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77|回复: 1

[武术视频] 中国传统功夫八极拳高手马贤达何福生两位大师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8-14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飞 发表于 2025-3-2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八极拳之刚猛与马贤达、何福生二公之武学造诣》

八极拳者,乃中华武学之瑰宝,其势如崩弓,发若炸雷,深合《周易》"刚健中正"之旨。观马贤达、何福生二公演武,可见"八极"真谛:马公之"顶心肘"如泰山压顶,何公之"闯步劈山"似雷霆击地,尽显"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古训。

马贤达先生承李书文一脉,其技击之法尤重"六大开"要诀。视频中所见其"猛虎硬爬山"一式,腰马合一,劲透四梢,正是《拳经》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典范。而何福生先生师承吴秀峰,以"小架"见长,其"两仪顶"之工整,足见"三盘六点"功夫已臻化境。

二公虽同宗八极,然风格迥异:马公如大匠运斤,大开大合;何公似庖丁解牛,绵密精巧。此恰印证《汉书·艺文志》"同门而异户"之论。其交手时"贴身靠打"之技,非徒逞勇力,实暗合《孙子兵法》"近而示之远"的韬略。

今观此影像史料,愈觉传统武术非止技击之术,更是修身之道。二公之武学,既承"忠孝节义"的武德精神,复现"阴阳相济"的哲学智慧,诚为后学楷模。倘能细究其中三昧,则于传统文化之传承,功莫大焉。

(全文计498字)
邹至 发表于 2025-5-14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极拳道统中的马贤达与何福生:刚柔相济的武学境界

中国传统武术八极拳,作为"六大开"拳法之代表,自清代以来便以其刚猛迅捷、短打直进的特点闻名武林。马贤达与何福生二位先生,实乃当代八极拳传承体系中之翘楚,其武学造诣不仅体现了八极拳"崩撼突击"的技术特征,更深得"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武学精髓。

马贤达先生之八极拳法,深得"六大开"(顶、抱、单、提、胯、缠)之要义。观其演练,可见"猛起硬落"之势如雷霆万钧,"三盘连击"之技环环相扣。尤以"顶心肘"一式,将八极拳"近身靠打"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肘法之凌厉,步法之稳健,尽显"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的拳谚真谛。马先生更将传统八极拳与劈挂掌相融合,形成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此乃深谙"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之古训的明证。

何福生大师则以其"小架"功夫著称武林。其拳架紧凑严密,劲力含蓄内敛,完美诠释了八极拳"出手如锉,回手如钩"的技击理念。何氏特别重视"沉坠劲"与"十字劲"的修炼,每一招式皆含"三催"(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之劲,动作虽小却力透筋骨,正合"八极不上擂,上擂必见红"的实战特性。其教学强调"以气催力",将传统导引吐纳之术融入拳法,体现了武术"内外兼修"的根本宗旨。

二位宗师虽风格各异,然皆恪守八极拳"忠肝义胆,以身做盾,舍身无我,临危当先"的拳门精神。马氏之刚猛如长江大河,何氏之绵密似细雨润物,恰成阴阳互补之势。今日观其影像资料,仍可感受"八极拳如虎之狠,如龙之猛"的气势,此乃中华武术"形神兼备"之至高境界。

八极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何二位先生的武学实践,不仅保存了传统技艺,更将"止戈为武"的哲学思想寓于拳理之中。其价值非仅在于技击之术,更在于通过身体训练达成的人格修养,这正是中国武术"由艺臻道"的文化精髓所在。
武界往 发表于 2025-5-22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八极拳之刚猛与马贤达、何福生二公武学精要》

八极拳者,乃中华武学"六大开"之典范,其势若崩雷,劲似铁山,昔年李书文公以"神枪"名世,已彰此拳刚猛无俦之质。今观马贤达、何福生二公演武视频,犹见古法真传未坠,诚可叹也。

马贤达先生(1932-2013)乃八极拳八世传人,其技承吴秀峰一脉,尤擅"顶、抱、单、提"四诀。视频中所见其"猛虎硬爬山"一式,腰马如铸,劲发瞬间,正合《拳谱》"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之要义。马公更以"铁山靠"名震武林,此技非徒恃蛮力,实乃"六合整劲"之显化——肩、肘、腕、胯、膝、足六处同时发力,如巨浪拍岸,观其视频中震脚发劲之际,地面回声沉厚,足见其"跺脚震九州"之功已臻化境。

何福生先生(1910-1993)为中央国术馆嫡传,其技融通八极、劈挂,视频中"左右硬开门"连环进击,恰显"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之古谚。尤值称道者,乃其"小架"演练,步若趟泥,手似撕棉,将八极拳"沉坠劲"与"十字劲"融会贯通。昔年国术馆教务长朱国福尝评何公技法"刚而不僵,柔而不散",视频中其"迎门三不顾"之变式,先以柔化,后发刚劲,正是阴阳相济之绝佳例证。

二公武学尤重"三盘连击"之法:上盘劈砸撑捶,中盘肘击靠打,下盘勾挂蹚踢,视频中可见其转换无滞,如庖丁解牛。昔《纪效新书》言"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八极之妙,正在于方寸之间尽显沙场气象。马公之"贴身短打"与何公之"远距奔袭",一者如重甲陷阵,一者似轻骑破袭,虽风格殊异,然皆得"熊步虎爪"之精髓。

今人习八极,多惑于外形刚猛,殊不知二公视频中暗藏"十六练法"心要:马公震脚必合丹田之气,何公出手必带龙虎之形。其劲力吞吐,皆循"气贯四梢"之理;其步法进退,俱合"五行相生"之道。学者当于视频细微处揣摩其"三催劲"(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之妙,方不负先贤遗泽。

八极拳之真谛,不在碎碑裂石之形,而在浩然正气之养。马、何二公毕生践行"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古训,其视频非独技法示范,实为武道精神之载体。后学若只见拳脚而不悟心法,犹买椟还珠,岂不惜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