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90|回复: 1

[国学教育研究] 幼师培训心得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懋基 发表于 2018-11-2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幼师培训心得是,男幼师就业前景,可以用国学经典来奠定。

所谓男幼师,顾名思义是指男性幼师,即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或其他师范类专业的职前职后的男性幼儿园教师的统称。男幼师过去在人们心中的认可度虽然不高,但近年来,却是现在幼儿园非常吃香的职业。用国学经典提升男幼师的品德修养,从教信心,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我们都知道,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凝聚了无数圣贤的认知及实践,特别是,传统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男性教师,幼儿国学启蒙教育亦不例外。我多年的幼师培训心得是,当前国学风行,全国各地的幼儿园早已开展国学教育,因此幼师就更加应该抓紧学习传承国学经典,从上下五千年的国学经典中汲取知识力量。

男幼师生是幼教的新生力量,本文将着眼男幼师学生的教育,以国学为切入点,以学习知识、道德素养为目标,来谈论一下,如何将国学融入男幼师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将男幼师生培养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一、为何要将国学融入生活,建立男幼师生的从教自信

男幼师本身天性偏向刚毅,缺乏女幼师的温柔细腻,人们对男幼师是否能肩负幼儿教育,抱有一定的怀疑。由此,男幼师也往往缺乏从教自信,而且,一些男幼师生本身基础差,自信心也相对较弱。建立男幼师生的从教自信就成为培育男幼师的重要方向。

首先,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古代不管是“小学”还是“大学”都是男性老师为主,女性只有在家里才有对自己的孩子教育的机会。我的幼师培训心得是,男幼师生思维清晰,逻辑严谨,处事果断刚毅,不拖泥带水,这些优秀师德品性正是幼儿的心理和品行塑造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古人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说老师终生为父不是为母说明是男性老师的品性对孩子的启蒙及教育作用,会影响孩子终生命运,因此强调老师是孩子的再生父母,有利于老师衷情付出,孩子全心从师。

其次,就自信心而言,《墨子·亲士》“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可见自信心十分重要,是君子不败其志,虽杂庸民而无怨心的前提。而自信心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国学经典中体悟的,将国学融入生活,指导男幼师生的学习生活,是建立他们将来的从教自信的重要方法。

二、传统礼仪日常化,用国学塑造男幼师生的优秀师德品性

男幼师要能肩负“终生为父”的重任,当然是必须具备优秀的师德品性,而这些优秀的品性并不是男幼师天生具备的,是后天学习培养的。

1、为何需要学习实践传统礼仪

从我的幼师培训心得来看,当前的幼师学生,往往习惯于家长的溺爱,习惯于现代社会的自我主义,个性化。尤其是男幼师生,多数脾气暴躁,甚至常有鲁莽斗殴者,这是一个幼师必不能有的恶劣品性。《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幼师的优秀品性会对儿童形成良好的影响,而恶劣的品性,对儿童则百害无一利。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这是古代圣贤传承的结果,而圣贤所传承的精华,都凝聚于国学经典中。孔夫子就一直提倡“克己复礼”,荀子也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古代圣贤总结出来的五德“仁、义、礼、智、信”,则将“礼”奠定在十分重要位置。

2、如何塑造优秀的师德品性

国学经典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我们需要借鉴孔子“仁义”的道德品质、“律己修身”的道德标准、“诚实守信”的处事之道。把这种中国传统的文化之道、智慧之道、处事之道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品德。从而塑造男幼师生博爱的情怀,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三、如何学习国学经典知识,提升男幼师生的文学素养

1、诵读引领

诵读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能令读者与作品产生思想共鸣,即体悟。而且国学经典的书面用语,即文言文,具有音乐美、色彩美及意境美“三美”特点,而文言文的“三美”,需要反复吟诵才能感受到,而一旦习惯于这种优美的文法,学生的文学素养会无形提升不少。教学中,可以采取激励的方式,如古典诗词诵读比赛、古诗词谱曲成歌曲等,将国学经典诵读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

2、阅读体验

当前幼专院校生源质量较差,幼师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认知层面。而社会上对国学经典的关注则越来越重视,家长们普遍认为国学经典是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幼师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不但是提升国学素养所必须,也是将来工作所需要。

只有认识到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男幼师生们对国学经典的阅读,才能用心去体悟,并贴近生活去实践。。

总之,我的幼师培训心得,幼专院校的国学经典教育要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出发,国学经典在幼教中越来越重要,就是因为国学知识对幼儿能产生本性品质上的启蒙作用,那么同理,国学经典必然能对幼师学生产生启发性的影响。只有借圣贤之道开启智慧,用国学塑造优秀的师德品性,让男幼师生自身接受过国学经典的塑造,才能认识到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也才能在将来的教育事业中,传承好国学经典。


甲、小学是指启蒙教育,相当于现在的幼教+小学+初中,以启蒙为主的学习;

乙、大学相当现在的高中及大学,以研究为主的学习。

是飞 发表于 2025-6-28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国学培元固本,铸男幼师师道之魂》

拜读阁下关于男幼师培养与国学传承的宏论,深感阁下洞见之精微。今不揣浅陋,试从经学义理与教育实践维度略陈管见。

一、师道性别之辨当回归本原
《礼记·学记》云:"师严然后道尊",此"严"非性别之谓,实乃师道尊严。考诸太学传统,自孔子设教洙泗,至汉立五经博士,男性确为教育主体,然此乃历史局限使然。今观《周易·家人卦》"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之说,实为阴阳各司其职之喻。男幼师之刚毅果决,恰合《孟子》"浩然之气"的养成之道,与女教师之温柔细致,正构成教育之两仪。

二、国学筑基当重践履工夫
1. 经史养志:《论语》"志于道"章可作男幼师精神圭臬。建议每日晨读《学记》《儒行》诸篇,如朱子读书法所言"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2. 礼教陶铸:《童子礼》《弟子规》当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可效法《周礼》保氏教国子之法,将"六仪"(祭祀、宾客、朝廷、丧纪、军旅、车马之容)转化为现代幼儿园生活礼仪。
3. 艺文涵养:琴棋书画非仅技艺,实为《乐记》"致乐以治心"之具。当设"六艺"体验课程,使师者先得熏陶。

三、师道自信当溯本开新
《近思录》载程颐语:"学者须要自信,既自信,怎生夺亦不得。"建议:
1. 建立"经师-人师"双轨培养模式,以《师说》"传道授业解惑"为纲。
2. 创设"蒙养讲堂",定期举办《养正遗规》共修活动。
3. 开发"国学情境实训",将《朱子童蒙须知》转化为现代教学案例。

四、实践建议三则
1. 晨课制度:每日寅时诵《孝经》一章,如陆九渊"发明本心"之功。
2. 月会仪轨:依《仪礼》士相见礼精神,建立师友切磋制度。
3. 年度考核:参酌《吕氏乡约》"德业相劝"之法,设立"师道修为"评价体系。

结语:
《尚书》云:"𢽾学半",教与学本为一体。男幼师欲立师道尊严,当以国学为镜,照见本心;以经典为舟,渡人渡己。如此,则不仅能解当下自信不足之困,更可培育出如《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师表。愿与阁下共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蒙养。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