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962|回復: 0

[儒家学说] 棘子成曰全文翻译

[複製鏈接]
文化传统 發表於 2019-5-14 08: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棘子成曰全文翻译

棘子成曰全文翻译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白话译文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淳质就可以了,用文华做什么呢?』子贡说:『可惜啊,先生您这么论说君子!驷马也追不回舌头上说出去的话。文如同质,质如同文;虎豹去了毛纹的皮,犹如犬羊去了毛纹的皮。』

注释

棘子成:卫国大夫。当时称大夫为『夫子』。朱子:『疾时人文胜,故为此言。』

质:淳质、质朴。

文:即『纹』,指文饰、文华。按:文质彬彬,文是在质的基础上经过学之后的升华。

何以文为:用文华做什么。何,什么。以,用。

惜乎:可惜啊。子贡指其失言。

说:论说、解说。

驷不及舌:说出去的话,驷马也追不回。驷,指四马,古时用四马驾一车。郑康成:『过言一出,驷马追之不及。』

鞟:革。孔安国:『皮去毛曰「鞟」。』按:虎豹之皮与犬羊之皮的差别就在于其毛纹,如果去其毛只存其鞟,则虎豹、犬羊之皮就无法分辨了。

先贤注疏

孔安国曰:虎豹与犬羊别者,正以毛文(纹)异耳。今使文质同者,何以别虎豹与羊犬邪

朱子曰:文质耳,不可相无。若必尽去其文而独存其质,则君子、小人无以辨矣

陈祥道曰:今也去毛以为鞟,则虎豹犹犬羊而已;去文以从质,则君子犹野人而已。此棘子成之失于偏见也,故子贡责之。

钱穆曰:盖棘子成疾孔子教子贡之徒若为文胜,子贡谓其妄意讥毁圣人之教,故伤叹而警之。

〖论语正义〗曰:夫子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棘子成或闻其语,妄以君子但当尚质,不必用文。故子贡惜其说君子为易言,虽追悔之,无及于舌也。『文犹质,质犹文』者,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是文质皆所宜用,其轻重等也

〖论语义疏〗曰:譬于君子,所以贵者,政以文华为别,今遂若使质而不文,则何以别于君子与众人乎?

刘宗周曰:文质同体而异情。质必有文,文乃见质,可合看,不可相离。人知文去而质显,不知文亡而质与俱亡也。世道不可一日无君子,文胜则为伪君子,文亡则为真小人。故子成欲去文以存君子之质,而子贡欲合质以存君子之文,无非为君子谋也。得子成之论,可以救世;得子贡之论,可以明道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又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张栻曰:『文犹质、质犹文』,言文质相似,俱不可无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言苟文可去,则虎豹之鞟与犬羊之鞟何异!此可见文质之俱不可无也。夫有其质,则有其文。质者,文之本,而文者所以成其质也。质立矣,而文生焉,体用兼备,表里兼资,君子所以为彬彬也

钱穆曰:若其文之炳蔚,则虎豹之皮将与犬羊之皮无别。此见君子小人相异,正在君子之多文。故说质犹文也、文犹质也,二者同重,不可偏无。若必尽去其文,则犹专主十室之忠信,而不取孔子之好学

周宗建曰:须要晓得『文』不是个虚文,世界全靠着这文扶持,从来圣贤无扫除文物之论。夫子之从周,亦正从其郁郁之文。试想『郁郁』两字生趣跃然,只为后人生趣萧索坏了此文,罪固不在『文』也。棘子成亦只把『文』认做虚文,故欲去之。子贡却谓质文相离不得,今若把文一起撇下,这质便是枯槁之质。虎豹犬羊,等之一鞟,鞟则有何分辨哉?夫至君子一无辨于小人,将世教于此尽坏,而又何能以质挽回世道耶?此论甚确

云门隐者按:文质二者,不宜有所偏废。若只质不文,犹如虎豹犬羊不别矣。子贡含蓄指出其非。文质彬彬,所以道中庸也

附录

〖论语学案〗曰:阴阳,质也;而阴阳之变化,则文也。孝弟忠信,质也;而其所当然之理,则文也。视听言动,质也;而动容周旋中礼,则文也。才说孝,便须昏定而晨省、冬温而夏凊,舍此便做孝不得;才说忠,便须犯颜授命、鞠躬尽礼,舍此便成忠不得。盖子成所谓文乃小人之文,而非君子之文。羊质虎皮者,是子贡所谓文,乃君子之文而即君子之质,君子豹变者是。仰观于日月星辰之质,则天之文也;俯察于水火土石之质,则地之文也;中体于日用云为之质,则人之文也。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集注〗〖论语注疏〗〖论语全解〗〖论语学案〗〖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商〗〖癸巳论语解〗。

花儿 發表於 2025-6-4 05: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颜渊》"棘子成问质"章义疏

