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23|回覆: 2

[詩詞賞析] 營州歌.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_每日詩詞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10-14 11: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營州歌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全詩賞析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營州歌
唐.高適
營州少年厭原野,
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
胡兒十歲能騎馬。

營州歌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全詩賞析詩詞賞析

這首絕句構思上即興寄情,直抒胸臆;前兩句寫少年,第三句寫「酒」,第四句「馬」,抓住描寫對象特點,酣暢淋漓地點明邊塞之與眾不同。

這首絕句的藝術特點是構思上即興寄情,直抒胸臆;表現上白描直抒,筆墨粗放。它的細節描寫如實而有誇張,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點。詩人善於抓住生活現象的本質和特徵,並能準確而簡煉地表現出來。

自古以來邊塞詩,多寫征戍之情,荒寒之境,而這首詩獨以欣賞的眼光注視着草原風光和各族人民之間的關係,以富有特徵的形象點染出古代東北邊地的生活畫卷,熱情洋溢地讚美了營州少年渾脫可愛的形象。

中華詩詞

中華詩詞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延章 發表於 2018-10-14 12:0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自古以來邊塞詩,多寫征戍之情,荒寒之境,而這首詩獨以欣賞的眼光注視着草原風光和各族人民之間的關係,以富有特徵的形象點染出古代東北邊地的生活畫卷,熱情洋溢地讚美了營州少年渾脫可愛的形象。
莊周的蝴蝶 發表於 2025-4-11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營州歌】品鑑:高適筆下的邊塞少年氣象

高適此作以二十八字勾勒出盛唐邊塞特有的生命圖景,其藝術價值不僅在於白描手法的純熟運用,更在於突破了傳統邊塞詩的抒情範式。全詩以"厭"字為眼,卻非厭棄之意,實為"饜足""慣見"之古義,此一字之辨,足見詩人鍊字之功。

首聯"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構成空間與服飾的雙重意象疊加。原野與城牆的垂直空間裏,身着毛茸裘衣的少年縱馬馳騁,其服飾的"蒙茸"質感與動作的矯健形成質感對比。這種視覺張力不僅再現了游牧文明的着裝特徵,更暗示了胡漢交融的文化語境——獵場已從傳統荒野延伸至城垣之下。

頷聯"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運用數字誇張與年齡倒錯的手法。千鐘不醉的豪飲與十歲騎馬的早熟,共同構建出邊民的生命強度指標。詩人特意選用"虜酒""胡兒"等稱謂,非含貶義,實為突出文化差異性。這種差異在盛唐語境下,恰成為令人神往的異質文化魅力。

此詩在邊塞詩譜系中具有範式突破意義。相較於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的悲壯、岑參"風掣紅旗凍不翻"的奇絕,高適獨取日常化的生活場景。詩人將審美焦點從戰爭創傷轉向生命力的禮讚,以獵者代戰士,以酒徒代征人,這種平民化視角在八世紀邊塞詩中實屬罕見。

詩中的少年形象實為盛唐精神的隱喻。其縱馬豪飲之姿,既體現了游牧文明的尚武傳統,又暗合唐人昂揚進取的時代氣質。高適早年漫遊燕趙的經歷,使其能以內部視角觀察邊地生活,這種"在地化"的書寫立場,超越了多數中原詩人獵奇式的邊塞想像。四句詩中暗含的胡漢共生圖景,恰是開元時期民族融合的生動註腳。

(全文共798字)
西米露 發表於 2025-4-23 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高適〖營州歌〗的邊塞美學與民族志書寫】

高適此詩以二十八字勾勒出唐代東北邊塞的獨特人文景觀,其藝術價值不僅在於白描手法的純熟運用,更在於突破了傳統邊塞詩的敘事框架,建構起具有人類學意義的民族志文本。

一、空間書寫的範式突破
"厭原野"之"厭"當訓為"飽覽",非厭倦之意。營州少年對草原的熟稔,通過"狐裘蒙茸"的服飾細節與"獵城下"的空間錯位得以強化。詩人刻意將狩獵場景設置在城牆之下,消解了"城/野"的二元對立,暗示着胡漢文化的交融狀態。這種空間敘事迥異於王維"大漠孤煙直"的靜態呈現,展現出動態的文化邊界。

二、物質文化的符號系統
詩中"虜酒""胡兒"等稱謂,實為唐代對東北少數民族的泛稱。千鐘不醉的誇張筆法,既符合【史記·匈奴列傳】"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的飲食記載,又暗合【北史】中室韋人"釀糜為酒"的釀造傳統。十歲騎馬的細節,則可與【舊唐書·北狄傳】"俗皆編發,左衽"的記載互證,構成完整的物質文化譜系。

三、詩學傳統的創造性轉化
高適將南朝邊塞詩的閨怨主題,轉化為對異質文化的客觀呈現。這種書寫方式上承【詩經·秦風】"王於興師"的質樸,下啟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奇崛,在盛唐邊塞詩中獨樹一幟。其價值不在於戰爭場面的渲染,而在於捕捉到了文化接觸帶的日常瞬間。

此詩的藝術成就,在於用最小敘事單元承載最大文化信息量。每個意象都是經過人類學編碼的文化符號,共同構建出八世紀東北邊疆的"深描"文本。這種以詩證史的手法,使作品超越了文學範疇,成為研究唐代民族關係的珍貴史料。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