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31|回覆: 1

[中藥大全] 中藥材·無花果

[複製連結]
中草藥知識 發表於 2018-11-2 19: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藥材名稱】:無花果

別名:阿馹、阿驛、映日果、優曇缽、蜜果、文仙果、奶漿果、品仙果、掙桃、樹地瓜採收加工:7~10月果實呈綠色時,分批米摘;或拾取落地的未成熟果實,鮮果用開水燙後,曬十或供十。

【藥用部位】:乾燥花托產地:"現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資源分佈】:原產於亞洲西部及地中海地區"

【科屬】:桑科原植物

【無花果植物情況】: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無花果

無花果
高達3-10m。全株具乳汁;多分枝,小枝粗壯,表面褐色,被稀短毛。

無花果植物情況: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無花果植物情況: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別名:阿馹、阿驛、映日果、優曇缽、蜜果、文仙果、奶漿果、品仙果、掙桃、樹地瓜 ... ...

別名:阿馹、阿驛、映日果、優曇缽、蜜果、文仙果、奶漿果、品仙果、掙桃、樹地瓜 ... ...

葉互生;葉柄長2-5cm,粗壯;托葉卵狀披針形,長約1cm,紅色;葉片厚膜質,寬卵形或卵圓形,長10-24cm,寬8-22cm,3-5裂,裂片卵形,邊緣有不規則鈍齒,上面深綠色,粗糙,下面密生細小鍾乳體及黃褐色短柔毛,基部淺心形,基生脈3-5條,側脈5-7對

乾燥的花序托呈倒圓錐形或類球形

乾燥的花序托呈倒圓錐形或類球形

表面淡黃棕色至暗棕色

表面淡黃棕色至暗棕色

雌雄異株,隱頭花序,花序托單生於葉腋;雄花和癭花生於同一花序托內;雄花生於內壁口部,雄蕊2,花被片3一4;癭花花柱側生、短;雌花生在另一花序托內,花被片3-4,花柱側生,柱頭2裂。

無花果藥性:【性味】甘;性涼

無花果藥性:【性味】甘;性涼

【歸經】肺;胃

【歸經】肺;胃

【功能主治】清熱生津;健脾開胃;解毒消腫。

【功能主治】清熱生津;健脾開胃;解毒消腫。

榕果(花序托)梨形,成熟時長3-5cm,呈紫紅色或黃綠色,肉質,頂部下陷,基部有3苞片。花、果期 8-11月。

燥咳聲嘶;乳汁稀少;腸熱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瀉痢疾;癰腫;癬疾 ... ...

燥咳聲嘶;乳汁稀少;腸熱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瀉痢疾;癰腫;癬疾 ...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無花果藥材性狀:乾燥的花序托呈倒圓錐形或類球形.長約2cm.直徑1.5-2.Cm;表面淡黃棕色至暗棕色、青黑色有波狀彎曲的縱稜線;頂端稍平截,中央有圓突形突起,基部漸狹,細小瘦果.有時壁的上部尚見枯萎的雄花。瘦果卵形或三棱狀卵形.長1-2cm,淡黃色,外有宿萼包被。飛微,味甜、略酸。

【滇南本草】:敷一切無名腫毒,癰疽疥癩癬瘡,黃水瘡,魚口便毒,乳結,痘瘡破爛 ... ...

【滇南本草】:敷一切無名腫毒,癰疽疥癩癬瘡,黃水瘡,魚口便毒,乳結,痘瘡破爛 ... ...

【便民圖纂】:治咽喉疾

【便民圖纂】:治咽喉疾

汪穎【食物本草】:開胃,止泄痢

汪穎【食物本草】:開胃,止泄痢

【綱目】:治五痔,咽喉痛

【綱目】:治五痔,咽喉痛

優等品以乾燥、青黑色或暗棕色、無霉蛀者為佳。

無花果藥性:【性味】甘;性涼

【歸經】肺;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生津;健脾開胃;解毒消腫。主咽喉腫痛;燥咳聲嘶;乳汁稀少;腸熱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瀉痢疾;癰腫;癬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大臍量可用至30-60g;或生食鮮果1-2枚。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調敷或吹喉。

【各家論述】1.【滇南本草】:敷一切無名腫毒,癰疽疥癩癬瘡,黃水瘡,魚口便毒,乳結,痘瘡破爛;調芝麻油搽之。

2.【便民圖纂】:治咽喉疾。

3.汪穎【食物本草】:開胃,止泄痢。

4.【綱目】:治五痔,咽喉痛。

5.【生草藥性備要】:洗痔瘡。子,煲肉食,解百毒。蕊,下乳汁。

6.【醫林纂要】:益肺,通乳。

7.【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潤腸。

8.【江蘇植藥志】:鮮果的白色乳汁外塗去疣。

9.【雲南中草藥】:健胃止瀉,祛痰理氣。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腸炎,痢疾,咽喉痛,咳嗽痰多,胸悶。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霉防蛀。

【複方】①治咽喉刺痛:無花果鮮果曬乾,研末,吹喉。(【泉州本草】)

