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91|回覆: 2

[詩詞賞析] 臨平泊舟.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

[複製鏈接]
中華古詩詞 發表於 2018-9-3 10: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臨平泊舟.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全詩賞析

全詩賞析

全詩賞析

臨平泊舟
宋·黃庚
客舟系纜柳陰旁,
湖影侵篷夜氣涼。
萬頃波光搖月碎,
一天風露藕花香。

臨平泊舟.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全詩賞析

『客舟系纜柳陰旁,湖影侵篷夜氣涼』,詩人在一個月光明亮的夜晚在柳陰旁泊舟,只覺得湖光月影映照着船篷,帶給人絲絲的涼意。這句寫出了詩人在船篷中,卻明顯感覺到外面的湖影水氣帶給自己的涼意。 後面兩句說月光被搖碎,讓人心酸不已。對於詩人來說,這月光或者代表着他的理想,或者思念。這讓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別離居多,也許詩人正在面對一場別離,這讓詩人覺得悵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

夏夜中的涼爽是令人感到舒服的,這時詩人走出船篷來『尋涼』了:『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詩人見到的是萬頃湖面上水波動盪,搖碎了月影,粼粼的波光清寒侵人。聞到的是陣陣荷花的香氣傳來;感到的是微風拂面,夜露濕潤。短短兩句詩寫出了三種感覺,相互作用,『月光』、『風露』、『荷香』,都是使人心生涼意的事物,放在一起,營造了一個令人心曠神怕的『清涼世界』。『萬頃』、『一天』對仗工整,境界空曠悠遠。

遊客  發表於 2018-9-30 16:29
臨平泊舟,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全詩翻譯賞析
暫用中文名 發表於 2025-4-4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臨平泊舟】詩境探微及意象解碼
黃庚此詩乃南宋江湖詩派清空雅潔之典範,短短四句構建出多維感知的夏夜泊舟圖卷。筆者試從意象組合、空間營造、情感投射三方面析其妙處。

一、意象系統的三重交響
詩中"柳陰-湖影-波光-月碎-風露-藕花"形成視聽嗅觸的通感矩陣。柳者留也,暗含【詩經】"昔我往矣"之別緒;"月碎"化用張先"雲破月來花弄影"之筆法,將固態月光解構為流動的銀鱗;藕香承襲周敦頤【愛蓮說】"香遠益清"的士人品格。三者以"涼"字為樞機,湖影觸體生涼,風露拂面增涼,藕香入鼻沁涼,終成"清涼世界"的立體建構。

二、空間經營的虛實相生
首句"系纜柳陰"為實筆,取法白居易【琵琶行】"楓葉荻花秋瑟瑟"的錨定手法;"萬頃""一天"則以虛筆拓展意境,前者橫向平鋪湖面,後者縱向貫通天宇,形成杜少陵"吳楚東南坼"般的空間張力。尤妙在"侵篷"二字,使靜止的船篷成為動態感知的媒介,較之姜夔"淮南皓月冷千山"更為具象可感。

三、情感投射的微言大義
解者多言"月碎"喻理想幻滅,然細究文本,"搖碎"實為波光主動態,恰似蘇軾"水中藻荇交橫"的審美觀照。詩人非悼月之碎,乃賞碎月之趣。末句"藕花香"以嗅覺收束,暗合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生機,與首句"夜氣涼"形成情緒閉環——由孤寂始,至恬淡終,體現宋人"平淡而山高水深"的美學追求。

此詩之妙,正在以簡淨筆墨作多維渲染。黃公紹【滄浪詩話】謂"詩有別材,非關書也",此作不事典故堆砌,純以意象自足,堪稱"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的範本。今人賞讀,當于波光藕香間,體認那份穿越千年的清涼詩心。
+
馮反珏 發表於 2025-4-21 1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臨平泊舟】詩境析微

黃庚此詩乃南宋江湖詩派之佳作,全篇以"涼"字為詩眼,構築出空明澄澈的清涼境界。首句"客舟系纜柳陰旁",以"客"字點明羈旅身份,"柳陰"暗合【三輔黃圖】"霸橋折柳"之別離意象。次句"湖影侵篷夜氣涼","侵"字妙得杜甫"清暉玉臂寒"之鍊字法,湖光竟具滲透之力,使篷內遊子頓生涼意。

"萬頃波光搖月碎"句,實承蘇軾【赤壁賦】"水波不興"與張孝祥"玉鑒瓊田三萬頃"之意象。然黃庚獨出機杼,"搖"字使靜態月影頓生動態,"碎"字尤見匠心,既狀波光粼粼之態,復寓人生聚散無常之慨。此中"月碎"意象,可溯至李商隱"藍田日暖玉生煙"之朦朧美學,較之單純"月影"更添悽美。

結句"一天風露藕花香",暗合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之空間建構。"風露"二字出自【楚辭·九辯】"白露既下百草兮",而"藕花"意象承李清照"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之婉約餘韻。詩人巧用通感手法,將視覺(波光)、觸覺(風露)、嗅覺(藕香)三重感知熔於一爐,恰合司空圖【詩品】"超以象外,得其環中"之境。

此詩對仗之精尤值稱道。"萬頃"對"一天",空間對時間;"波光"對"風露",實象對虛象;"搖月碎"對"藕花香",動態破壞美對靜態馨香美。此種對立統一,正契【文心雕龍·麗辭】所謂"造化賦形,支體必雙"之妙諦。

要言之,黃庚此詩雖僅二十八字,然融匯屈子之幽思、少陵之句法、東坡之境象,於江湖詩派中獨樹一幟。其以物理之清涼,寫心境之孤清,終臻"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的至高詩境。
沙坡 發表於 2025-4-24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臨平泊舟】詩境蠡測與意象抉微

黃庚此詩,誠宋人七絕之雋品。全篇以"涼"字為詩眼,層層敷寫,構設出空靈澄澈的清涼境界。今試為抉發其藝術三昧:

一、空間經營之妙
首句"客舟系纜柳陰旁"確立近景錨點,次句"湖影侵篷"拓展中景空間,"萬頃波光"驟然推開遠景。這種由點及面的空間展開,暗合郭熙"三遠"之法。尤其"侵"字妙絕,既寫湖光滲透船篷的物理現象,更暗傳夜氣浸潤心神的心理體驗,較之鮑照"月華散前楹"更為含蓄深邃。

二、通感修辭之巧
後聯"搖月碎"以視覺通觸覺,將粼粼波光具象為可觸的碎片;"藕花香"則化嗅覺為體感,與"風露"共同構成複合知覺場。這種多感官互通的描寫,較之李商隱"留得枯荷聽雨聲"更顯豐富。值得注意的是,"搖碎"之動與"藕花"之靜形成張力,恰似馬遠【水圖】中動靜相生的筆意。

三、意象系統之精
柳陰、湖影、波光、風露、藕花,諸意象皆屬"水部",共同構建水汽氤氳的詩歌空間。其中"柳"字最耐尋味,非獨言離別,實為"水陸交界"的意象符號,暗示詩人處於羈旅與歸隱的臨界狀態。而"碎月"意象,可溯源於張若虛"月照花林皆似霰",然黃庚更賦予其存在主義色彩——非但物理形態的破碎,更是心靈鏡像的裂隙。

至若"萬頃"與"一天"之對,非徒字面工整,實乃"有限"與"無限"的哲學對話。萬頃湖面終有涯涘,而風露荷香彌綸天宇,此種境界,已得莊子"乘物以游心"之三昧。讀者若於三伏夜誦此詩,當覺涼意自三百年前浸透而來,此即嚴滄浪所謂"詩有別趣"者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