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29|回复: 0

[廿四节气] 岁时录 • 处暑 · 新凉直万金

[复制链接]
菊斋 发表于 2018-8-23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节令赋 8月23日 处暑

时辰:8月23日12:08:30

太阳到达黄经150度

处暑

 处暑

一候鹰乃祭;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下午范例在群里说:盛夏快结束了,可以啤酒改白酒了,转段。俊麟兄也喊着抓紧享受。这个三伏天,真的快结束了。

一候鹰乃祭;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这个三伏天,真的快结束了

这个三伏天,真的快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里面描述: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2018年的三伏天从7月17日开始到8月25日结束,共40天,三天后出伏。

处暑的意思就是热天结束了,这不,处暑前夕已经一场大雨淋漓而至。

2018年的三伏天从7月17日开始到8月25日结束,共40天,三天后出伏

2018年的三伏天从7月17日开始到8月25日结束,共40天,三天后出伏

处暑的意思就是热天结束了

处暑的意思就是热天结束了

处暑有三候。

处暑有三候

处暑有三候

初候,鹰乃祭鸟。

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初候,鹰乃祭鸟

初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二候,天地始肃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三候,禾乃登。

三候,禾乃登。

北宋末年的苏泂写处暑说: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窗外急雨一直下,又有点壮年听雨客舟中的感觉。

真是奇怪,平时写东西,都是不能有一点其他声音的,可是此时,和着雨声,我一直在听着“蓝莲花”,朋友说这首歌应该适合开着越野车奔驰在辽阔的旷野,四周寂无一人。

窗外急雨一直下,又有点壮年听雨客舟中的感觉

窗外急雨一直下,又有点壮年听雨客舟中的感觉

那些盛开的永不凋零的蓝莲花呢?

那些盛开的永不凋零的蓝莲花呢?

那么,那些盛开的永不凋零的蓝莲花呢?是不是一直在我前进的路上?为什么我只看见了苔影斑斑?

千年石上苍苔碧,落日西回竹影深。

周邦彦《花犯》词云: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憔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尘。

王维《书事》里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也说: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千年石上苍苔碧,落日西回竹影深

千年石上苍苔碧,落日西回竹影深

苔痕在宁静中向人昭示亘古不变的消息,诗人们执拗的诉说着变化中的不变,世事的变化只是表象,绵延的永恒才是真实,对苔痕的咀嚼,参悟着人生雪泥鸿爪的思考。

想起以前养过的一盆盆景,就是一段枯木上长出的嫩绿,焕发出无穷的生机,更有树上树下的青苔历历。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

我在树下放置了一个吹箫的小人儿,像王子安的意境:

抱岩幽之古石,泛回塘而积翠,萦修树而凝碧,契山客之奇情,谐野人之妙适。

仿佛江上之明月,耳边之清风,亘古以来就存在于我的面前。我极是喜爱,可惜于搬迁中遗失了,一直引为憾事。老去了,真的觉得心渐渐老去了。那些佛慧老树,法华古梅,虬松盘绕,古藤依偎,我的心意也在莽莽苍古间回旋了。

苔痕在宁静中向人昭示亘古不变的消息

苔痕在宁静中向人昭示亘古不变的消息

诗人们执拗的诉说着变化中的不变

诗人们执拗的诉说着变化中的不变

苔痕历历,斑斑陈迹,寒潭雁影,恍惚幽情。所以今天的词就是:

《花犯·处暑前夜听雨》

拂霜低,孤灯火树,花深问谁还。依依情态。除却高滩河,河边多苔。末伏急雨随风洒。江南悲弦管。怎忍看,那堪妆点,长松分翠黛。

如今凭窗算从来,无声又角引,更阑人在。沉醉路,低歌扇,飞梦难解。君行处,子山恨远,无计见,波明和月待。恼乱得,秋空飞露,声传千古外。

傎倒 发表于 2025-6-26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处暑节气考释与诗学观照》