②治肺熱聲嘶:無花果五錢,水煎調冰糖服。(【福建中草藥】)

③治痔瘡,脫肛,大便秘結:鮮無花果生吃或乾果十個,豬大腸一段,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④治久瀉不止:無花果五至七枚,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⑤髮乳:無花果二兩,樹地瓜根二兩,金針花根四至六兩,奶漿藤二兩。燉豬前蹄服。(【重慶草藥】)

⑥無花果150克,水煎加冰糖適量服,治肺熱聲嘶,咳嗽咽痛。

⑦無花果兩個生食,或用乾果十個與豬大腸一段,共煮熟食,治痔瘡、脫肛、大便秘結。

⑧鮮無花果十個,水煎洗患處,治外痔。

⑨無花果兩個,小茴香10克,水煎服,治疝氣。

⑩無花果枝適量,水煎服,每日兩三次,治腸炎。

⑾無花果搗汁半杯,開水沖服,每日一次,以愈為度,治哮喘。

⑿無花果葉10克,水煎代茶飲,治黃疸。

⒀無花果根去粗皮,打碎,開水泡服,治喉癢。

⒁無花果鮮嫩葉,洗淨搗爛絞汁,每次溫開水和服半杯,治誤食魚蟹類中毒,腹痛,嘔吐。

⒂無花果豬肉湯:豬瘦肉250克,切小塊,無花果100克(干品),同煮湯,用適量食鹽調味食用。有理腸健胃,解毒消炎作用,治痔瘡,慢性腸炎。

+
無端 發表於 2025-3-29 11: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草綱目拾遺】論無花果藥性考

無花果者,桑科隱花果也。其性甘涼,歸肺、胃、大腸三經,乃藥食同源之佳品。考其藥用源流,可溯至唐代【酉陽雜俎】所載"波斯國呼為阿驛",至李時珍【本草綱目】始正其名曰無花果,謂其"開胃止泄痢"。

其藥用機理有三:
一曰潤肺止咳。其肉質花托富含黏液質,能潤燥化痰,尤宜陰虛肺燥之咳。二曰健胃清腸。所含蛋白酶、脂肪酶可助脾胃運化,【滇南本草】載其"治五痔腫痛,煎湯頻熏洗之"。三曰解毒消腫。鮮品搗敷可療癰瘡疥癬,此乃【便民圖纂】所載驗方。

今人用此物,當辨其採收時令:未熟者(綠色時采)力偏收斂,多用於痢疾;熟者(黃軟時采)性轉潤降,專主燥咳便秘。其用法亦有多端:鮮者每日啖三枚可潤腸;干品伍北沙參、麥冬治久咳;外用煎湯坐浴治痔疾。

然須注意者,其性雖平和,但脾胃虛寒者慎生食,恐有滑腸之虞。另其枝莖白汁,古方用以去疣痣,然有腐蝕之性,非專業人士勿輕試。此物今廣植華夏,然藥效以西域所產者為勝,蓋因日照充足,稟天地燥金之氣獨全故也。
許佬 發表於 2025-7-21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無花果考略並釋其藥用】

無花果者,西域之嘉木也。考其名實,頗堪玩味。此物漢時隨天馬苜蓿俱入中土,【本草拾遺】首錄其效,李時珍【綱目】謂之"映日果",蓋取其隱花而實之性也。今就典籍所載,參以實物,略陳其要。

一、名實考辨
其名紛繁,阿馹、阿驛乃波斯語anjir音轉,優曇缽出佛典譬喻,至若蜜果、文仙諸稱,皆取甘美之意。按【酉陽雜俎】載:"波斯國呼為阿驛,拂林國呼為底珍",可知其傳播之跡。實則非無花也,乃隱頭花序,古人未察,故生誤解。

二、藥用析微
其性甘涼,歸肺胃二經。【滇南本草】謂其"主清利咽喉",朱震亨言"開胃止泄"。今析其效:
1. 潤燥之功:花托肉質含膠質,能潤肺利咽,治燥咳聲嘶,尤宜秋金之時。
2. 消導之效:含蛋白酶、脂肪酶,可助米谷運化,【食療本草】載"主開胃"者是也。
3. 通乳之奇:其白色乳汁外敷可消乳癰,此【嶺南採藥錄】之秘法。

三、炮製要訣
採收當在"白露"前後,未熟時采者力峻,已熟者性緩。古法有三:
1. 鮮用:搗汁和蜜,治喉痹最速。
2. 干制:竹刀剖開,硫熏後曬,可保色澤。
3. 煅炭:存性研末,專治痔瘡出血。

四、博物補遺
其樹易扦插成活,【群芳譜】載"春分插枝,當年結實"。葉形奇特,掌狀三裂者多產北地,五裂者常見江南。另有一種"天仙果",形似而小,不可混用。

此物雖微,然自張騫鑿空以來,已歷兩千餘載,融胡漢之性,合藥食之用。吾輩考其源流,正其名實,非徒炫博,實欲明物性而盡藥用也。學者當知:凡藥之效,必參之天地時令,考之體質虛實,豈可執一而論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