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是詩經嗎?毛詩和詩經是什麼關係?
2018-08-20 17:17 來自 懋基 發布@ 助手解惑
毛詩和詩經是什麼關係呢?現存的詩經是毛詩嗎?如果是,詩經為什麼叫毛詩?要想明晰毛詩和詩經是什麼關係,首先需要詳細了解一下,毛詩和詩經分別是什麼作品。什麼是毛詩呢?毛詩是什麼呢?所謂毛詩,顧名思義是毛氏詩集,但這個詩集,不是毛氏原創詩集,是毛氏對詩經的整理編輯及註疏。這個毛氏就是西漢魯國毛亨及趙國毛萇(毛亨侄子),現行主流版本的【詩經】就是來自毛詩。毛詩輯錄的詩經,每一篇詩文下都有小序,以介紹本篇詩文內容、意旨等。而全書第一篇【關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總序,稱為【詩大序】,是古代詩論詩說的第一篇專著。後世對於毛詩的主要注釋作品有,東漢經學家鄭玄曾為【毛詩古訓傳】作『箋』,是為【鄭箋】,至唐代孔穎達作【毛詩正義】。詩經是什麼呢?【詩經】始名【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詩文三百零五篇;約成書於春秋中期,由孔子輯訂,並教習於弟子,後大行天下,世代流傳。【詩經】對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影響巨大,作為詩詞經典,詩經成為後世詩詞文學的標準。【詩經】之所以得以流傳至今,毛亨、毛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秦始皇『焚書坑儒』導致諸多經典失傳,詩經亦在其中。直至西漢,魯國毛亨才從家宅牆中挖出
毛詩是詩經嗎?毛詩和詩經是什麼關係?
2018-08-20 17:17 來自 懋基 發布@ 助手解惑
毛詩和詩經是什麼關係呢?現存的詩經是毛詩嗎?如果是,詩經為什麼叫毛詩?要想明晰毛詩和詩經是什麼關係,首先需要詳細了解一下,毛詩和詩經分別是什麼作品。什麼是毛詩呢?毛詩是什麼呢?所謂毛詩,顧名思義是毛氏詩集,但這個詩集,不是毛氏原創詩集,是毛氏對詩經的整理編輯及註疏。這個毛氏就是西漢魯國毛亨及趙國毛萇(毛亨侄子),現行主流版本的【詩經】就是來自毛詩。毛詩輯錄的詩經,每一篇詩文下都有小序,以介紹本篇詩文內容、意旨等。而全書第一篇【關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總序,稱為【詩大序】,是古代詩論詩說的第一篇專著。後世對於毛詩的主要注釋作品有,東漢經學家鄭玄曾為【毛詩古訓傳】作『箋』,是為【鄭箋】,至唐代孔穎達作【毛詩正義】。詩經是什麼呢?【詩經】始名【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詩文三百零五篇;約成書於春秋中期,由孔子輯訂,並教習於弟子,後大行天下,世代流傳。【詩經】對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影響巨大,作為詩詞經典,詩經成為後世詩詞文學的標準。【詩經】之所以得以流傳至今,毛亨、毛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秦始皇『焚書坑儒』導致諸多經典失傳,詩經亦在其中。直至西漢,魯國毛亨才從家宅牆中挖出
毛詩傳箋
2025-08-06 23:23 來自 miriam1999 發布@ 助手解惑
【毛詩傳箋】是中國古代【詩經】學研究的重要著作,由漢代毛亨作【毛詩故訓傳】(簡稱【毛傳】),東漢鄭玄為之作【箋】(簡稱【鄭箋】)。二者合稱【毛詩傳箋】,是【詩經】漢學體系的奠基性文獻,對後世【詩經】闡釋影響深遠。以下從學術背景、內容特點、思想方法及歷史意義四方面展開分析:
一、學術背景:漢代經學語境下的【詩】學重構
1. 秦火後的文本重建
