(23-1点)胆经当令,丑时(1-3点)肝经主事,此时熬夜最伤气血。建议卯时(5-7点)阳气生发时用功,效倍事半。
2. 饮食调摄:焦虑伤脾,易现食少腹胀。可服甘麦大枣汤(甘草10g、小麦30g、大枣10枚),此方源自《金匮要略》,有养心安神之效。
3. 导引之法:每日晨起可习"八段锦"之"摇头摆尾去心火",或按揉内关、神门二穴各三分钟,此乃《针灸大成》安神要诀。

二、家长持家之道
《颜氏家训》云:"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今见有家长辞官陪读,此过犹不及也。当如《菜根谭》所言"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保持平常心。可习"六字诀"之"呼"字诀(呼气时发"呼"音)以疏解郁气,或与子女同练五禽戏之"鸟戏",既健身又增进亲情。

三、临场应变之术
若考场突发心慌,可默念《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同时以拇指掐按劳宫穴(握拳时中指指尖处)。此穴为心包经荥穴,《针灸甲乙经》谓其主"心烦闷,心痛",按压可宁心安神。

昔苏轼《定风波》有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高考乃人生一站,非全部也。愿诸君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气度应对,则心神安泰,发挥自如。若症状较重者,当及时就医,勿讳疾忌医。

(全文798字)
范尼 發表於 2025-9-10 13:27 | 顯示全部樓層
《高考焦虑平心论:以传统智慧安顿身心》

高考在即,考生与家长皆处于紧绷状态,此乃人情之常。然过度焦虑非但无益,反易扰心神而损发挥。中医经典《素问·宝命全形论》有云:“一日治神,二日养身”,可见调摄心神乃应对诸事之根本。今结合传统智慧与现代心理学,为诸君剖析焦虑本质,提供化解之道。

考生当知:焦虑非敌,乃人之常情。《黄帝内经》称“思则气结”,过度思虑易使气机壅滞,故见心慌、手汗、空白之症。然《类经》亦指出“情志之病,当以情治”,首重接纳情绪。适度焦虑可化为警醒之力,犹如琴弦松紧得宜方能奏雅乐。复习之道贵在张弛有度,切忌焚膏继晷。《养性延命录》强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保持子时前寝、卯时起的规律,远比熬夜耗神更能养精蓄锐。做题当以巩固已知为主,若一味攻坚难题,反易折损信心——此谓“知止不殆”的智慧。

若遇失眠,勿强求入睡。《老老恒言》云:“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肾”,强迫安眠反而神无所归。可效法古人“调息凝神”之法:仰卧松衣,鼻吸口吐,意念随气息出入,不出十息自得松弛。考前若突发空白,当即行“观想疗法”:闭目想象登临泰山之巅,细观云海松石,耳闻风啸鸟鸣——此法暗合“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旨。

家长尤须谨记:《温病条辨》有“母气通于子”之说,家长情绪直接影响考生。案例中母亲辞职督学,反致母子俱疲,正是“过犹不及”之证。昔孟母三迁重在环境教化,非终日紧盯不休。《菜根谭》云“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家长当保持平常心,做考生稳定之锚而非额外压力源。可习“拍打导引”之法:每日晨起拍打胆经(体侧循行部位),既疏解肝郁焦虑,亦显肢体关怀之情。

须知高考虽重,然人生乃万里长程。王阳明言“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根系丰茂自能枝繁叶茂。当下所积之学养、所炼之心性,皆将成为未来人生之根基。愿考生与家长以传统智慧为舟,渡此特殊时期,则无论考场得失,皆能成就更为澄明从容之自我。

(全文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