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是诗经吗?毛诗和诗经是什么关系?
2018-08-20 17:17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毛诗和诗经是什么关系呢?现存的诗经是毛诗吗?如果是,诗经为什么叫毛诗?要想明晰毛诗和诗经是什么关系,首先需要详细了解一下,毛诗和诗经分别是什么作品。什么是毛诗呢?毛诗是什么呢?所谓毛诗,顾名思义是毛氏诗集,但这个诗集,不是毛氏原创诗集,是毛氏对诗经的整理编辑及注疏。这个毛氏就是西汉鲁国毛亨及赵国毛苌(毛亨侄子),现行主流版本的《诗经》就是来自毛诗。毛诗辑录的诗经,每一篇诗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诗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是古代诗论诗说的第一篇专著。後世对于毛诗的主要注释作品有,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诗古训传》作“笺”,是为《郑笺》,至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诗经是什么呢?《诗经》始名【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文三百零五篇;约成书于春秋中期,由孔子辑订,并教习于弟子,后大行天下,世代流传。《诗经》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巨大,作为诗词经典,诗经成为后世诗词文学的标准。《诗经》之所以得以流传至今,毛亨、毛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诸多经典失传,诗经亦在其中。直至西汉,鲁国毛亨才从家宅墙中挖出
毛诗是诗经吗?毛诗和诗经是什么关系?
2018-08-20 17:17 來自 懋基 發佈@ 助手解惑
毛诗和诗经是什么关系呢?现存的诗经是毛诗吗?如果是,诗经为什么叫毛诗?要想明晰毛诗和诗经是什么关系,首先需要详细了解一下,毛诗和诗经分别是什么作品。什么是毛诗呢?毛诗是什么呢?所谓毛诗,顾名思义是毛氏诗集,但这个诗集,不是毛氏原创诗集,是毛氏对诗经的整理编辑及注疏。这个毛氏就是西汉鲁国毛亨及赵国毛苌(毛亨侄子),现行主流版本的《诗经》就是来自毛诗。毛诗辑录的诗经,每一篇诗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诗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是古代诗论诗说的第一篇专著。後世对于毛诗的主要注释作品有,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诗古训传》作“笺”,是为《郑笺》,至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诗经是什么呢?《诗经》始名【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文三百零五篇;约成书于春秋中期,由孔子辑订,并教习于弟子,后大行天下,世代流传。《诗经》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巨大,作为诗词经典,诗经成为后世诗词文学的标准。《诗经》之所以得以流传至今,毛亨、毛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诸多经典失传,诗经亦在其中。直至西汉,鲁国毛亨才从家宅墙中挖出
毛诗传笺
2025-08-06 23:23 來自 miriam1999 發佈@ 助手解惑
《毛诗传笺》是中国古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著作,由汉代毛亨作《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东汉郑玄为之作《笺》(简称《郑笺》)。二者合称《毛诗传笺》,是《诗经》汉学体系的奠基性文献,对后世《诗经》阐释影响深远。以下从学术背景、内容特点、思想方法及历史意义四方面展开分析:
一、学术背景:汉代经学语境下的《诗》学重构
1. 秦火后的文本重建
秦代焚书导致《诗》学传承断裂。汉代复兴经学时,齐、鲁、韩、毛四家诗并立。毛诗虽晚出,但因注重名物训诂与历史语境,逐渐取代三家诗地位。《毛传》可能成书于西汉初期,依托子夏-荀子一系的儒家诗教传统。
2. 郑玄的经学整合
郑玄(127-200)身处东汉经学融合期,其《笺》以毛诗为本,兼采三家诗说及谶纬思想,形成"通学"特色。这种注解方式既维护毛诗权威,又体现汉代经学"求通"的学术取向。
二、文本结构与阐释特点
1. 《毛传》的训诂范式
- 字词训释:多用"某,某也"的直训法,如《关雎》"窈窕,幽闲也"
- 章句提示:标明"兴也""比也",建立"六义"阐释框架
- 历史附会:将诗篇与具体历史事件关
一、学术背景:汉代经学语境下的《诗》学重构
1. 秦火后的文本重建
秦代焚书导致《诗》学传承断裂。汉代复兴经学时,齐、鲁、韩、毛四家诗并立。毛诗虽晚出,但因注重名物训诂与历史语境,逐渐取代三家诗地位。《毛传》可能成书于西汉初期,依托子夏-荀子一系的儒家诗教传统。
2. 郑玄的经学整合
郑玄(127-200)身处东汉经学融合期,其《笺》以毛诗为本,兼采三家诗说及谶纬思想,形成"通学"特色。这种注解方式既维护毛诗权威,又体现汉代经学"求通"的学术取向。
二、文本结构与阐释特点
1. 《毛传》的训诂范式
- 字词训释:多用"某,某也"的直训法,如《关雎》"窈窕,幽闲也"
- 章句提示:标明"兴也""比也",建立"六义"阐释框架
- 历史附会:将诗篇与具体历史事件关
毛诗
2025-05-27 12:26 來自 天津的網友 發佈@ 助手解惑
《毛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诗歌总集,不仅是《诗经》汉代传本的核心载体,更是经学阐释与文学传统的交汇点。本文将从文献源流、阐释体系、经学价值三个维度展开专业分析,并提供切实的研究路径建议。
一、文献考辨:从口传文本到经学定本
1. 传承谱系再审视
《汉书·艺文志》载"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的传承链需辩证看待。考古发现(如安大简《诗经》)证明战国楚地文本与毛诗存在差异,暗示汉代所谓"子夏-毛公"谱系可能包含建构成分。河间献王献书说与刘歆校书说的矛盾,反映西汉中期经本整合的复杂过程。
2. 文本定型关键期
对比三家诗异文可知,毛诗在景帝至武帝时期形成稳定文本特征:①保留古字(如"逑"作"仇")②章句结构完整(如《关雎》五章说)③"诂训传"三位一体注释体系的确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孔子诗论》显示早期阐释与毛序存在本质差异,证明毛亨、毛苌的注释工作具有创造性。
二、阐释学解构:政治隐喻与诗教体系
1. 序传结构的深层逻辑
大序"发乎情,止乎礼义"说建立的情感调控机制,实为汉代士人应对皇权膨胀的伦理方案。通过分析《小雅·鹿鸣》毛传将宴饮诗政治化的案例,可见其阐释策略:①历史语
一、文献考辨:从口传文本到经学定本
1. 传承谱系再审视
《汉书·艺文志》载"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的传承链需辩证看待。考古发现(如安大简《诗经》)证明战国楚地文本与毛诗存在差异,暗示汉代所谓"子夏-毛公"谱系可能包含建构成分。河间献王献书说与刘歆校书说的矛盾,反映西汉中期经本整合的复杂过程。
2. 文本定型关键期
对比三家诗异文可知,毛诗在景帝至武帝时期形成稳定文本特征:①保留古字(如"逑"作"仇")②章句结构完整(如《关雎》五章说)③"诂训传"三位一体注释体系的确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孔子诗论》显示早期阐释与毛序存在本质差异,证明毛亨、毛苌的注释工作具有创造性。
二、阐释学解构:政治隐喻与诗教体系
1. 序传结构的深层逻辑
大序"发乎情,止乎礼义"说建立的情感调控机制,实为汉代士人应对皇权膨胀的伦理方案。通过分析《小雅·鹿鸣》毛传将宴饮诗政治化的案例,可见其阐释策略:①历史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