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58|回復: 1

[中药大全] 中草药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8-12-17 13: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赤芍

赤芍

赤芍

赤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赤芍是著名野生地道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

赤芍图片

中草药赤芍

中草药赤芍

赤芍图片

赤芍的功效

赤芍的功效

赤芍图片

赤芍的作用

赤芍的作用

中草药图片

赤芍简介

药材名:赤芍

拼音:Chì Sháo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化学成分:含苯甲酸、鞣质、芍药甙等。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肝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禁忌:血虚无瘀之症及痈疽已溃者慎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赤芍的功效,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赤芍的作用

1、镇静、镇痛。尤其对缓解肠痉挛引起的腹痛,有明显作用。

实验证明,芍药浸出液通过刺激副交感神经,对焦爱徒离体肠管显抑制作用。又有人认为对中枢神经系统起镇静作用(药学杂志)。临床经验表明,赤芍的镇痛作用不比当归差。

2、抗菌,抗菌谱与丹皮类似。

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菌作用。有效成分为苯甲酸。

3、抗病毒。

对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

4、扩张心冠脉。

赤芍水浸液有一定的扩张心冠状动脉作用。

赤芍的用法

内服:6~12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4-10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fxqk001 發表於 2025-4-24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赤芍药性考略及临证应用阐微

赤芍者,芍药科之翘楚也。《神农本草经》列中品,陶弘景谓其"主通利血脉",李时珍《本草纲目》详辨赤白之异,云:"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今据历代本草文献及现代研究成果,就其药性功效条陈如次。

一、本草基原考辨
赤芍正品当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之干燥根。其与白芍本出同源,然加工有异:赤芍不去外皮而直接晒干,故色赤褐而性走泄;白芍经沸水烫后去皮,色白而性收敛。二者一散一收,各有所主,不可混用。

二、性味归经析义
其性微寒,味苦酸,专入肝经血分。《药品化义》谓:"赤芍专泻肝火,盖肝藏血,故善行血滞。"其寒能清热,苦能降泄,酸能入肝,诚为血分郁热之要药。现代药理证实其所含芍药苷(paeoniflorin)具显著抗炎、镇痛作用,苯甲酸成分确有广谱抗菌之效。

三、功效应用举要
(一)清热凉血
1. 温病发斑:治热入营血之身热夜甚、斑疹隐隐,常配伍丹皮、生地,如犀角地黄汤(现用水牛角代犀角)。
2. 血热妄行:止吐血衄血,多与白茅根、侧柏叶同用。实验显示其提取物能缩短凝血时间。

(二)活血散瘀
1. 妇科诸疾:治经闭痛经,每与当归、川芎相须,如桃红四物汤。现代研究证实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子宫微循环。
2. 癥瘕积聚:消腹部包块,常配三棱、莪术。其苯乙醇苷类成分具抗纤维化作用。
3. 跌打损伤:合乳香、没药可化瘀消肿。动物实验表明其醇提物能促进软组织修复。

(三)清肝明目
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宜配菊花、夏枯草。其水提液对实验性葡萄膜炎有显著抑制作用。

四、临证使用注意
1. 配伍禁忌:反藜芦,恶芒硝,畏鳖甲。
2. 证候禁忌:血虚经少、痈疽已溃者慎用。慢性胃炎患者宜饭后服用。
3. 剂量规范:药典建议6-12g,然治顽固性痛经可用至30g,需配伍甘草以缓其峻。

今人研究更发现赤芍多糖具免疫调节作用,其总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效果。然中药之用,贵在辨证,若执药性而失病机,犹缘木求鱼也。学者当参合古今,审证用药,方得赤芍运用之三昧。
彭岐玉 發表於 2025-6-24 23:05 | 顯示全部樓層
《赤芍药性考略与临证应用阐微》

赤芍一药,自《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其性味苦寒,专入肝经血分,实为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要药。今就典籍所载及临证心得,略陈管见。

一、本草基原考辨
赤芍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之干燥根。其与白芍本出同源,然《本草纲目》明言:"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药品化义》更指出:"赤芍专泻肝火,盖肝藏血,因此清热凉血"。二者区别,正在于"白补赤泻"四字要诀。

二、药效机理探赜
1. 清热凉血之功
赤芍苦寒降泄,尤善清血分实热。《温病条辨》清营汤、《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皆用赤芍,取其凉血散血之效。现代研究证实其所含芍药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此正合"入血分而清热"之古训。

2. 活血止痛之妙
《本草求真》谓其"能于血中活滞",王清任血府逐瘀汤用赤芍,正是取其活血祛瘀之性。其镇痛机制现已证实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及解除平滑肌痉挛相关,尤对妇科痛经、外伤瘀痛确有良效。

三、临证应用指要
1. 配伍精要
• 配丹皮增强凉血散瘀之效
• 合柴胡疏解肝郁火旺
• 伍桃仁专治经闭癥瘕
然须谨记"十八反"之戒,切忌与藜芦同用。

2. 证治举隅
• 温病发斑:合犀角、生地
• 肝郁胁痛:辅柴胡、香附
• 痈肿疮疡:配银花、连翘
• 跌扑损伤:伍乳香、没药

四、使用禁忌析微
《本草经疏》早有告诫:"血虚腹痛及痈疽已溃者慎服"。今人用此药,尤当注意:
1. 虚寒性出血禁用
2. 月经过多慎用
3. 孕妇当权衡利弊
4. 脾胃虚寒者宜佐健脾药

结语:赤芍乃中医活血凉血之要药,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然当今临床有滥用之嫌,或见血证即投,或大剂妄施,皆违辨证论治之旨。吾辈当遵《内经》"谨守病机"之训,使古药新用,造福今人。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