棘子成与子贡关于"文质"之辩,实为儒家伦理哲学中关乎君子人格建构的核心命题。本文试从训诂、义理、经世三个维度,对此章进行系统疏解。

一、文本训诂考辨
"质"字从贝从斦,《说文》解为"以物相赘",引申为事物本然之性。郑玄注《周礼》云:"质,体也",此处特指人未经雕琢的质朴本性。"文"字甲骨文象交错的纹饰,《礼记》"青赤谓之文"注曰:"文者,杂采饰也",在人格层面指礼乐修养所形成的外在风仪。"鞟"字从革,《尔雅·释器》"革去毛曰鞟",子贡以皮革去毛为喻,形象揭示文质相须之理。值得注意的是"驷不及舌"实为古谚,《邓析子·转辞篇》亦有"一言而非,驷马勿追"的记载,子贡引此强调言论的不可逆性。

二、哲学义理阐微
1. 文质辩证关系
孔子在《雍也》篇提出"文质彬彬"的命题,此章子贡"文犹质也"二句正是对此的深化。程颐《河南程氏经说》指出:"质者,木之干;文者,木之华。无干则华无所附,无华则干枯槁矣。"朱熹《论语集注》进一步阐发:"文质不可以相胜,犹阴阳之不可偏废。"刘宗周《论语学案》的解读尤为精当:"文是质之精华流露处,如虎豹之炳蔚;质是文之根柢盘结处,如皮革之坚韧。"

2. 君子人格维度
子贡驳论暗含三重境界:其一,自然状态(虎豹犬羊各有其文);其二,异化状态(去文存鞟的均质化);其三,理想状态(文质相宜的彬彬之境)。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谓:"君子之文,非粉饰也,性之德也;君子之质,非粗鄙也,道之实也。"此正可解棘子成"质而已矣"之偏。

三、历史语境与现实观照
棘子成之问实反映春秋末世"礼崩乐坏"背景下两种思潮:一是以老庄为代表的"返朴"主张,二是儒家"因革"思想。子贡的回应具有双重针对性:既反对"以文灭质"的虚浮(如当时某些儒者的仪节过当),更警惕"以质废文"的粗野(如棘子成的极端主张)。当代社会或重实用轻人文,或尚虚华薄根本,子贡"虎豹之鞟"的譬喻,于今日犹发人深省。

要之,此章通过生动的论辩,揭示了儒家"文质相济"的中道智慧。正如张栻《癸巳论语解》所言:"存质去文则人道近禽,尚文遗质则礼法为戏。君子之道,必使性情与威仪相得,如皮毛之相附,然后可以经纶天下。"此诚万世不易之至理。
wbg10 發表於 2025-7-18 1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颜渊》"棘子成问质"章义疏

棘子成"君子尚质"之说,实为春秋末世礼崩乐坏背景下对文质关系的深刻误读。子贡"驷不及舌"之叹,非仅惋惜其失言,更在匡正"文质相须"的君子之道。今试析其要义:

一、文质关系的本体论阐释
孔门"文质彬彬"之说,本于三代礼乐文明。《礼记·乐记》云:"礼自外作,故文;乐由中出,故质。"文者,礼乐制度之外显;质者,仁义忠信之内涵。郑玄注《周礼》谓"玉帛云乎哉"者,正言器物之文必载道德之实。虎豹犬羊之喻,非止毛色之别,实喻礼乐文明乃人禽之辨。刘宝楠《正义》引《考工记》"五色备谓之绣",恰说明礼文如锦绣,使道德之质可观可感。

二、历史语境中的论辩旨趣
棘子成之问,当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论尹何为邑"相参看。春秋大夫多惑于"忠信为质"之说,如晏婴讥孔子"盛容饰"(《晏子春秋》),皆未达"绘事后素"(《论语·八佾》)之深意。子贡以"驷不及舌"警示,暗合《周易·系辞》"言行,君子之枢机"的教化立场。朱熹《集注》谓"文质等耳",实本于董仲舒《春秋繁露》"质文两备,然后其礼成"的经义。

三、儒学实践中的辩证智慧
程颐《经说》解此章云:"犹人之有威仪,非但贵其质而已。"此与《大戴礼记》"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相发明。张栻《癸巳论语解》更申言:"去文存质,犹毁璠玙而取碔砆。"盖君子之质必待礼乐以成,如《荀子·礼论》所谓"性伪合而天下治"。王夫之《四书训义》深得圣意:"一文一质,道原并建。孤尚质朴,则夷狄之道也。"

四、当代启示
子贡之辩,实开后世"道器之辨"先声。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即器明道",正与此章相契。今人治学,当鉴"虎豹之鞟"之戒:学术规范犹文也,思想创见犹质也。若废文献考据而空谈义理,犹去毛之革,终失学术本真。

要之,此章非徒文质之辩,实关文明存续之道。钱穆先生《论语新解》点破:"当时惟子贡能发明师说。"观《中庸》"诚则形,形则著"之理,可知文质相彰乃儒学大本。学者当于"彬彬"二字细参,方不负圣门垂训之深意。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