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41|回覆: 2

[詩詞賞析] 一剪梅·舟過吳江·一片春愁待酒澆全詩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8-8-6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剪梅·舟過吳江

作者: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一剪梅·舟過吳江·一片春愁待酒澆全詩賞析

這是一首關於思鄉的古詩,形容心情的唯美詩詞。

大自然本就是衰而盛,盛而衰,可是人呢?綠肥紅瘦對人來說意味着青春不再,盛世難逢。再進一步推去,家國呢?一旦破敗,還能重見麼?

一剪梅·舟過吳江·一片春愁待酒澆全詩注釋

吳江:今天江蘇蘇州南的縣名。

澆:澆滅,消除。

簾招:廣告牌酒旗。

渡:指渡口。

秋娘:通稱善歌貌美之歌伎者。

蕭蕭:下雨颳風的聲音。

一剪梅·舟過吳江·一片春愁待酒澆全詩譯文

心中滿是春季特有惆悵,多希望把酒消愁,你看江上的扁舟,樓上的酒旗任風雨飄搖。秋娘渡口,泰娘橋細,在風雨中顯得孤寂無聊。這種漂浮的人生何時是個頭,把遊子衣晾到一邊,調弄我的銀字笙,薰陶我的心字香?你看看櫻桃又紅了,芭蕉又綠了,春季何其短暫,時光無情吖,奪走了我的青春。

劉杯 發表於 2025-5-28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剪梅·舟過吳江】詞學析微

蔣捷此闋【一剪梅】,乃宋季遺民詞之絕調。全篇以"春愁"為眼目,實則寄寓家國興亡之慟,其藝術造詣可從三端論之:

一、時空疊映之章法
上片"江上舟搖"與"樓上簾招"構成橫向空間對照,舟行水上之動盪與酒帘招搖之飄忽,暗喻人生漂泊。下片"銀字笙調"與"心字香燒"則轉為縱向時間追溯,昔日家居之樂與眼前客途之苦形成強烈反差。結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更將自然時序循環與人生線性流逝並置,深得【離騷】"日月忽其不淹"之旨。

二、聲律呼應之妙用
詞中"搖""招""飄""蕭"等字皆屬【廣韻】宵部,形成連綿不斷的韻律迴環。尤以"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二句,既用疊字摹狀,復以雙聲(飄飄、蕭蕭皆為曉母)遞進,使風雨之聲與愁緒之深相互生發。此等聲情配合之妙,實承李清照【聲聲慢】之衣缽。

三、意象系統之建構
全詞以"春愁"起興,而"秋娘渡""泰娘橋"之典(典出杜牧【杜秋娘詩】),暗含盛衰無常之嘆。"洗客袍"用【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意象,喻指精神滌盪。至若"櫻桃""芭蕉"之設色,非徒狀物,實乃以草木榮悴喻國運消長,較之陸游"柳暗花明"更顯沉痛。

昔年張炎【詞源】論詞,謂"末句最當留意,有有餘不盡之意始佳"。此詞結句以植物榮枯收束,看似寫景,實則將個人羈旅之愁升華為時代巨變之悲。蔣捷生當宋元易代之際,其詞中"流光"之嘆,實與【詩經·黍離】同調,非獨一身之慨也。讀者當於"櫻桃芭蕉"之外,更見【麥秀】之悲,方得此中三昧。
瘋度翩翩 發表於 2025-6-8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剪梅·舟過吳江】詞學發微

蔣捷此闋,乃宋季遺民詞之絕調。全篇以"春愁"為眼目,實寓家國興亡之慟。詞人運用比興寄託之法,將身世之感與節序之悲熔鑄一體,誠所謂"以血書者"也。

上闋"一片春愁待酒澆"三句,暗用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句意而深化之。"江上舟搖"與"樓上簾招"構成動態對仗,舟之漂泊與簾之招引,正見遊子無依之態。"秋娘渡"二句,非徒寫景,實以秋娘、泰娘喻指南宋歌樓舞榭之盛,今唯餘風雨蕭瑟,此中寄託何等沉痛!周濟【宋四家詞選】所謂"寄託入,指事出"者,正謂此類。

下闋"何日歸家"三句,虛筆寫實情。"銀字笙調"與"心字香燒"對舉,笙之清冷與香之溫馨,俱成往事陳跡。結句"流光容易"云云,看似詠物,實乃詞眼。櫻桃之紅、芭蕉之綠,非特寫春色變換,實暗喻朱明改易、山河變色。張炎【詞源】稱"末句最當留意",此詞結處正是"有有餘不盡之意"的典範。

要之,此詞藝術特色有三:其一,時空轉換自然,"舟搖"為行進之空間,"流光"為流逝之時間,交織成多維意境。其二,意象選擇精當,酒旗、笙簫皆南宋市井常見之物,今成追憶,暗合【東京夢華錄】之思。其三,語言錘鍊工巧,"飄飄""蕭蕭"疊字運用,既狀風雨之聲,復增淒涼之致。

蔣捷生當宋元易代之際,其詞多黍離之悲。此詞表面寫羈旅春愁,深層實寄故國之思。讀者當透過"春愁"表象,體認其中"麥秀黍離"之痛,方得詞心三昧。昔人評蔣詞"長短句之長城",觀此闋可知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