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00|回复: 0

[中药大全] 中草药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复制链接]
中草药手册 发表于 2018-12-19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丹皮

丹皮

丹皮

丹皮,又名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山东等地。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生用或炒用。现代研究,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

中药材丹皮

 中药材丹皮

丹皮图片

丹皮的功效

丹皮的功效

丹皮图片

丹皮的作用

丹皮的作用

丹皮图片

丹皮简介

药材名:丹皮

拼音:Dān Pí

别名:牡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化学成分:根含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尚含挥发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丹皮的功效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丹皮的作用

①对中枢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或口服牡丹酚,具有镇静、催眠、镇痛作用;使正常小鼠体温降低(腹腔注射或灌胃),对人工发热小鼠(注射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所致)也有退热作用;还有抗电休克或药物引起的惊瞅的作用

②降压作用静脉注射丹皮水煎剂(相当生药0.75克/公斤),对麻醉犬、猫和大鼠皆有降压作用;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水煎液,在急性动物实验中亦有降压效力;实验性高血压("原发"型和肾型)犬或大鼠口服,都能出现一定降压作用,但作用出现较慢,可能由于在胃肠道吸收缓慢。

③抗菌作用试管内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抗菌作用。牡丹皮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作用显著(试管内两倍稀释法),在pH7.0~7.6杀菌力最强。琼脂平板挖沟法等也证明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副饬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多种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牡丹酚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丹皮浸液在试管内对铁锈色小芽胞菌等10种皮肤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④其他作用牡丹酚对大鼠后肢足跖浮肿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牡丹皮除去牡丹酚后即失去上述作用。用鸡胚实验表明,牡丹皮有一定抗病毒作用,但给小鼠灌胃、再感染流感病毒,则结果不一,故其抗病毒作用尚不能肯定。

喜马拉雅山产之喜马牡丹热浸液对各种动物子宫均有兴奋作用,但对蛙心则抑制,对兔、豚鼠肠管有解痉作用。药用牡丹之乙醇提取物,蒸去乙醇,对蛙心有洋地黄样作用,能兴奋子宫,抑制大鼠及兔肠管,轻度降低大白鼠血压,但无镇痛及抗惊厥作用(电休克及五甲烯四氮唑的休克)。

丹皮的用法

内服:6~12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丹皮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

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牡丹汤)

②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

牡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诸证辨疑》)

③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

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④治胎前衄血

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百丸。(《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⑤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

牡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上七味粗捣筛。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圣济总录》牡丹汤)

       ⑥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于口 发表于 2025-5-17 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丹皮药性考辨及临证应用阐微》

丹皮者,牡丹之根皮也,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中品。其色赤而味苦辛,禀少阴君火之气,兼得太阴金土之精,诚为清热凉血之要药。今就历代本草所载,参以现代研究,详辨其性用如次。

一、性味归经考源
《本草纲目》谓其"辛寒",张元素言其"苦辛微寒",实乃辛能散瘀、苦能降泄、寒能清热之复合药性。其归经特具深意:入心经以清血热,入肝经以调血滞,入肾经以泻相火,三经并治,故能统调气血水火之失衡。徐灵胎所谓"丹皮为血中气药",正谓其活血而不妄行,凉血而不凝滞之妙。

二、功效机理析微
1. 清热凉血之功
《本草经疏》载其"主血热妄行之吐衄",现代研究证实其所含牡丹酚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即古人"凉血止血"之科学印证。其退骨蒸之效,实因丹皮酚能下调IL-1β、TNF-α等致热因子,此乃"清阴分伏热"之现代阐释。

2. 活血化瘀之能
《本草汇言》称其"善通血脉中结滞",实验显示其甲醇提取物可抑制血栓素B2合成,此即"通经闭、消痈肿"之药理基础。其镇痛作用与抑制COX-2表达相关,恰合仲景桂枝茯苓丸用丹皮治症瘕之旨。

三、临证应用举隅
1. 温病发斑
合犀角地黄汤用,今以水牛角代犀角,其丹皮与赤芍相须为用,可降低血清PCT、CRP水平,此即叶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实践。

2. 妇人经闭
配桂枝、桃仁治瘀热互结之闭经,现代研究显示其可调节雌激素受体α表达,此乃《妇人良方》牡丹皮散之奥义。

四、使用禁忌辨正
《本草正》告诫"血虚有寒者忌之",今知丹皮酚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故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其收缩子宫作用已得实验证实,孕妇当遵古训禁用。至若"月经过多"之禁,实因其所含苯甲酰芍药苷具有血管扩张作用使然。

五、现代研究发微
最新研究发现丹皮多糖可通过TLR4/NF-κB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此即"消痈肿"之深层机制。其抗动脉硬化作用与调控PPARγ-LXRα-ABCA1通路相关,恰合"活血"之广义内涵。

结语:丹皮一物,集清热、凉血、化瘀三效于一体,诚如邹澍《本经疏证》所言:"能行能止,为血分要药"。然今人用此,当参合古今,既循六经辨证之纲,又知分子药理之变,方不负先贤发现之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