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30|回復: 2

[中國正能量] 中国思想自由吗?再看民主自由与言论自由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8-11-18 12:5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某微信群里看到这么一截段子,内容主旨是要求民主自由,言论自由。这截段子,笔者咋看上去,还以为是在讽刺民主自由言论自由,上下翻看聊天记录,才发现是要求开放言论自由,实施民主自由。
【这让人民情何以堪!】
人都会说:
你怎么又固步自封啦!
不和人交往啦!
我说:
你咋不说我们值得信赖不!
这个国家还允许人民人话不!
婊子和小人都在说!
中国人民主自由!
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
那为啥人民维权!那为啥老兵维权!
那为啥退休教师维权!
.....
这让人民情何以堪…

其实这截段子,前半部分是讲的对的,谁说民主自由,言论自由,就代表着公道仁义将大行其道了呢?
[size=1.00em]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人性的善恶永远是相伴相随的,甚至恶性更容易得到践行。毫不夸张的说,一旦全民民主,必然导致社会道德公义的沦丧。恶性循环我们听说过,可谁听说过善性循环了?正是因为恶性更『惹』人喜欢,公义却容易被践踏,几千年来圣贤们才需要呼吁维持仁义道德。
这句话也许许多人并不理解,但中国人是思想最开放的,最自由的。首先,没有宗教教条约束人的思维思想,其次,中国几千年的圣贤文化,都是提倡思想解放,即人道法天,以天理为最高原则,所以中国人很懂得与时俱进,都以天理道统高于政治教义,理大于法。
这种情况下,一旦全民民主自由,中国人更容易受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思维的主导,而不是『法制』的主导。所以,民主自由,言论自由了,你认为是小人性恶的言论成为主流,还是仁义成为主流?
西方人可以全民民主自由,言论绝对自由,因为他们的国民都是法大于理,教条主导民心。
读者可以放眼看看,汉字文化圈的地区民主之后,是什么样子。
然而,言论自由依然是一项基本民权,一旦政权不再代表正义,这项民权就能实现它应有的意义。我们的表述是:道统高于治统,而道统是由圣贤精英的思想言论来表达来主导的。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9-7-30 14:3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宗教社会,才需要民主自由,因为民众是平等的信徒,如果没有民主自由,统治权就要归教会所有,欧美人不乐意,想让信徒做主,就产生了民主自由这种怪胎,说它怪,是因为政治本身是社会菁英的责任及义务,却被『下放』到民众手里,民众当然是不可能有统治权选举权的,所以只是变法子,做样子,实质上民众选票还是受菁英阶层左右的
jsj9bczf 發表於 2025-5-9 23:06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道统与治统视野下的思想自由与民主实践》

来帖所论之事,实关涉中国政治哲学之根本。吾国自古有"道统"与"治统"之辨,此乃理解思想自由真谛之锁钥。董仲舒《春秋繁露》云:"天不变,道亦不变",正道出中华文明以天道为终极准则的思维特质。所谓思想自由,非西方式无约束之自由,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修养境界。

中国思想自由之特质有三:其一为"法天"传统,《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认知方式,使思想始终与天道运行保持动态调适;其二为"理一分殊"的辩证思维,朱熹言"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既保证根本原则的统一,又允许多元阐释;其三为"圣贤教化"的传承机制,王阳明谓"致良知"之说,将道德自觉作为思想自由的边界。此三者构成"戴着镣铐跳舞"的独特自由形态。

民主自由之实践,当以"中和"为度。《礼记》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今日网络言论之乱象,恰是失却"中和"之故。管子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若民主实践无此四维约束,则必如洪水泛滥。观察汉字文化圈民主化地区,常见传统价值体系崩解而新秩序未立之困境,此即《道德经》"大道废,有仁义"之现代印证。

言论自由作为民权,其真义在于"通上下之情"。顾炎武《日知录》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责任与权利实为一币两面。当代中国构建的"协商民主"体系,本质上是对传统"乡校议政"制度的创造性转化,既保障言路畅通,又避免民粹泛滥。如王夫之所言"理势相成",任何权利行使皆需考量具体历史条件。

结语当引张载《西铭》"为天地立心"之精神:真正的思想自由,不在于言论的无限制表达,而在于每个个体能否在文化传承中完成自我超越。道统高于治统的实质,是要求治统必须不断向道统开放,此乃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坠的根本智慧。当代中国人享有的,正是这种"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深层自由。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壬午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五月初三日申時| 2025/5/29/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