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56|回覆: 1

[詩詞賞析] 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_每日詩詞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10-15 11: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全詩賞析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全詩賞析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全詩賞析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唐.高適
胡人吹笛戍樓間,
樓上蕭條海月閒。
借問落梅凡幾曲,
從風一夜滿關山。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全詩賞析賞析

此詩寫塞上聞笛而生鄉關之思,但首先卻展現出月光下的廣袤胡天,然後再在明月與戍樓之間托出羌笛之聲,在荒漠塞外與故鄉春色的鮮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縷縷鄉思。

但這鄉思卻略無哀怨,而是隨着一夜風吹滲滿整個關山,以可見的壯偉景觀的實態體現出巨大的內在顯現力與藝術包容力。

這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實寫,後兩句虛寫,寫法獨特,文字優美,意蘊無窮。虛實相生,搭配和諧,共同營構出一種美妙闊遠的意境。詩中的思鄉之情含蓄雋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盡。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遊客  發表於 2018-10-16 09:10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全詩賞析賞析
老天棚花 發表於 2025-5-1 13:52 | 顯示全部樓層
【高適〖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的聲景建構與邊塞詩境】

高適此詩以笛聲為樞機,將邊塞風物與中原意象熔鑄為獨特的聲景空間。"胡人吹笛戍樓間"起筆即定調於異域與軍旅的雙重語境,笛器本出羌胡,而戍樓乃漢家軍事建制,二者並置已暗含文化交融之意。"樓上蕭條海月閒"以"海月"意象拓展空間維度——岑參【磧中作】"平沙萬裏絕人煙"的荒寂,在此轉化為月光浸潤下的澄明之境,恰為笛音鋪設空靈背景。

"借問落梅凡幾曲"乃全詩樞轉之筆。【樂府詩集】載【梅花落】本為橫吹曲辭,詩人以"借問"擬人化笛曲,將聽覺經驗轉化為視覺想像。落梅在中原詩歌傳統中多喻高潔(如陸凱"折梅逢驛使"),此處卻以虛筆重構邊關風物,使江南春色與塞外朔風形成時空疊印。末句"從風一夜滿關山"更以誇飾手法完成聲象的彌散性轉化:笛音化梅、梅隨風散的連鎖隱喻,既突破【梅花落】曲調的物理局限,又暗合"一夜征人盡望鄉"(李益)的集體無意識。

高適的邊塞詩常於雄渾中見微婉(如【塞上聽吹笛】"雪淨胡天牧馬還"),此詩尤顯特色:其一,以"海月"對"關山",空間張力貫穿天地;其二,"幾曲"與"一夜"形成時間密度差,使瞬間樂音獲得永恆性;其三,"滿"字兼攝聽覺的充盈與視覺的廣延,與王昌齡"高高秋月照長城"異曲同工。

唐人邊塞詩中的笛聲多具文化轉喻功能。比較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的直抒胸臆,高適此作更重意象的層遞轉化,通過落梅意象的媒介作用,使戍卒鄉思升華為審美共同體記憶。這種將樂府題現實化、又超越具體時空的藝術處理,正是盛唐邊塞詩"即目騁懷"而"神超八極"的典範。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