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 m$ C5 ~ D. A4 s6 Q
8 B2 R3 f' G1 {' k- @" o- a. Z4 M I: v: g/ I0 j3 X- q. c+ d( C0 [
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主张研究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实践活动,并认为个人的行动与外界环境是处于不断的相互建构之中的。《红楼梦》文本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正是通过人物言行和日常情境展示对生活世界进行细腻描绘,进而逐步建构贾府的权力关系和结构的。
7 v! s. f9 R* p R/ }, y
/ W( Q" p* }) J3 J 王夫人,祖籍江南金陵,九省统制王子腾之妹,荣国府二老爷贾政之妻,在荣国府内外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是仅次于贾母的二号权力人物。为什么在权力角逐中能成功的逃离读者的视野而被忽视的呢?这和王夫人的处事方式和所处环境有关。王夫人被潘知常教授评为《红楼梦》中与尤氏、邢夫人、贾迎春并列的“四木头”之一。王夫人在《红楼梦》中的着墨并不多,给人的印象是木讷少言,清淡寡欲,一心向佛,与人无争。这一点与聪明能干、诙谐风趣、目光敏锐、洞察人情的贾母相比,与幽默泼辣、口蜜心苦、“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六十五回)的凤姐相比,都有明显的不同。 ; z7 P; d. a; J3 f) P1 D2 H0 W
$ M' o9 y6 `. ^$ q 王夫人的高明之处就是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下,以极其微妙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在人们的视线之外精心编织着自己的权力网络。例如黛玉进贾府一节,接待时重要人员都已到齐,凤姐那乍悲乍喜的精彩表演刚刚结束,可谓尽占风流。小说写道: * C) Q; S) q# v, W# d0 N% j8 T; `
8 p0 W! V6 D* o
王夫人问道:“月钱放了没有?”熙凤道:“放完了。刚才带了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半日也没见昨儿太太说的那个,想必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啊。等晚上想着再叫人去拿罢。”熙凤道:“我倒先料着了,知道妹妹这两日必到,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第三回) + p& D& x" y) n! g; A% c: X5 |& c( l
; [% m2 n% s1 Q. q7 y& P, S 不甘寂寞的王夫人突然问及月钱发放和准备裁衣裳的缎子之事,分明是向客人和家里人表明,自己仍然关注着家里的政务,而且不忘在贾母面前表示:自己是疼爱老太太的宝贝外孙女且“昨儿”就做了妥善安排的。难怪贾母在四十六回里对薛姨妈说道:“你这个姐姐,她极孝顺,不像我们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个景儿。”我们从前文那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在贾母面前,凤姐是以“要强”而邀功,王夫人则不动声色地完成了对贾母的孝敬和对凤姐的节制--发放月钱要监督,缎子选择要过目。 ( Q& q, H: p# E; S- c9 O2 T' T
7 z! {- k3 q4 h) x0 k3 Z
贾府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女主人们在府中的影响力及受人尊重的程度和他们娘家人的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像尤氏、邢夫人无显赫的娘家人背景,因而在丈夫面前半点不敢违拗,就是在众人面前也是夹起尾巴做人。老太太是小史侯家的小姐,王夫人、凤姐是“金陵王”家的千金,李纨也是国子祭酒李守忠家的女儿,他们在众人眼里的地位自然高些。老太太高居权力金字塔的塔尖自不必说,王夫人和凤姐则成为荣府的实际管理者,李宫裁负责带领众姊妹针织玩耍,经常参与常规的家庭活动--家宴,得到与众姊妹基本平等的待遇。再看看王夫人周围的人,一号主人公宝玉是她的嫡子,常务副总管王熙凤是内侄女,“贾府兴衰系一身”的元妃是其长女。她可谓荣府最有权力根基的人,可是她的权威仍然不断受到对手的攻击,因而不得不与各方进行着时明时暗的斗争,如鞭笞宝玉时环哥的“谗言”,旨在咒杀凤姐和宝玉的“魇魔法”事件,邢夫人等人意在给王夫人、凤姐好看的“搜春囊”行动等等,无不使王夫人深感不安。面对这些危机,王夫人是如何做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