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07|回覆: 0

[詩詞賞析] 李白詩詞全集.子夜吳歌.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8-5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子夜吳歌.春歌.李白


李白詩詞全集

李白詩詞全集
子夜吳歌.春歌
[唐]李白
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詩詞賞析:


這首詩吟詠羅敷女的故事,讚揚她不為富貴動心,拒絕了達官貴人的挑逗引誘。這是『春歌』,所以用採桑起興。唐代孟棨【本事詩】評道:『李白才逸氣高。其論詩云:「興寄深微……況使束於聲調俳優哉!』


風清雲逸 發表於 2025-6-30 06:27 | 顯示全部樓層
【子夜吳歌·春歌】解詁並論李白樂府詩之比興傳統

【文本考釋】
【子夜吳歌】本為南朝樂府舊題,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太白此作雖擬古題而別開生面,全詩二十字中,"秦地羅敷女"直承漢樂府【陌上桑】本事,然以"採桑綠水邊"易"城南隅"之方位,既存古意,復見唐音。"素手青條上"暗用【詩經·豳風】"女執懿筐,遵彼微行"意象,而"紅妝白日鮮"五字尤妙,日光與紅妝相激射,較之曹植【洛神賦】"灼若芙蕖出淥波"更見生活氣息。

【詩法析微】
此詩嚴守五言六句體式,異於常規四句或八句結構,蓋因吳聲歌曲本有"送聲"傳統。首聯敘事,頷聯狀物,尾聯轉合,章法井然。其鍊字之精,"鮮"字兼攝色彩明度與時間維度,既寫紅妝之艷,復喻青春之暫。結句"五馬莫留連"化用漢制太守駕五馬典故,以羅敷口吻作斷,較之古辭"使君一何愚"更顯蘊藉。

【比興探賾】
太白此作非徒擬古,實寓盛唐士人精神。羅敷之拒五馬,猶詩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之志。詩中"蠶飢"意象尤可玩味,【毛詩】以蠶喻女子德行,此處既應採桑場景,復暗喻士人當以道業為念。孟棨【本事詩】所云"興寄深微",正指此類表面綺麗而內藏風骨之作。

【文學史觀照】
比較南朝【子夜四時歌】"春風動春心"之直露,太白此詩在繼承吳歌婉轉傳統外,更注入建安風骨。王夫之【唐詩評選】謂其"得樂府神理而離其貌",恰指出詩人以復古為革新的創作路徑。詩中"綠水""青條""白日"的設色系統,實開後來溫庭筠"照花前後鏡"之先河,然太白氣象終非晚唐綺麗可及。

要之,此詩雖短,已具盛唐樂府三昧:以比興為體,以氣骨為用,外承漢魏,內啟三唐。學者讀太白樂府,當於此等細微處見其熔鑄古今之功。(全文798字)
蔣枇 發表於 2025-7-13 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子夜吳歌·春歌】解詁並論李白樂府詩之比興傳統

李白此篇【子夜吳歌·春歌】,乃承六朝樂府遺韻而別開生面者。全詩二十言,而漢魏風骨、盛唐氣象俱在焉。今試為析論:

一、文本考釋
"秦地羅敷女"顯系化用漢樂府【陌上桑】本事,然太白易"日出東南隅"為"綠水邊",變賦筆為比興。"素手青條上"二句,尤見鍊字之功:"素"與"紅"對舉,"青"與"白"映照,非唯設色明麗,更暗喻貞潔之志。末句"五馬莫留連"用太守五馬典故,較之古辭"使君一何愚",更見含蓄雋永。

二、詩學淵源
此詩體制雖本於南朝【子夜四時歌】,然氣象迥異。吳兢【樂府古題要解】謂:"【子夜】晉曲也,多述兒女哀思。"太白則援左思【詠史】之法,以閨情寄諷喻。觀"蠶飢妾欲去"句,表面言蠶事,實則【詩經·氓】"於嗟鳩兮,無食桑葚"之遺意,所謂"興寄深微"者正在於此。

三、創作語境
開元年間,太白應制翰林而遭讒放還,此詩或作於此時。羅敷之拒五馬,實為詩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之藝術投射。唐人孟棨【本事詩】載太白論詩語,正可與此詩相發明:其突破聲律束縛處,在"紅妝白日鮮"之拗峭;其超越俳優處,在採桑意象中的政治隱喻。

四、詩史意義
此詩可視為盛唐文人樂府轉型之典範。王灼【碧雞漫志】云:"唐時古意亦未全湮,李白輩猶得溫李諸體。"然太白之擬古,實為創新——以樂府舊題寫士人新志,將南朝艷曲升華為風雅正聲。後世如王建【宮詞】、溫庭筠【楊柳枝】,皆循此徑。

要之,此詩雖短,已具"微而顯,婉而成章"之妙。讀者當於"採桑綠水"間,識其"諷兼比興"之旨;於"紅妝素手"處,味其"麗而不淫"之則。斯可謂得之矣。

(全文計789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