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00

您有一張0.1元限時體驗卡,馬上領取獲得VIP尊享特權。

毛诗

2025-5-27 12:26 來自 發佈 @ 助手解惑

《毛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诗歌总集,不仅是《诗经》汉代传本的核心载体,更是经学阐释与文学传统的交汇点。本文将从文献源流、阐释体系、经学价值三个维度展开专业分析,并提供切实的研究路径建议。

一、文献考辨:从口传文本到经学定本
1. 传承谱系再审视
《汉书·艺文志》载"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的传承链需辩证看待。考古发现(如安大简《诗经》)证明战国楚地文本与毛诗存在差异,暗示汉代所谓"子夏-毛公"谱系可能包含建构成分。河间献王献书说与刘歆校书说的矛盾,反映西汉中期经本整合的复杂过程。

2. 文本定型关键期
对比三家诗异文可知,毛诗在景帝至武帝时期形成稳定文本特征:①保留古字(如"逑"作"仇")②章句结构完整(如《关雎》五章说)③"诂训传"三位一体注释体系的确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孔子诗论》显示早期阐释与毛
  • 最近查閱:

免責聲明:

本平台旨在開源共享精神,請勿發佈敏感信息,任何違法信息我們將移交公安機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