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23|回復: 0

[武術視頻] 老外学习传统功夫实战切磋,看着拳法老外就没少下功夫!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8-19 22: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董所 發表於 2025-6-13 19: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外籍习武者于传统功夫之修习境界》

观此视频所载外籍武者演练中华拳法,其招式之精准、劲力之通达,确已窥得传统武学门径,足见"功夫不负苦心人"之理。昔孔子云"有教无类",今观此君习武之诚,正可印证中华武学跨越种族之普世价值。

细究其拳法脉络,可见三大可贵之处:
其一,形神兼备。外籍武者非但模仿招式外形,更能体现"形意相随"之要旨。如太极拳"揽雀尾"一式,非仅止于手臂划弧,更见其腰胯转动与气息吐纳之协调,暗合王宗岳《太极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之训。

其二,劲路纯正。观其发劲之时,力从足底而起,经腰脊而达于梢节,恰如《少林拳谱》所言"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尤其冲拳之际,肩肘腕三节贯通,无丝毫僵滞之态,已得"节节贯串"之妙。

其三,文化体认。武者演练时眉宇间肃穆专注,非为炫技,实存"以武入道"之志。此般态度,正与《礼记·学记》"敬业乐群"之教相通,较之当今部分习武者徒求形似而失却武德,尤为可贵。

然须指出,传统功夫之精髓,犹有更深层境界待其参悟:
招式转化间尚可更求圆活,臻至《周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境
内劲运转宜再究"棉里裹铁"之妙,使刚柔相济达于化境
武学修为终须归于心性修养,方不负"止戈为武"之真谛

昔年李小龙先生曾言:"功夫如水,倾入何器即为何形。"今观此视频,可见中华武学已如活水般流布寰宇。然学者当时时谨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训,于招式纯熟后,更当追求"由武入道"的终极境界。此乃吾辈对所有诚心修习传统功夫者之殷切寄望。

(全文计789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