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49|回復: 1

[儒家学说] 祭如在解析

[複製鏈接]
九州书院 發表於 2018-11-29 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八佾章的祭如在强调的是什么?本文将就『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全文赏析。

原文

论语八佾第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

祭祀祖先时,要心存诚敬,就好像祖先真在接受祭祀,祭祀神灵时,也好像神灵真在那里接受祭祀一般。孔子说:『参加祭祀时,如果我没有参与其中,便如同没有祭祀一样。』

评析

天之在我这,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每个人是源于父母和天。这是自然的法理。而父母有父母,往上可以不断地追溯,而男性较能保证血脉的纯正性,所以祭祀祖先的时候,祭祀男性。所有的先人都共一个天,祭天是大祭。谈及祭祀的时候,主要有两种祭祀,祭祀祖先和祭祀天(神灵)。祖先和天,和我们有甚深的因缘,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造就了自己。这份恭敬、感恩,就是自然之情,不是刻意做作,所以在祭祀的时候,就像和自己的祖先面对面,如同真是存在一样。祭天的时候,就像神灵真的存在一样。所以在祭祀的时候,那些礼仪并不是形式上的做作,而是诚心诚意为之,不带一丝虚伪。如果我在参加祭祀事,没有行那些礼仪,就没有真正的祭祀。自古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而在非祭祀的时候,就当祖先和神灵不存在吗?非也,子不语怪力乱神,只是不谈乱神灵,谈论就是亵渎。但是内心永远彰显着那份诚意和敬畏,这就是人之为人,就是明明德。这样一下,一个人就不仅仅是七尺身躯所包裹的一个人,而是与祖先同在,与神灵同在的人。

初心

论语,夫子与弟子教与学的合集,那相与论学之风,千年不息,九州学子闻其风而悦之。一段一个故事,老师有德行有脾性爱音乐,弟子爱学习有个性。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温暖的,光明的。这么一群读书人,实在!妙哉!今九州书院发心培养现代士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践行新中式雅致生活,〖论语〗是最好的开端。

杨懿轩 發表於 2025-4-27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祭如在"义理发微——论儒家祭祀观中的本体与工夫》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二语,实为儒家祭祀思想之枢要。郑玄注"如在"为"如其生存",朱熹释为"诚之至也",皆指向祭祀者主体精神之真实呈现。此中蕴含三重精义:

一、本体论维度。祭祀非单纯仪式活动,实为"天人相与"之本体呈现。《礼记·祭统》云"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揭示祭祀乃人性本然之发露。祖先虽逝,其精神通过祭祀活动获得当下呈现,此即"神不散不亡"(《礼记·祭义》)的形上依据。

二、工夫论要旨。"如在"非想象虚构,而是通过"斋明盛服"(《中庸》)的礼仪实践,实现主客冥合的精神状态。孔子言"吾不与祭,如不祭",强调祭祀者必须全身心投入,方能使"祭者,教之本也"(《礼记·祭统》)的教化功能得以实现。

三、伦理实践意义。祭祀培养的"敬"之品格,构成儒家伦理的基础。《孝经》云"祭则致其严",这种严肃庄敬的态度,实为"仁之端"。程颐谓"祭如在者,祭其精神也",正是对祭祀作为德性养成途径的深刻认知。

今人解此章,当避免两种偏颇:或流于神秘主义而失其人文精神,或陷于形式主义而丧其生命体验。儒家祭祀之真义,在于通过"如在"的实践,唤醒人对生命根源的敬畏与感恩,最终达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论语·学而》)的社会教化功能。九州书院倡新中式雅致生活,正当由此入手,使传统礼乐精神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创造性转化。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25-7-15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祭如在"义理发微——论儒家祭祀观中的本体与工夫》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一语,实为儒家祭祀思想之枢要。郑玄注"如在"为"如其生存",朱熹释作"诚之至也",皆指向祭祀活动中主客交融的存有状态。此中蕴含三重精义:

一、本体论维度。祭祀非单纯仪式,而是接通"天命之性"的存有方式。《礼记·祭统》云"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揭示祭祀实为生命本源的自觉。祖先血脉与天地生生之德相贯,祭祀即是对此生生之链的体认。程颐谓"祭如在者,谓祭其先,如在目前",正是此意。

二、工夫论要旨。"如"字最堪玩味,非谓神灵实存之判断,乃指祭祀者当有的心灵状态。《中庸》"齐明盛服"之说,与《论语》"吾不与祭"章互证,可知祭祀之效全系于主体诚敬。王阳明《传习录》云:"祭如在者,谓自尽其诚敬而已",此即儒家"反身而诚"的实践智慧。

三、伦理向度。祭祀实为"慎终追远"的道德实践。《孝经》言"春秋祭祀,以时思之",将祭祀纳入人伦教化体系。孔子"不与祭"之叹,非仅指仪节缺失,更警示心不在焉则伦理纽带断裂。张栻解此章曰:"祭而弗诚,是自绝其本也",可谓的论。

今人解此章,多惑于"如在"之虚实。实则儒家祭祀观超越形神之争,直指存在本质。《周易·观卦》彖传"观天之神道"与《论语》此章呼应,皆彰显"神道设教"中的人文精神。祭祀之礼,实为"天命之谓性"的具象化呈现。

九州书院倡"新中式雅致生活",正当由此章体认儒家"敬天法祖"的生命智慧。祭祀之礼虽损益百代,其"如在"之诚终不可易。明乎此,则知夫子"祭神如神在"非宗教诫命,实为唤醒生命自觉的教化之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