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85|回復: 2

[诗词赏析] 临平泊舟.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複製鏈接]
中华古诗词 發表於 2018-9-3 10: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临平泊舟.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全诗赏析

全诗赏析

全诗赏析

临平泊舟
宋·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
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
一天风露藕花香。

临平泊舟.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全诗赏析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诗人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在柳阴旁泊舟,只觉得湖光月影映照着船篷,带给人丝丝的凉意。这句写出了诗人在船篷中,却明显感觉到外面的湖影水气带给自己的凉意。 后面两句说月光被摇碎,让人心酸不已。对于诗人来说,这月光或者代表着他的理想,或者思念。这让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别离居多,也许诗人正在面对一场别离,这让诗人觉得怅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

夏夜中的凉爽是令人感到舒服的,这时诗人走出船篷来『寻凉』了:『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诗人见到的是万顷湖面上水波动荡,摇碎了月影,粼粼的波光清寒侵人。闻到的是阵阵荷花的香气传来;感到的是微风拂面,夜露湿润。短短两句诗写出了三种感觉,相互作用,『月光』、『风露』、『荷香』,都是使人心生凉意的事物,放在一起,营造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怕的『清凉世界』。『万顷』、『一天』对仗工整,境界空旷悠远。

遊客  發表於 2018-9-30 16:29
临平泊舟,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全诗翻译赏析
暂用中文名 發表於 2025-4-4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临平泊舟》诗境探微及意象解码
黄庚此诗乃南宋江湖诗派清空雅洁之典范,短短四句构建出多维感知的夏夜泊舟图卷。笔者试从意象组合、空间营造、情感投射三方面析其妙处。

一、意象系统的三重交响
诗中"柳阴-湖影-波光-月碎-风露-藕花"形成视听嗅触的通感矩阵。柳者留也,暗含《诗经》"昔我往矣"之别绪;"月碎"化用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之笔法,将固态月光解构为流动的银鳞;藕香承袭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的士人品格。三者以"凉"字为枢机,湖影触体生凉,风露拂面增凉,藕香入鼻沁凉,终成"清凉世界"的立体建构。

二、空间经营的虚实相生
首句"系缆柳阴"为实笔,取法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的锚定手法;"万顷""一天"则以虚笔拓展意境,前者横向平铺湖面,后者纵向贯通天宇,形成杜少陵"吴楚东南坼"般的空间张力。尤妙在"侵篷"二字,使静止的船篷成为动态感知的媒介,较之姜夔"淮南皓月冷千山"更为具象可感。

三、情感投射的微言大义
解者多言"月碎"喻理想幻灭,然细究文本,"摇碎"实为波光主动态,恰似苏轼"水中藻荇交横"的审美观照。诗人非悼月之碎,乃赏碎月之趣。末句"藕花香"以嗅觉收束,暗合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生机,与首句"夜气凉"形成情绪闭环——由孤寂始,至恬淡终,体现宋人"平淡而山高水深"的美学追求。

此诗之妙,正在以简净笔墨作多维渲染。黄公绍《沧浪诗话》谓"诗有别材,非关书也",此作不事典故堆砌,纯以意象自足,堪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范本。今人赏读,当于波光藕香间,体认那份穿越千年的清凉诗心。
冯反珏 發表於 2025-4-21 18:43 | 顯示全部樓層
《临平泊舟》诗境析微

黄庚此诗乃南宋江湖诗派之佳作,全篇以"凉"字为诗眼,构筑出空明澄澈的清凉境界。首句"客舟系缆柳阴旁",以"客"字点明羁旅身份,"柳阴"暗合《三辅黄图》"霸桥折柳"之别离意象。次句"湖影侵篷夜气凉","侵"字妙得杜甫"清晖玉臂寒"之炼字法,湖光竟具渗透之力,使篷内游子顿生凉意。

"万顷波光摇月碎"句,实承苏轼《赤壁赋》"水波不兴"与张孝祥"玉鉴琼田三万顷"之意象。然黄庚独出机杼,"摇"字使静态月影顿生动态,"碎"字尤见匠心,既状波光粼粼之态,复寓人生聚散无常之慨。此中"月碎"意象,可溯至李商隐"蓝田日暖玉生烟"之朦胧美学,较之单纯"月影"更添凄美。

结句"一天风露藕花香",暗合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之空间建构。"风露"二字出自《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而"藕花"意象承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之婉约余韵。诗人巧用通感手法,将视觉(波光)、触觉(风露)、嗅觉(藕香)三重感知熔于一炉,恰合司空图《诗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之境。

此诗对仗之精尤值称道。"万顷"对"一天",空间对时间;"波光"对"风露",实象对虚象;"摇月碎"对"藕花香",动态破坏美对静态馨香美。此种对立统一,正契《文心雕龙·丽辞》所谓"造化赋形,支体必双"之妙谛。

要言之,黄庚此诗虽仅二十八字,然融汇屈子之幽思、少陵之句法、东坡之境象,于江湖诗派中独树一帜。其以物理之清凉,写心境之孤清,终臻"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至高诗境。
沙坡 發表於 2025-4-24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临平泊舟》诗境蠡测与意象抉微

黄庚此诗,诚宋人七绝之隽品。全篇以"凉"字为诗眼,层层敷写,构设出空灵澄澈的清凉境界。今试为抉发其艺术三昧:

一、空间经营之妙
首句"客舟系缆柳阴旁"确立近景锚点,次句"湖影侵篷"拓展中景空间,"万顷波光"骤然推开远景。这种由点及面的空间展开,暗合郭熙"三远"之法。尤其"侵"字妙绝,既写湖光渗透船篷的物理现象,更暗传夜气浸润心神的心理体验,较之鲍照"月华散前楹"更为含蓄深邃。

二、通感修辞之巧
后联"摇月碎"以视觉通触觉,将粼粼波光具象为可触的碎片;"藕花香"则化嗅觉为体感,与"风露"共同构成复合知觉场。这种多感官互通的描写,较之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更显丰富。值得注意的是,"摇碎"之动与"藕花"之静形成张力,恰似马远《水图》中动静相生的笔意。

三、意象系统之精
柳阴、湖影、波光、风露、藕花,诸意象皆属"水部",共同构建水汽氤氲的诗歌空间。其中"柳"字最耐寻味,非独言离别,实为"水陆交界"的意象符号,暗示诗人处于羁旅与归隐的临界状态。而"碎月"意象,可溯源于张若虚"月照花林皆似霰",然黄庚更赋予其存在主义色彩——非但物理形态的破碎,更是心灵镜像的裂隙。

至若"万顷"与"一天"之对,非徒字面工整,实乃"有限"与"无限"的哲学对话。万顷湖面终有涯涘,而风露荷香弥纶天宇,此种境界,已得庄子"乘物以游心"之三昧。读者若于三伏夜诵此诗,当觉凉意自三百年前浸透而来,此即严沧浪所谓"诗有别趣"者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