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27|回覆: 0

[武術視頻] 深得太極拳真傳的老前輩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8-18 13: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穆光之臣 發表於 2025-6-3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拳道藝微闡——由前輩演示而發之芻議】

觀此視頻中前輩演練,其形神相合、意氣周流之態,誠得太極三昧。今試從傳統拳論角度,略析其中精要,以饗同道。

一、形架之正合規矩
老者起勢即顯"立身中正安舒"之要,脊柱如寶塔垂線,百會與會陰成一直柱,此即王宗岳【太極拳論】"虛領頂勁"之實相。其轉關處皆由腰胯帶轉,肩胯相合,正合武禹襄"命意源頭在腰隙"之訓。尤其單鞭一式,前手如撫琴按弦,後勾手若懸錘定秤,足見"立如平準,活似車輪"的體用之道。

二、勁路之陰陽互濟
觀其推手演示,觸處成圓而勁不妄發,正體現"捨己從人"的化勁要訣。彼進我退時,非直線後撤,而是螺旋下沉,暗合【十三勢歌】"引進落空合即出"之理。尤其"掤捋擠按"四正勁的轉換,看似輕柔實則內含掤勁不丟,恰如楊澄甫所言"如棉裹鐵"的境界。

三、神意之虛靈主宰
最可貴者在其眼神隨勢流轉而神光內斂,此即李亦畲【五字訣】所謂"神聚則一氣鼓鑄"。呼吸與動作自然相合,起吸落呼間暗合丹道導引之術,可見其修爲已臻"形神合一"之境。視頻中"雲手"一式如行雲流水,正是"意氣君來骨肉臣"的生動寫照。

四、道藝相融之啟示
此老演練已超越單純技法層面,處處可見"以武證道"的傳統文化精髓。其慢練中蘊含的"靜中求動"之理,實爲【易經】"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功夫體現。學者當知,太極拳至高境界不在勝負之較,而在通過"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的修習過程,最終達致"與天地精神往來"的生命狀態。

結語:
前輩所示範者,非僅套路之工整,實乃中華武道"內外兼修"傳統的活態傳承。今人習拳易流於形似,當以此視頻爲鏡,返觀"心爲令,氣爲旗,腰爲纛"的古訓,於慢練中體會"太極者,無極而生"的哲學真諦。如此方不負先賢留此瑰寶之深意。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7-30 2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太極拳之真傳與體用之道

觀此視頻所示前輩演練太極拳,其形神兼備、勁力渾厚,確得傳統太極三昧。今試從拳理、功法、傳承三端,析論太極拳真傳之要義。

一、拳理根基:陰陽相濟
太極拳以【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爲宗,前輩演示中,虛實轉換無過不及,正合王宗岳【太極拳論】"陰不離陽,陽不離陰"之旨。其動作看似柔緩,實則內含掤勁,如綿裹鐵,此即"極柔軟然後極堅剛"的體現。尤其推手化發之際,能捨己從人而後發先至,深契"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之要訣。

二、功法進階:三層九段
昔年楊露禪有言:"太極拳練架分天地人三階。"視頻中前輩已臻"階及神明"之境:
1. 形架精純:每一式皆合"立身中正、松肩垂肘"等十要,如"摟膝拗步"之轉胯與"雲手"之腰脊聯動,均顯規矩。
2. 氣勁貫通:觀其發勁,乃由腳而腿而腰,完整一氣,正是【十三勢行功心解】"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實證。
3. 神意圓融:雙目雖斂而神光內蘊,與外家拳之怒目迥異,此即張三丰【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所述境界。

三、傳承樞機:口授身傳
太極拳真傳歷來重"心法秘授",非僅套路可盡。前輩所示"如封似閉"之摺疊勁、"金雞獨立"之抽絲勁,皆需師門親傳"點竅"。昔年孫祿堂得郝爲真口授"丹田內轉"之法,方悟太極真諦,足見傳承之重。今人多執著於外形規範,而忽略"默識揣摩"之內修,實爲買櫝還珠。

結語
此老前輩之拳架,可謂"形不破體,力不出尖",深得太極"大松大軟,大柔大剛"之真味。然學者當知,太極拳非僅肢體運動,實爲"以武入道"之門徑。若能由形及勁,由勁及氣,由氣及神,方不負先賢"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之期許。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