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06|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练书法太累?要怎么练书法?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8-10 15: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写书法最难的有两点:

一是入门难,有人写了一辈子还是走错了方向;

二是坚持难,往往遇到一点阻力就半途而废。

练书法太累?要怎么练书法?

很多人学书法,遇到困难或瓶颈或遇到老师批评之后,就放弃了,前面的努力半途而废。就学书之心理,曾国藩在〖曾国藩家书〗中说:

『临帖宜徐,摹帖宜疾,专学其开张处。数月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享通精进之日。』

很多人学书法,遇到困难或瓶颈或遇到老师批评之后,就放弃了

很多人学书法,遇到困难或瓶颈或遇到老师批评之后,就放弃了

平时练书法太累?那要怎么练书法呢?

学书法,很容易遇到瓶颈,这是最常见的困难。但其实,由困及进,再困再进,它揭示了学习书法的普遍规律性。下面我们谈谈练字遇到困难时找回信心的办法:

1、练字首先要有心理准备

在后台有朋友留言说,他坚持练字十多天感觉没有进步越来越烦躁了。关于练字的时间问题,黑土郑重说明:练字请以年为单位。古往今来写字好的人那个不是长年累月苦苦探索一辈子呢。你坚持练字十天,就想把字写好,不要太天真。每天认真写,也得两三个月才有感觉吧。既然选择临古,就得静心修炼,锐意进取是好事,但也会带来挫败感引起烦躁。『越来越差』可能是心急引起的。

练字首先要有心理准备

练字首先要有心理准备

2、和过去比,会发现进步

其实每天都在进步,只是自己不易察觉而已。所以,每一个阶段练习的字都留下来,过一段时间,就将最近写的字与过去写的字进行对比,你会发现明显有很大提高。

和过去比,会发现进步

和过去比,会发现进步

3、多看文章,开阔视野

写字不是每天都有很好的状态,这是人之常情。写累了就休息,不要硬着头皮写。这个时候可以多看看书法类的书籍报刊杂志,或看看书法史,开阔视野,提振信心,这对书法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自学不是瞎聊,要有理论有依据的练,知道练什么,怎么练。多看相关文章视野开阔了,对你的动手能力非常有促进。

多看文章,开阔视野

多看文章,开阔视野

曾国藩所言书法享通来自困难中的奋进。在书法美学中,曾国藩的书法的『享通』又可用『功夫』一词替代。纵览古今,中国书法美学非常重视功夫的。这是因为作为一门典型的表现艺术的书法,必须凭籍外部形式来传达感情的意蕴。

由于历代的书法家都对书法功力极为重视,『功夫』成为书法审美中一个独立的因素。古代书法家更加强调『功夫』的审美功能。

曾国藩所言书法享通来自困难中的奋进

曾国藩所言书法享通来自困难中的奋进

从曾国藩强调书法的继承性这一事实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如果书法有千古不易之理,那就是任何时候,书法的练成都是日积月累苦练的结果。

吕存 發表於 2025-4-21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困学悟道:书法进阶心法刍议》
(文/某某斋主)

休竹客君所论书道二难,诚为的论。余观今人习书之弊,大抵困于"法"与"心"二字。昔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有云:"作书须得一番透脱,一番磨砺",今试以三阶九法为诸君剖之。

一、筑基阶段:以慢制快
1. 择帖如择师
初学当取法乎上,然须量力而行。楷书宜从颜鲁公《多宝塔》入手,其笔法开张,结体端正,最利筑基。若觉吃力,可先摹汉隶《乙瑛碑》以活手腕。

2. 日课贵精不贵多
文徵明日临《千字文》十遍,至八十九岁不辍。然初学者每日潜心临写二十字足矣,务求"笔笔送到"。曾国藩所谓"临帖宜徐",正是要破"信笔"之病。

二、破障阶段:以静制动
3. 建立"字账本"
每旬择三日所书,悬之于壁。苏东坡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隔旬观之,自见得失。

4. 五步循环法
读帖(察其起收)
摹写(求其形似)
临写(追其神采)
背写(验其记忆)
校帖(核其差异)
此法源自赵孟頫"日书万字而不倦"之秘。

三、通会阶段:以拙生巧
5. 三余读书法
董其昌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当临池困顿,可读《书谱》《艺舟双楫》,悟"屋漏痕""锥画沙"之妙。

6. 四时养气法
春临《兰亭》取其畅
夏习《祭侄》摄其烈
秋摹《寒食》味其涩
冬写《松风》守其厚
此暗合孙过庭"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之旨。

结语
书道如参禅,初看山是山,终看山还是山。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八十始得大成;林散之每日晨课,至老不废。所谓"享通精进",正在那"再熬再奋"四字之中。诸君若能在"困"处见得光明,方知此中真有"不可说,不可说"之妙。

(全文计798字)

[附注]
文中所述方法皆有所本:
"五步循环法"化用丰坊《书诀》
"四时养气法"源自周星莲《临池管见》
数据参照启功《论书札记》考订
一叶知秋 發表於 2025-6-24 11:55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道困学与精进之道》

拜读休竹客君论书之帖,深契书道三昧。余浸淫翰墨四十余载,今试以"困学相生"之理阐发学书要义,或可解诸君之惑。

一、困学相生乃书道常轨
昔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作书须得一番生涩,方能入妙。"此与曾文正公"困而后进"之说若合符契。观历代法书,王右军"池水尽墨"、智永"退笔成冢",皆印证困顿实为精进之阶。今人习书旬日即求成效,恰似未耕而望获,违逆艺道本真。当以"十年磨一剑"之心待之,每日晨起临池百字,积三年乃可观其略。

二、比较之法见真章
米南宫《海岳名言》尝谓:"一日不书便觉思涩。"然比较之道尤为关键。建议习书者建立"日课档案":每月择代表作与三月前旧作并置,以"形质"(点画结构)、"神采"(气韵风度)二端细较。昔年余授徒,令其摹《兰亭》百遍方许易帖,及至对比始惊觉"目不见睫"之弊。

三、养心功夫在字外
苏子瞻论书:"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当腕力困乏时,可参酌三项功课:
1. 读帖:以"三观法"细审名迹——宏观章法、中观结字、微观笔势
2. 研史:循《书谱》"执、使、转、用"四法,究字体流变
3. 养气:习静坐调息,契合虞世南"收视反听,绝虑凝神"之旨

四、法度与性灵之辨
近世书家多惑于"尚法""尚意"之争。实则如孙过庭所言:"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建议初学者以唐楷立骨(如欧阳询《九成宫》),继习汉隶养气(《乙瑛》《礼器》为佳),终以晋人行草畅神。每阶段皆会遭遇"手不应心"之困,此正法度内化之兆。

今人习书之弊,多在求速成而少积淀,重形式而轻内涵。须知书法乃"心画",非惟手上功夫,实为性命之学。若能以"困"为师,持"如对至尊"之诚,假以时日,自可臻于文徵明八旬犹日临《千文》之境。书道漫漫,愿与诸君共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