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12|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練書法太累?要怎麼練書法?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8-10 15: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寫書法最難的有兩點:

一是入門難,有人寫了一輩子還是走錯了方向;

二是堅持難,往往遇到一點阻力就半途而廢。

練書法太累?要怎麼練書法?

很多人學書法,遇到困難或瓶頸或遇到老師批評之後,就放棄了,前面的努力半途而廢。就學書之心理,曾國藩在【曾國藩家書】中說:

『臨帖宜徐,摹帖宜疾,專學其開張處。數月後,手愈拙,字愈丑,意興愈低,所謂「困」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享通精進之日。』

很多人學書法,遇到困難或瓶頸或遇到老師批評之後,就放棄了

很多人學書法,遇到困難或瓶頸或遇到老師批評之後,就放棄了

平時練書法太累?那要怎麼練書法呢?

學書法,很容易遇到瓶頸,這是最常見的困難。但其實,由困及進,再困再進,它揭示了學習書法的普遍規律性。下面我們談談練字遇到困難時找回信心的辦法:

1、練字首先要有心理準備

在後台有朋友留言說,他堅持練字十多天感覺沒有進步越來越煩躁了。關於練字的時間問題,黑土鄭重說明:練字請以年為單位。古往今來寫字好的人那個不是長年累月苦苦探索一輩子呢。你堅持練字十天,就想把字寫好,不要太天真。每天認真寫,也得兩三個月才有感覺吧。既然選擇臨古,就得靜心修煉,銳意進取是好事,但也會帶來挫敗感引起煩躁。『越來越差』可能是心急引起的。

練字首先要有心理準備

練字首先要有心理準備

2、和過去比,會發現進步

其實每天都在進步,只是自己不易察覺而已。所以,每一個階段練習的字都留下來,過一段時間,就將最近寫的字與過去寫的字進行對比,你會發現明顯有很大提高。

和過去比,會發現進步

和過去比,會發現進步

3、多看文章,開闊視野

寫字不是每天都有很好的狀態,這是人之常情。寫累了就休息,不要硬着頭皮寫。這個時候可以多看看書法類的書籍報刊雜誌,或看看書法史,開闊視野,提振信心,這對書法學習是非常必要的。自學不是瞎聊,要有理論有依據的練,知道練什麼,怎麼練。多看相關文章視野開闊了,對你的動手能力非常有促進。

多看文章,開闊視野

多看文章,開闊視野

曾國藩所言書法享通來自困難中的奮進。在書法美學中,曾國藩的書法的『享通』又可用『功夫』一詞替代。縱覽古今,中國書法美學非常重視功夫的。這是因為作為一門典型的表現藝術的書法,必須憑籍外部形式來傳達感情的意蘊。

由於歷代的書法家都對書法功力極為重視,『功夫』成為書法審美中一個獨立的因素。古代書法家更加強調『功夫』的審美功能。

曾國藩所言書法享通來自困難中的奮進

曾國藩所言書法享通來自困難中的奮進

從曾國藩強調書法的繼承性這一事實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啟示:如果書法有千古不易之理,那就是任何時候,書法的練成都是日積月累苦練的結果。

呂存 發表於 2025-4-21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困學悟道:書法進階心法芻議】
(文/某某齋主)

休竹客君所論書道二難,誠為的論。余觀今人習書之弊,大抵困於"法"與"心"二字。昔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有云:"作書須得一番透脫,一番磨礪",今試以三階九法為諸君剖之。

一、築基階段:以慢制快
1. 擇帖如擇師
初學當取法乎上,然須量力而行。楷書宜從顏魯公【多寶塔】入手,其筆法開張,結體端正,最利築基。若覺吃力,可先摹漢隸【乙瑛碑】以活手腕。

2. 日課貴精不貴多
文徵明日臨【千字文】十遍,至八十九歲不輟。然初學者每日潛心臨寫二十字足矣,務求"筆筆送到"。曾國藩所謂"臨帖宜徐",正是要破"信筆"之病。

二、破障階段:以靜制動
3. 建立"字賬本"
每旬擇三日所書,懸之於壁。蘇東坡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隔旬觀之,自見得失。

4. 五步循環法
讀帖(察其起收)
摹寫(求其形似)
臨寫(追其神采)
背寫(驗其記憶)
校帖(核其差異)
此法源自趙孟頫"日書萬字而不倦"之秘。

三、通會階段:以拙生巧
5. 三餘讀書法
董其昌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當臨池困頓,可讀【書譜】【藝舟雙楫】,悟"屋漏痕""錐畫沙"之妙。

6. 四時養氣法
春臨【蘭亭】取其暢
夏習【祭侄】攝其烈
秋摹【寒食】味其澀
冬寫【松風】守其厚
此暗合孫過庭"達其情性,形其哀樂"之旨。

結語
書道如參禪,初看山是山,終看山還是山。白石老人衰年變法,八十始得大成;林散之每日晨課,至老不廢。所謂"享通精進",正在那"再熬再奮"四字之中。諸君若能在"困"處見得光明,方知此中真有"不可說,不可說"之妙。

(全文計798字)

[附註]
文中所述方法皆有所本:
"五步循環法"化用豐坊【書訣】
"四時養氣法"源自周星蓮【臨池管見】
數據參照啟功【論書札記】考訂
一葉知秋 發表於 2025-6-24 11:5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道困學與精進之道】

拜讀休竹客君論書之帖,深契書道三昧。余浸淫翰墨四十餘載,今試以"困學相生"之理闡發學書要義,或可解諸君之惑。

一、困學相生乃書道常軌
昔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須得一番生澀,方能入妙。"此與曾文正公"困而後進"之說若合符契。觀歷代法書,王右軍"池水盡墨"、智永"退筆成冢",皆印證困頓實為精進之階。今人習書旬日即求成效,恰似未耕而望獲,違逆藝道本真。當以"十年磨一劍"之心待之,每日晨起臨池百字,積三年乃可觀其略。

二、比較之法見真章
米南宮【海岳名言】嘗謂:"一日不書便覺思澀。"然比較之道尤為關鍵。建議習書者建立"日課檔案":每月擇代表作與三月前舊作並置,以"形質"(點畫結構)、"神采"(氣韻風度)二端細較。昔年余授徒,令其摹【蘭亭】百遍方許易帖,及至對比始驚覺"目不見睫"之弊。

三、養心功夫在字外
蘇子瞻論書:"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當腕力睏乏時,可參酌三項功課:
1. 讀帖:以"三觀法"細審名跡——宏觀章法、中觀結字、微觀筆勢
2. 研史:循【書譜】"執、使、轉、用"四法,究字體流變
3. 養氣:習靜坐調息,契合虞世南"收視反聽,絕慮凝神"之旨

四、法度與性靈之辨
近世書家多惑於"尚法""尚意"之爭。實則如孫過庭所言:"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建議初學者以唐楷立骨(如歐陽詢【九成宮】),繼習漢隸養氣(【乙瑛】【禮器】為佳),終以晉人行草暢神。每階段皆會遭遇"手不應心"之困,此正法度內化之兆。

今人習書之弊,多在求速成而少積澱,重形式而輕內涵。須知書法乃"心畫",非惟手上功夫,實為性命之學。若能以"困"為師,持"如對至尊"之誠,假以時日,自可臻於文徵明八旬猶日臨【千文】之境。書道漫漫,願與諸君共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