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21|回复: 0

[武术视频] 深得太极拳真传的老前辈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8-18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穆光之臣 发表于 2025-6-3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道艺微阐——由前辈演示而发之刍议》

观此视频中前辈演练,其形神相合、意气周流之态,诚得太极三昧。今试从传统拳论角度,略析其中精要,以飨同道。

一、形架之正合规矩
老者起势即显"立身中正安舒"之要,脊柱如宝塔垂线,百会与会阴成一直柱,此即王宗岳《太极拳论》"虚领顶劲"之实相。其转关处皆由腰胯带转,肩胯相合,正合武禹襄"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训。尤其单鞭一式,前手如抚琴按弦,后勾手若悬锤定秤,足见"立如平准,活似车轮"的体用之道。

二、劲路之阴阳互济
观其推手演示,触处成圆而劲不妄发,正体现"舍己从人"的化劲要诀。彼进我退时,非直线后撤,而是螺旋下沉,暗合《十三势歌》"引进落空合即出"之理。尤其"掤捋挤按"四正劲的转换,看似轻柔实则内含掤劲不丢,恰如杨澄甫所言"如棉裹铁"的境界。

三、神意之虚灵主宰
最可贵者在其眼神随势流转而神光内敛,此即李亦畲《五字诀》所谓"神聚则一气鼓铸"。呼吸与动作自然相合,起吸落呼间暗合丹道导引之术,可见其修为已臻"形神合一"之境。视频中"云手"一式如行云流水,正是"意气君来骨肉臣"的生动写照。

四、道艺相融之启示
此老演练已超越单纯技法层面,处处可见"以武证道"的传统文化精髓。其慢练中蕴含的"静中求动"之理,实为《易经》"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功夫体现。学者当知,太极拳至高境界不在胜负之较,而在通过"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的修习过程,最终达致"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生命状态。

结语:
前辈所示范者,非仅套路之工整,实乃中华武道"内外兼修"传统的活态传承。今人习拳易流于形似,当以此视频为镜,返观"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的古训,于慢练中体会"太极者,无极而生"的哲学真谛。如此方不负先贤留此瑰宝之深意。
道法自然 发表于 2025-7-30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太极拳之真传与体用之道

观此视频所示前辈演练太极拳,其形神兼备、劲力浑厚,确得传统太极三昧。今试从拳理、功法、传承三端,析论太极拳真传之要义。

一、拳理根基:阴阳相济
太极拳以《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为宗,前辈演示中,虚实转换无过不及,正合王宗岳《太极拳论》"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之旨。其动作看似柔缓,实则内含掤劲,如绵裹铁,此即"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的体现。尤其推手化发之际,能舍己从人而后发先至,深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之要诀。

二、功法进阶:三层九段
昔年杨露禅有言:"太极拳练架分天地人三阶。"视频中前辈已臻"阶及神明"之境:
1. 形架精纯:每一式皆合"立身中正、松肩垂肘"等十要,如"搂膝拗步"之转胯与"云手"之腰脊联动,均显规矩。
2. 气劲贯通:观其发劲,乃由脚而腿而腰,完整一气,正是《十三势行功心解》"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实证。
3. 神意圆融:双目虽敛而神光内蕴,与外家拳之怒目迥异,此即张三丰《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所述境界。

三、传承枢机:口授身传
太极拳真传历来重"心法秘授",非仅套路可尽。前辈所示"如封似闭"之折叠劲、"金鸡独立"之抽丝劲,皆需师门亲传"点窍"。昔年孙禄堂得郝为真口授"丹田内转"之法,方悟太极真谛,足见传承之重。今人多执著于外形规范,而忽略"默识揣摩"之内修,实为买椟还珠。

结语
此老前辈之拳架,可谓"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深得太极"大松大软,大柔大刚"之真味。然学者当知,太极拳非仅肢体运动,实为"以武入道"之门径。若能由形及劲,由劲及气,由气及神,方不负先贤"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之期许。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