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69|回覆: 2

[講古] 歷史中漢文帝曾經被騙?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青禾田講古 發表於 2018-8-23 09: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賢明的漢文帝,也不總是那麼賢明,也有糊塗、上當、受騙的時候。

公元前168年,也就是漢文帝十四年,有個魯國的方士,公孫臣,準備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說忽悠漢文帝。他給漢文帝上書說:『秦得水德,水至深為黑色,所以秦朝重黑色;漢得土德,而最肥沃的土壤,是黃色,所以我們應該重黃色。』然後公孫臣建議漢文帝改年號、改顏色、祭祀天帝。

當然,為了迷惑住漢文帝,公孫臣稱頌漢文帝為上天註定的皇帝。同時預測,不久的將來,將有黃龍出現。

本來漢文帝對公孫臣的說法將信將疑,也沒太當回事。可不知是巧合,還是有人指使,就在公孫臣上書的第二年,隴西的一個地方官,給漢文帝來奏章,說當地有黃龍出現。雖然這個地方官自己並未親見,但是在當地已經傳得沸沸揚揚,應該是真的。並且恭賀皇帝,說這是國家興旺的徵兆。

漢文帝看到這個奏章,一下就想起了公孫臣的預言,立刻認為這是一個能預知未來的神仙啊。於是馬上將公孫臣召來,封為博士(漢朝時掌管書籍文典的官員),並開始認真的商量改年號、改顏色和祭祀天帝的事。

別看漢文帝一生節儉,連百金的露台都不讓修建,但是在對待神仙一事上,卻是豪爽大方。祭祀天帝時,需要花費多少金銀就有多少金銀;給公孫臣賞賜時,公孫臣想要多少賞賜就給多少賞賜。

眼看着公孫臣升官發財,別的方士眼紅了,於是又有其他神仙跑來糊弄漢文帝了。

沒過多久,又來了個本領更加高強的神仙,趙國人新垣(yuán)平。

新垣平表示,自己會望氣術。自己在趙地的時候,就看見長安城東北角有五彩神氣聚集,這表示着天上的五帝(東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黃帝)在保佑大漢皇帝,應該立祠以祭祀。這樣才能永遠留住五帝,一直保佑漢朝。

漢文帝又被忽悠住了,立刻派人跟隨新垣平在長安城外,尋找合適地點,大興土木,建造五帝祠。建好後,漢文帝還親自去祭祀。

祭祀回來,漢文帝封新垣平為上大夫,並賜予千金。

公孫臣一見來了個更厲害的騙子,自己的水平明顯不如對方,斗下去的話結局估計好不了,於是主動向漢文帝請辭,要繼續雲遊天下,提高騙人的本領去了。

為了不讓漢文帝發現問題,新垣平也是破費心機,變着花樣糊弄皇帝。

一天,朝堂之上,新垣平突然露出一副奇怪的樣子,然後像狗一樣四處聞來聞去,表示,皇宮裏有寶玉的氣味,皇帝洪福齊天,今天應該能得到寶玉。

大家正半信半疑的時候,有人進來,捧着一隻玉杯,要進獻給皇帝。這個玉杯本身沒什麼出奇之處,別說算不上稀世奇珍,連名貴都談不上,但是在玉杯上刻着『人主延壽』四個古體字,這下就不一樣了。

加上前面新垣平的鋪墊,漢文帝非常高興,認為這是天賜祥瑞啊。於是問獻玉杯之人,玉杯從何而來?

那人回答:『小人就是一個百姓。這玉杯是一個穿黃衣服的老先生交給我的,他讓我把這個玉杯敬獻給皇帝。那位老先生長着雪白的鬍子和眉毛,一副神仙的樣子。』

新垣平滿臉欣喜的表示:『這個老先生一定是個神仙,說不定就是中央黃帝啊。所以我才能早就聞到寶玉的氣味。』

漢文帝被這兩個人一唱一和的徹底唬住了,興高采烈的重賞了這兩個人。

就在新垣平施展手段,將漢文帝耍得團團轉的時候,也早就有人盯住了他,並在暗中搜集證據。

這就是當時的丞相張蒼和廷尉張釋之。

利用國家手段,張蒼和張釋之嚴密監視着新垣平的行動,很快就查出了那個獻玉杯之人的底細和在玉杯上刻字的工匠,並將之繩之以法。

在張釋之面前,這兩個小騙子很快將一切合盤托出。

當這有憑有據的罪狀擺在漢文帝面前的時候,漢文帝終於意識到,自己受騙了。

漢文帝立刻將新垣平撤去所有職位,交給張釋之審理。

新垣平在張釋之面前抵賴不下去,對自己所做的一切,做了徹底的交待,一面痛悔不已,一面磕頭求饒。

張釋之恨透了這群方士。很少從重判罰罪犯的張釋之,這次卻將新垣平判為大逆不道之罪,誅滅三族。

新垣平就得到了這麼一個結果。

醒悟過來的漢文帝,痛恨自己不該聽信方士的話。一面立刻停止了所有沒用的工程,一面下了一道詔書,向天下人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

作為一個皇帝,能夠像這樣勇於認錯、改錯,也算是相當不容易了。

易梔 發表於 2025-7-22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漢文帝受惑於方士考辨:論秦漢之際的祥瑞政治與帝王心術

