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570|回覆: 1

[詩詞賞析] 焚書坑.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複製連結]
中華古詩詞 發表於 2018-9-2 21: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焚書坑.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全詩賞析

焚書坑.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焚書坑.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焚書坑
唐·章碣
竹帛煙銷帝業虛,
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
劉項原來不讀書。

焚書坑.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全詩注釋

1、焚書坑:秦始皇焚燒詩書之地,故址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南的驪山上。

2、竹帛:代指書籍。煙銷:指把書籍燒光。帝業:皇帝的事業。這裏指秦始皇統治天下,鞏固統治地位的事業。虛:空虛。

3、關河:代指險固的地理形勢。關:函谷關。河:黃河。空鎖:白白地扼守着。

4、祖龍居:秦始皇的故居,指咸陽。祖龍:代指秦始皇。

5、山東:崤函之東。一說指太行山之東,即為秦始皇所滅的六國舊有之地。

6、劉項:劉邦和項羽,秦末兩支主要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不讀書:劉邦年青時是市井無賴,項羽年青時習武,兩人都沒讀多少書。

焚書坑.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全詩譯文

燃燒竹帛的青煙散盡帝業也化而為虛,函谷關和黃河白白護衛着始皇帝所居。

焚書坑內的灰燼未冷山東已發生暴亂,滅亡秦國的劉邦和項羽原本並不讀書。

焚書坑.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全詩賞析

【焚書抗】是唐代詩人章碣創作的一首七絕。這首詩的首句以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史實作為切入點,明敘暗議,用略帶誇張的手法揭示了焚書與亡國之間的矛盾。次句緊承首句,又從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滅亡的教訓,有利天險也不能守住基業。第三句在點題的同時,進一步對焚書一事做出了評判。最後一句以議論結尾,借劉邦、項羽二人不讀書之史實抒發感慨。這首詩以史家筆法,獨闢蹊徑,把『焚書』與『亡國』看似不相關的事情聯繫到一起,層層推進,自然圓轉,言辭誇張,言他人所未言,巧妙的諷刺了秦始皇焚書的荒唐行為。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延章 發表於 2018-9-3 09:3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是劉項原來不讀書吖,不止劉邦咯?
楊可 發表於 2025-6-22 05:13 | 顯示全部樓層
【焚書坑】史鑑新詮:論秦政文化專制與權力合法性的悖反

章碣此詩以"焚書坑"為切入點,實則是唐代士人對專制皇權與文化治理關係的深刻反思。全詩四句構成嚴密的邏輯鏈,每句皆含三重意蘊:表層史實、中層隱喻與深層哲思。

首句"竹帛煙銷帝業虛"運用轉喻修辭,"竹帛"代指文化傳承系統,"帝業虛"三字直指權力合法性的瓦解。秦始皇試圖通過壟斷文化解釋權來鞏固統治(【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卻不知文化專制恰是帝業虛化的開端。這種悖論正如【韓非子·五蠹】所言"儒以文亂法",暴露出法家思想中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根本衝突。

次句"關河空鎖祖龍居"以地理意象解構權力神話。函谷關與黃河作為天然屏障,在賈誼【過秦論】中本是"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溪以為固"的象徵,詩人卻以"空鎖"二字顛覆傳統認知。此句暗合【孟子·公孫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治理智慧,揭示物理防禦無法替代文化認同的統治規律。

第三句"坑灰未冷山東亂"採用時間壓縮的藝術手法。據【漢書·五行志】記載,從焚書(前213年)到陳涉起義(前209年)實際間隔四年,詩人將之壓縮為"灰未冷"的瞬時對比,強化了因果關係的戲劇性。這種藝術處理恰如杜牧【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的筆法,通過時間變形凸顯歷史必然性。

末句"劉項原來不讀書"最具反諷張力。劉邦"好酒及色"(【史記·高祖本紀】)、項羽"學書不成"(【項羽本紀】)的史實,被提煉為對知識權力化的終極否定。這與【莊子·胠篋】"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哲學批判異曲同工,揭示出暴力統治與文化專制同樣無法確保政權長治久安。

此詩在藝術上呈現"逆推式"結構:從文化毀滅(首句)到地理失效(次句),再到民變爆發(三句),最終歸結為統治邏輯的荒謬(末句)。章碣作為晚唐詩人,身處藩鎮割據時代,其批判鋒芒實指當時宦官專權、科舉腐敗的現實。全詩深刻詮釋了【周易·繫辭】"履霜堅冰至"的治亂規律,至今仍為執政者提供着"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史記·陸賈傳】)的歷史鏡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