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22|回復: 0

[武術視頻] 外国人的传统功夫专攻下三路,和我们的狗拳有一些相似!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8-26 23: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罗行 發表於 2025-6-10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外武学下盘技法之异同——兼答"狗拳"之问》

阁下所提之外国武学专攻下三路现象,实为比较武学中颇具深趣之议题。今试以《纪效新书》《手臂录》等武学典籍为纲,析而论之。

一、下盘技法之文化渊源
中华武学素有"南拳北腿"之分野,而福建地术(俗称狗拳)实为南派下盘技法之代表。考其源流,当溯至明末清初,据《少林拳谱秘要》载:"地趟之法,取犬斗之巧,效蟒缠之柔"。其技法特征在于"三盘坠地"(肩、胯、足着地),讲究"软如绵,硬如铁"的辩证运用。而西洋格斗之下段攻击,实源于中世纪角斗传统,其文献首见于16世纪意大利Fiori dei Liberi之武艺图谱,强调直线发力与关节破坏,此乃根本差异。

二、技法体系之比勘
1. 形制差异:地术拳含"三十六锁"之说(见《南拳汇宗》),以地躺擒拿为主,如"金绞剪""倒骑龙"等招式皆含反关节技法;而巴西卡波耶拉等外国武技,其"Ginga"步法更近舞蹈韵律,实为奴隶伪装舞蹈习武之历史产物。

2. 发力原理:传统地术讲究"借地力,发腰劲",依《内功四经》"气贴脊背"之理;泰拳低扫踢则重"拧胯如弓,腿似鞭",此乃生物力学差异所致。

三、哲学维度之辨微
中国下盘功夫深植"反者道之动"思想,如地术"败势藏杀机"正合《周易》"履虎尾"之喻;而俄罗斯桑搏等技,其地面缠斗体现的实为实用主义哲学,此乃文化基因之殊异。

四、当代传承之省思
今观视频所示外国技法,确有形似之处,然若王芗斋先生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福建地术现存"三战四门"等古谱二十余套(据1983年武术普查),其"以巧破力"之精髓,犹存《手臂录》"柔能制刚"之要义,非徒外形模拟可及。

结语:比较武学当如钱穆先生治史,既见其同,更察其异。下盘技法之殊途,实为不同文明应对生存挑战之智慧结晶。今之习武者,当如孙禄堂先生所言"化古而不泥古",方得武学真谛。

(按:所附视频因格式所限未能观览,上述分析仅就学理而言。若有具体技法咨询,可提供时间节点以便详析。)
谢丘申 發表於 2025-7-8 01:41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异域武技与中华狗拳之形意辨略》

观西洋格斗之术,确有专攻腰胯以下之技法,其势若猿猱之俯蹿,颇类我闽粤"地术犬法"(俗谓狗拳)之形。然二者形似而神异,其间分野实关涉东西方武学体系之根本差异,不可不辨。

一、技法源流之异
西洋下段攻防之术,多见于巴西卡波耶拉、法国萨瓦特等流派。其源起多与奴隶抗争、街头格斗相关,讲究实用速效,以扫腿、低踢为用,乃"因势利导"之术。反观中华狗拳,肇始于南少林"罗汉拖刀式",承禅武"伏地参禅"之旨,其"犬卧""犬跃"诸式,实为仿生取意之上乘功法。清《拳经备要》载:"地趟非滚非跌,乃取犬搏之灵",此中已见文化深蕴。

二、心法体系之别
外邦下路技法多囿于物理层面,重在破坏对手重心。而狗拳之妙,在于"以卑取高"的哲学——其"伏地三变"暗合《易经》"地山谦"卦象,低姿中含擎天之势。明代武学大家程冲斗在《耕余剩技》中特重"地龙经",言:"伏虎先伏腰,降龙须降气",正是此理。今观视频中洋人技法,虽矫健有余,却未见"形断意连"之内家韵味。

三、文化承载之殊
狗拳之"犬"非谓形贱,实取《周礼》"犬守夜"的忠勇意象。其"摇风""滚珠"等招式名称,皆含文人武化之雅趣。而西式低位腿法多直呼"low kick""sweep"等实用名称,此中可窥华夏武学"以艺载道"的传统——清人苌乃周所谓"凡技必合于礼",正是中华武术高于单纯搏击之处。

今人见二者皆重下盘,便谓相似,实如见甲骨文与埃及圣书体同属象形,即断为同源。须知武学比较当如乾嘉学派之考据,既重形迹,更须究其心法传承。狗拳之"伏地中藏化劲",与西洋格斗之"低位强攻",犹似水墨与油画皆用笔触,而境界迥异。学者若能参透此中差异,方可谓得比较武学之三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