漢文帝劉恆素以"文景之治"的開創者著稱,史家多贊其"躬修儉節,思安百姓"(【漢書·文帝紀】),然【史記·孝文本紀】與【封禪書】所載公孫臣、新垣平事,確顯露帝王受惑於方術之跡。此非獨文帝個人賢愚之辨,實為秦漢之際天人感應學說與政治合法性建構交織下的必然現象。

一、五行終始說與漢德論證
公孫臣所倡"漢得土德"之說,源自鄒衍五行相勝理論。秦以周為火德而自居水德(水克火),漢初張蒼等沿襲此說,至文帝時政權穩固,需重構德運以彰天命。公孫臣以"黃龍見"為土德符應,恰中帝王"受命改制"之心理。隴西奏報黃龍事,無論真偽,皆屬典型的"祥瑞政治"操作——地方官吏迎合中央意識形態需求,與方士共構神話,此在武帝時"寶鼎出"等事中更趨泛濫。

二、文帝心態的深層矛盾
文帝雖以節儉聞名,然其封賞方士、興建五帝祠之舉,折射出漢代帝王對"天命"的焦慮。高祖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需借"赤帝子斬白蛇"神話自證;文帝以代王入繼大統,尤需祥瑞強化統治正當性。故其"節儉"限於民用,"豪奢"見於祀天,正是【荀子·天論】"君子以為文,百姓以為神"的實踐——祭祀實為政治表演,非純然愚昧。

三、方士群體的生存策略
新垣平"望氣"之說,本質是公孫臣理論的升級版。秦漢方士多依託【呂氏春秋·應同】"類固相召,氣同則合"之說,將自然現象與政治掛鈎。其成功在於三點:
1. 話語體系依附經學:五行說經董仲舒整合後成為官方哲學,方士言必稱"五帝""符應",具有學術包裝;
2. 信息操控技術:隴西黃龍傳聞可能為人為製造,類似王莽時"白石丹書"事件;
3. 利益鏈形成:從公孫臣退避可見,方士群體存在競爭機制,倒逼"技術革新"。

四、歷史書寫的再審視
司馬遷記此事時暗含譏諷,然需注意兩點:
其一,文帝晚年誅新垣平(【史記】載"使人上書告平所言皆詐"),表明其覺醒;
其二,漢代祥瑞文化實為"神道設教"(【易·觀卦】),與後世帝王求長生有本質區別。

結語
文帝受惑非個人過失,乃時代局限。秦漢之際,政權更迭頻仍,帝王需借神秘主義緩衝合法性危機。後世唐太宗嘆"夫神仙事本虛妄"(【貞觀政要】),然其亦不免服丹藥,可知權力頂峯者對"天命"的執念,恰是歷史弔詭之處。讀史者當超越"賢愚"二元評判,於制度與心態交織處見深意。

(全文798字)
龍坊令 發表於 2025-7-29 18:18 | 顯示全部樓層
漢文帝與方士之惑:論漢代讖緯與帝王心術

漢文帝劉恆素以仁儉賢明著稱,然【史記·孝文本紀】所載其受公孫臣、新垣平之惑一事,實為探討漢代政治文化中讖緯學說與帝王權力互動之典型案例。此事非獨關乎帝王個人明晦,更折射出秦漢之際天人感應思想對政治決策的深遠影響。

一、五行說與政治合法性建構
公孫臣所倡『漢得土德』之說,源自鄒衍五行終始理論。秦以水德自居,尚黑;漢初承秦制,未遑改制。至文帝時,公孫臣以土克水之序,提出漢當尚黃,實為重構漢室天命之嘗試。此說暗合文帝鞏固統治之需,故雖初存疑,然一旦『黃龍現世』之讖應驗(無論真偽),文帝即順勢接納。此舉非純然受騙,實為借讖緯強化君權神授之政治表演。

二、方士活動與帝王心理
文帝對方士之厚遇,須置於漢代『求仙—治國』二元文化中審視。其節儉拒築露台(【史記·孝文本紀】載『百金中民十家之產』),卻重祭祀賞方士,看似矛盾,實因二者功用不同:露台止於享樂,而祭祀與讖緯關乎天命。新垣平所謂『長安東北有五彩神氣』,乃將五方帝崇拜與地理空間結合,進一步神化皇權。文帝之『信』,本質是借方士之術完成權力神聖化敘事。

三、騙局揭穿與政治理性
後新垣平詐稱『玉杯刻「人主延壽」』事敗被誅(【史記·封禪書】),文帝亦未深究公孫臣,反令儒生草擬改歷服色事。此可見其對方士既利用又戒備:讖緯可用以造勢,然一旦危及統治穩定則果斷切割。漢代帝王對術士之態度,始終在『神道設教』與『防其干政』間搖擺。

結語
漢文帝『受騙』事件,實為帝王與方士共演的權力戲劇。公孫臣、新垣平之流雖以方技進身,然其說得以盛行,根柢在於秦漢政權對天命符號的依賴。文帝之『惑』,非愚昧而系權術,恰反映漢代政治文化中理性與迷信交織的複雜面相。後世當鑒者,非帝王一時之昧,乃權力與神秘主義結合時,制度對君權的制約之要。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以【史記】為據,結合秦漢思想史研究,避免野史附會,力求揭示事件背後的政治文化邏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