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330|回复: 2

[武术视频] 西方的剑法和我们本土剑法区别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8-19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佷强 发表于 2025-7-24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剑法辨微:从形器到心法的文化分野》

观近日网络所传西洋剑术视频,其疾如风、其进如刺,与中土剑法大异其趣。今试从形制、技法、心法三端剖判之,以明文化本源之别。

一、形制之异:直刃与曲势的哲学隐喻
西洋剑(如Rapier)以直刃薄锋为要,长约三尺有余,重不过两斤,此乃几何力学之极简体现。其形制暗合亚里士多德"直线最短"的理性思维,追求空间效率最大化。反观中土剑器,自周代玉具剑至唐代环首剑,皆讲究"曲中有直"。《考工记》言"金有六齐",剑身常带弧度,如吴越青铜剑之脊线起伏,实取法"弓形蓄势"之理,合于《周易》"曲成万物"的宇宙观。

二、技法之别:算术与气韵的路径分野
西洋击剑以"点-线-面"为攻防单元,其术语如Prime、Tierce皆源自几何分割,恰如笛卡尔坐标系之空间解析。视频中所见突刺动作,实为三角函数般的精确计算。而中土剑法讲究"剑走偏锋",《吴越春秋》载越女论剑"内实精神,外示安仪",其"勾、挂、带、抹"诸式,皆需配合呼吸导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狂草,正是"气韵生动"之实证。唐人裴旻舞剑"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此等弧线运动,实乃太极阴阳鱼图之动态显现。

三、心法之殊:竞技与修身的价值取向
西洋剑术自文艺复兴后渐成竞技之术,其规则体系如"有效击中区"的设定,体现契约精神下的公平原则。而中土剑道自庄子"说剑篇"始,即与修身养性相系。李白"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是文人托志,陶弘景《剑经》言"炼剑如炼心"乃道家修为。即使实战性强的明代俞大猷《剑经》,亦强调"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此与《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一脉相承。

结语
西洋剑法如工笔素描,中土剑法则似水墨写意。二者本无高下,然文化基因迥异:一者根植数理逻辑的解析传统,一者发轫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今人习剑,当如钱钟书所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既明其器械之利,更悟其文明之道,方不负"止戈为武"的真谛。

(全文798字)
+
龙坊令 发表于 2025-7-27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剑法辨微》

中国剑法,自黄帝制剑以来,历三千年淬炼,非止杀伐之术,实为道器相融之艺。今观泰西击剑之术,虽亦有可观处,然细究其理,则与华夏剑道相去甚远,试为诸君析之。

一、形制之本异
《考工记》云:"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中国剑制以"三尺青锋"为正统,双刃取阴阳和合之意,剑身柔韧如柳,刚劲似松,暗合"百炼钢作绕指柔"的哲学。反观西洋剑,细刺剑(Rapier)之流,形若钢针,专务突刺,此乃器械决定技法之显证。明代《武备志》载中国剑"可斩可刺可格",而西式剑器功用单一,已失"兵者诡道"之要义。

二、心法之殊途
中国剑道讲究"剑与意合",庄子说剑篇分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层境界,以剑喻道。太极剑讲求"用意不用力",形意剑追求"六合相照",皆以心法为统帅。而西洋剑术自文艺复兴以降,渐成几何学之延伸,其"击剑线"(Line of attack)理论,实将人体简化为角度与力线,此乃东西方思维根本差异:一者求道,一者逐术。

三、文化之渊薮
中国剑承载礼乐文明,《礼记》明载"君子无故,剑不离身"。李白"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之咏,非言杀戮,实抒胸臆。西方剑术则始终未脱决斗传统,虽近代体育化,然其源出骑士私斗,莎士比亚戏剧中常见"以剑雪耻"情节,此与《左传》"止戈为武"的兵家思想迥异。

四、实战之辨伪
今人多以"实用"评判剑法高下,实未解武学真谛。戚继光《纪效新书》论剑:"如游龙,似飞凤",其要不在杀敌效率,而在"剑人合一"的修为。西洋竞技击剑以电子裁判定胜负,已沦为速度与反应的游戏。昔年程冲斗《耕余剩技》云:"善剑者,心正而后身正",这种内外兼修的追求,岂是得分灯亮灭所能衡量?

结语:
观西洋剑术,如观工笔素描;习中国剑道,如写泼墨山水。前者可计尺寸,后者难测渊深。今人若欲习剑,当先明此理:剑器虽同载于地球,然华夏之剑,早淬火于文明长河之中,其锋芒所指,非仅皮囊,实为心性。学者若能参透《吴越春秋》中越女"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之语,方得剑道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