秦代焚書導致【詩】學傳承斷裂。漢代復興經學時,齊、魯、韓、毛四家詩並立。毛詩雖晚出,但因注重名物訓詁與歷史語境,逐漸取代三家詩地位。【毛傳】可能成書於西漢初期,依託子夏-荀子一系的儒家詩教傳統。
2. 鄭玄的經學整合
鄭玄(127-200)身處東漢經學融合期,其【箋】以毛詩為本,兼采三家詩說及讖緯思想,形成"通學"特色。這種註解方式既維護毛詩權威,又體現漢代經學"求通"的學術取向。
二、文本結構與闡釋特點
1. 【毛傳】的訓詁範式
- 字詞訓釋:多用"某,某也"的直訓法,如【關雎】"窈窕,幽閒也"
- 章句提示:標明"興也""比也",建立"六義"闡釋框架
- 歷史附會:將詩篇與具體歷史事件關
一、學術背景:漢代經學語境下的【詩】學重構
1. 秦火後的文本重建
秦代焚書導致【詩】學傳承斷裂。漢代復興經學時,齊、魯、韓、毛四家詩並立。毛詩雖晚出,但因注重名物訓詁與歷史語境,逐漸取代三家詩地位。【毛傳】可能成書於西漢初期,依託子夏-荀子一系的儒家詩教傳統。
2. 鄭玄的經學整合
鄭玄(127-200)身處東漢經學融合期,其【箋】以毛詩為本,兼采三家詩說及讖緯思想,形成"通學"特色。這種註解方式既維護毛詩權威,又體現漢代經學"求通"的學術取向。
二、文本結構與闡釋特點
1. 【毛傳】的訓詁範式
- 字詞訓釋:多用"某,某也"的直訓法,如【關雎】"窈窕,幽閒也"
- 章句提示:標明"興也""比也",建立"六義"闡釋框架
- 歷史附會:將詩篇與具體歷史事件關
毛詩
2025-05-27 12:26 來自 天津的網友 發布@ 助手解惑
【毛詩】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系統的詩歌總集,不僅是【詩經】漢代傳本的核心載體,更是經學闡釋與文學傳統的交匯點。本文將從文獻源流、闡釋體系、經學價值三個維度展開專業分析,並提供切實的研究路徑建議。
一、文獻考辨:從口傳文本到經學定本
1. 傳承譜系再審視
【漢書·藝文志】載"毛公之學,自謂子夏所傳"的傳承鏈需辯證看待。考古發現(如安大簡【詩經】)證明戰國楚地文本與毛詩存在差異,暗示漢代所謂"子夏-毛公"譜系可能包含建構成分。河間獻王獻書說與劉歆校書說的矛盾,反映西漢中期經本整合的複雜過程。
2. 文本定型關鍵期
對比三家詩異文可知,毛詩在景帝至武帝時期形成穩定文本特徵:①保留古字(如"逑"作"仇")②章句結構完整(如【關雎】五章說)③"詁訓傳"三位一體注釋體系的確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孔子詩論】顯示早期闡釋與毛序存在本質差異,證明毛亨、毛萇的注釋工作具有創造性。
二、闡釋學解構:政治隱喻與詩教體系
1. 序傳結構的深層邏輯
大序"發乎情,止乎禮義"說建立的情感調控機制,實為漢代士人應對皇權膨脹的倫理方案。通過分析【小雅·鹿鳴】毛傳將宴飲詩政治化的案例,可見其闡釋策略:①歷史語
一、文獻考辨:從口傳文本到經學定本
1. 傳承譜系再審視
【漢書·藝文志】載"毛公之學,自謂子夏所傳"的傳承鏈需辯證看待。考古發現(如安大簡【詩經】)證明戰國楚地文本與毛詩存在差異,暗示漢代所謂"子夏-毛公"譜系可能包含建構成分。河間獻王獻書說與劉歆校書說的矛盾,反映西漢中期經本整合的複雜過程。
2. 文本定型關鍵期
對比三家詩異文可知,毛詩在景帝至武帝時期形成穩定文本特徵:①保留古字(如"逑"作"仇")②章句結構完整(如【關雎】五章說)③"詁訓傳"三位一體注釋體系的確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孔子詩論】顯示早期闡釋與毛序存在本質差異,證明毛亨、毛萇的注釋工作具有創造性。
二、闡釋學解構:政治隱喻與詩教體系
1. 序傳結構的深層邏輯
大序"發乎情,止乎禮義"說建立的情感調控機制,實為漢代士人應對皇權膨脹的倫理方案。通過分析【小雅·鹿鳴】毛傳將宴飲詩政治化的案例,可見其闡釋策略:①歷史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