处暑者,七月节也。《孝经纬》云:"斗指申为处暑",此节气之天文定位甚明。今观休竹客君所述处暑三候,深合《礼记·月令》要义,然犹有可申论者。

一、节气名义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处"为"止",此训诂实本于《说文》"处,止也"之说。然细考之,"处"字古义尚有"隐伏"之意。《周易·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正可见阴阳消长之理。处暑之"处",实兼含"暑气渐隐"与"炎热终止"双重意蕴,此乃先民观察自然之精微处。

二、物候现象析
鹰祭鸟之仪,郑玄注《周礼》已言及"秋官主刑杀"之义。然《埤雅》特标"不击有胎之禽",此非仅言鹰德,实暗合《吕氏春秋》"无杀孩虫胎夭"的生态智慧。至若"禾乃登",考《齐民要术》载:"处暑中,向秋节,黍稷皆熟",可知此候特指北方旱作,与江南稻作时序略有参差。

三、诗学审美谈
苏泂"新凉直万金"句,实脱胎于杜甫《贻华阳柳少府》"秋色正萧洒"意境。宋人将处暑之凉赋予经济价值判断,此乃商品经济发展在诗学中的投射。而"青草印禅心"之语,又与王维"空山新雨后"的禅趣一脉相承,展现士人"以物观理"的思维特质。

四、当代启示录
今人言"啤酒改白酒",看似饮食之变,实暗合《黄帝内经》"秋养收"之道。处暑时节,阳气始敛,正如《管子》所言"秋者阴气始下",故当顺应自然,调节饮食起居。观帖中雨景照片,恰印证《淮南子》"处暑之日,温风至而大雨时行"的记载,此乃古人"观物取象"智慧之实证。

处暑作为夏秋之交的关键节点,既承载着农耕文明的物候观察,又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今人若能细味节气更迭中的自然韵律,或可于钢筋水泥中重获"新凉直万金"的生命体悟。
流星 发表于 2025-7-2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处暑节气考释与诗学观照》

处暑者,七月节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处,止也",此解甚得古义。考《说文》"処"字从夊从几,夊者行迟貌,几者凭依也,正合暑气渐消之象。今观休竹客君所辑岁时录,深得节候精微,试为申说三义。

一者,候应之辨。处暑三候实蕴天人相感之机。鹰祭鸟非徒言猛禽捕食,实取《周礼》"秋官司寇"肃杀之义。郑玄注《月令》谓"鹰隼之击,顺秋气也",此乃五德终始说之遗绪。至若"天地始肃",当与《易经》"天地不交,否"相参证,秋金主收敛,故《淮南子》言"秋为矩,矩者所以方万物也"。禾登之象尤宜注意,《诗经》"十月纳禾稼"与此呼应,稷为首熟,正合《孝经援神契》"稷者,五谷之长,祭以为首"的礼制传统。

二者,诗学意象。苏泂"新凉直万金"句,实脱胎于杜甫"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的炼字功夫。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此等句"以常语为警策",正道出处暑诗眼所在。所谓"青草印禅心",暗合王维"空山新雨后"的禅悦之境,此乃节令诗由物候转入心性的典型路径。

三者,当代转喻。群中"啤酒改白酒"之谑,看似俚俗,实暗合《齐民要术》"春酒清冽,秋酒醇厚"的酿造古法。陆羽《茶经》论煮水"三沸"之法,亦可与处暑饮馔之道相发明。今人谈"听雨客舟"之趣,恰是蒋捷《虞美人》词意的现代回响,证明古典时间体验仍活在现代感知中。

处暑之为节,非独气候转折,实乃文化记忆的刻度。从《吕氏春秋》"孟秋纪"到范成大《吴船录》,先贤早已构建起完整的处暑话语体系。今人若能于空调房中静观鹰隼击空,于水泥森林细察梧桐落叶,则古典时间哲学自可生生不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