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21|回复: 2

[诗词赏析]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_每日诗词

[复制链接]
+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8-21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渭川田家.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全诗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渭川田家.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全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牛羊归村,小孩放牧归来,野鸡呼唤配偶,蚕儿吐丝作茧,农夫下地归来……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

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明月圆缺 发表于 2025-6-17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渭川田家》诗学探微:王维‘归’字美学与盛唐隐逸精神辩证

王维此诗以‘归’为诗眼,构建出三重美学境界:首联‘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以陶渊明‘日入群动息’之意象开篇,却将《诗经·王风》‘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古老农耕记忆,转化为盛唐文人特有的空间叙事。牛羊之‘归’不仅是物象描写,更是《周易·系辞》‘日往则月来’的宇宙节律投射。

中二联‘野老候荆扉’‘田夫语依依’等句,深得汉乐府《相逢行》‘堂上置樽酒’之真髓。王维以‘候’字写亲情,‘语’字状邻里,较之陶潜‘暧暧远人村’的静观,更添动态人情。尤其‘雉雊麦苗秀’暗用《诗经·小雅》‘有鸣雉鷕’典故,使自然物候与人文伦理形成双重‘归’途,此乃六朝山水诗所未逮。

末联‘式微’之吟,历来注家多引《邶风·式微》‘胡不归’为解。然王维之‘怅然’实具双重张力:表面是‘羡闲逸’的隐逸宣言,深层却暗含《论语·微子》‘无可无不可’的仕隐辩证。天宝年间,王维半官半隐于辋川,此诗‘羡’字绝非单纯向往,而是以‘怅’为底色,折射出盛唐士人在‘庙堂’与‘江湖’间的精神困境。

今人读此诗,当识得‘式微’非消极退隐,实为王维融合庄禅‘应物无心’的哲学表达。其白描手法看似平淡,然‘桑叶稀’‘麦苗秀’等意象组合,暗合《二十四诗品·冲淡》‘饮之太和’之境。这种‘即此’的现量直观,正是中国田园诗从纪实走向玄思的关键转折,较之孟浩然‘把酒话桑麻’更多一层宇宙意识。

(全文798字)
刘轨助 发表于 2025-7-21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渭川田家》诗学发微:王维‘归’字义谛的审美建构与精神返乡

王维此诗以‘归’为诗眼,建构出三重审美维度:物象之归、人事之归、心志之归。首联‘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以光影推移与动物习性暗合《诗经·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古典意象,然王维更进一层——‘穷巷’二字既实写村道狭窄,又隐喻诗人仕途困踬的心理投射。

中二联铺陈四组‘归’的镜像:野老候童体现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伦理秩序,雉雊蚕眠暗合《礼记·月令》物候纪时,田夫絮语则活化《击壤歌》‘帝力于我何有哉’的淳古之风。这种层层递进的叙事策略,实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盛唐变奏,将田园诗传统从个人抒情扩展为社会图景的立体呈现。

尾联‘式微’典出《邶风·式微》,然王维反用其义。原诗‘胡不归’是劝归之辞,此处‘吟式微’却成为精神困境的隐喻——诗人既向往‘闲逸’的田园法则,又无法真正脱离庙堂秩序。这种矛盾心理恰印证《庄子·刻意篇》‘形莫若就,心莫若和’的处世哲学,其怅然非关景物,实乃士大夫在‘庙堂-山林’二元结构中的永恒挣扎。

此诗艺术精髓在于‘以物观物’的观照方式。全篇未现抒情主体,却通过麦苗、桑叶等物象的‘自性显现’(禅宗语),达成‘即物即真’的审美境界。这种写法较孟浩然‘开轩面场圃’的直抒胸臆更显含蓄,比储光羲‘日与南山老’的玄言色彩更具生活质感,堪称盛唐田园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典范。

要之,王维此诗非止摹写田园,实乃藉田家之‘归’完成精神返乡的仪式。在安史之乱前的天宝年间,这种对归隐的咏叹,已然预示了盛唐士人从‘建功立业’向‘守静修心’的价值转向。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