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68|回覆: 3

[詩詞賞析] 雨中黃葉樹 燈下白頭人

[複製連結]
中華古詩詞 發表於 2018-12-11 14: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雨中黃葉樹 燈下白頭人

雨中黃葉樹 燈下白頭人

喜外弟盧綸見宿
【唐·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注釋

1、盧綸:作者表弟,與作者同屬『大曆十才子』。見宿:留下住宿。見:一作『訪』。

2、舊業:指家中的產業。

3、以:因為。

4、自有分(fèn):一作『有深分』。分:情誼。

5、蔡家親:也作『霍家親』。晉羊祜為蔡邕外孫,這裏借指兩家是表親。

譯文

靜靜的深夜四周沒有相鄰,居住在荒野因為家中清貧。

樹上黃葉在雨中紛紛飄零,猶如燈下白髮老人的命運。

自慚這樣長久地孤獨沉淪,辜負你頻繁地來把我慰問。

我們是詩友生來就有緣分,更何況你我兩家還是表親。

賞析

此詩前四句描寫靜夜裏的荒村,陋室內的貧士,寒雨中的黃葉,昏燈下的白髮,通過這些,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活畫面。這畫面充滿着辛酸和悲哀。後四句直揭詩題,寫表弟盧綸來訪見宿,在悲涼之中見到知心親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雲說這首詩『反正相生』。從章法上看,確是如此。此詩前半首和後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總的傾向是統一於悲。後四句雖然寫『喜』,卻隱約透露出『悲』:『愧君相見頻』中的一個『愧』字,就表現了悲涼的心情。因之,題中雖着『喜』字,背後卻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發,互相映襯,使所要表現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藝術效果。

比興兼用,也是這首詩重要的藝術手法。『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不是單純的比喻,而是進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來烘托氣氛,特別富有詩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樹之落葉來比喻人之衰老,是頗為貼切的。樹葉在秋風中飄落,和人的風燭殘年正相類似,相似點在衰颯。這裏,樹作為環境中的景物,起了氣氛烘托的作用,類似起興。自從宋玉【九辯】提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秋風落葉,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氣氛,『黃葉樹』自然也烘託了悲的情緒。比興兼用,所以特別富有藝術感染力。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舉韋應物詩【淮上遇洛陽李主簿】、白居易詩【途中感秋】和司空曙此詩比較。其實,三詩之妙,不只是善於狀景物,而且還善於設喻。司空曙此詩頷聯之所以『為優』,在於比韋應物、白居易詩多了雨景和昏燈這兩層意思,雖然這兩層並無『比』的作用,卻大大加強了悲涼的氣氛。王維【秋夜獨坐】:『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這兩句純屬白描,是賦體,並不兼比;不僅意境不同,手法亦自有別。馬戴【灞上秋居】:『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語雖近似司空曙,但手法也並不一樣,這裏只寫灞上秋居漂泊異鄉孤獨寂寞的情景,不曾以樹喻人,沒有比的意思。司空曙『雨中』、『燈下』兩句之妙,就在於運用了興而兼比的藝術手法。

遊客  發表於 2018-12-13 01:21
古詩的韻味怎麼都無法形容的美妙。
遊客  發表於 2018-12-13 09:02
此詩前四句描寫靜夜裏的荒村,陋室內的貧士,寒雨中的黃葉,昏燈下的白髮,通過這些,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活畫面。
無端 發表於 2025-3-29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喜外弟盧綸見宿】章法辯證與悲喜交感論析

司空曙此詩以"靜夜四無鄰"起筆,構建出疏離孤寂的時空場域。"荒居舊業貧"五字,既交代物質困頓,更暗含士人精神世界的荒蕪。頷聯"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運用意象並置手法,使自然物象與生命境況形成雙重映照:黃葉經雨必墜,暗喻白髮飄零;孤燈搖曳微光,恰似殘年餘燼。此聯之妙,在於將生命凋敝的過程凝練為兩個動態畫面,物我交融處盡顯沉鬱之氣。

頸聯轉折見匠心。"獨沉久"三字濃縮了詩人長期的精神沉潛,而"愧"字尤耐咀嚼——非僅表謙遜,更透露出士人面對知交時複雜的自尊與自卑。尾聯"蔡家親"用典精當,羊祜與蔡邕的甥舅關係,既點明血緣之親,又暗含文化世家的精神傳承。俞陛雲謂"反正相生",實指詩人以表弟造訪之"喜"反襯平生寂寥之"悲",而"相見頻"的慰藉中,又暗藏對自身處境的更深體認。

全詩最動人處,在於將唐代士人的雙重困境——物質貧瘠與精神孤獨——轉化為極具張力的藝術表達。雨中黃葉終將委地,燈下白頭猶自苦吟,這種對生命有限性的清醒認知,正是大曆詩人特有的時代悲音。
iceyue 發表於 2025-5-21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的時空交感與生命詩學探微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以"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一聯垂範千古,其藝術造詣實可作盛中唐轉折期詩學範本細究。此聯之妙,非僅在於比興手法之嫻熟,更在於構建了四重時空疊印的審美意境。

從意象系統觀之,"雨-黃葉-燈-白頭"形成物候與人生的雙重隱喻鏈。秋雨摧黃葉,昏燈映白髮,自然物象與生命形態構成異質同構關係。較之鮑照"木落江渡寒"的直陳式比附,司空曙創造性地將喻體(黃葉樹)與本體(白頭人)並置於同一畫面,形成意象的"對位式呈現",此乃唐詩意象經營的重要突破。宋人范晞文【對床夜語】卷三稱此聯"即景即情,意含雙關",正道出其中三昧。

章法結構上,此詩深得"反正相生"之旨。前四句以"荒居舊業貧"為基調,後四句以"愧君相見頻"為轉捩,形成悲喜交錯的復調結構。值得注意的是,"喜"的表層下始終涌動着"悲"的潛流:表弟頻訪反襯出詩人"獨沉久"的生存狀態,蔡邕典故的運用更暗示着才士不遇的集體困境。這種情感張力正符合劉勰【文心雕龍】"隱秀"的美學要求。

從詩史脈絡考察,此聯實開中唐"衰颯美學"之先聲。較之初盛唐詩人對秋意的審美觀照,司空曙將"悲秋"傳統內化為個體生命體驗。黃葉樹與白頭人的並置,既延續了宋玉"蕭瑟兮草木搖落"的原型意象,又注入大曆詩人特有的末世哀感。晚唐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句法,顯然受此聯空間並置手法的影響。

技術層面觀之,此聯暗合"二十四詩品·悲慨"之旨。"雨中"與"燈下"構成垂直空間,"黃葉樹"與"白頭人"形成色彩對映,而"雨聲-燈影"又營造出聽覺與視覺的通感效果。謝榛【四溟詩話】稱其"情景相融,句意雙美",實非虛譽。

要言之,此聯之不朽價值,在於將中國詩學的比興傳統推向"意象共生"的新高度。其藝術成就不僅在於"以哀景寫哀情"的抒情效率,更在於創造了物我互證的審美範式,為後世"情景交融"理論提供了經典範本。讀此詩者,當於黃葉飄零處見天地氣運,於燈影搖曳中觀生命本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