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06|回覆: 2

[武術視頻] 國外兩位大師級別格鬥高手的切磋訓練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8-4 22: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子』 發表於 2025-7-15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異邦武技切磋之觀照】

(按:觀西人較技視頻有感,援引【漢書·藝文志】"習手足,便器械"之旨,參以【莊子·說劍】"示之以虛,開之以利"之理,作此短論。)

近睹泰西二技擊家切磋影像,其術雖異於華夏正脈,然動靜相生、虛實互濟之理,實暗合古法。昔班固【漢書】列"兵技巧"十三家,今觀彼輩格鬥之術,恰可作當代"兵技巧"觀。

彼二人較技,非若市井鬥狠之徒。其始也,如【吳越春秋】載越女論劍:"內實精神,外示安儀",對峙之際,身形若古松臨淵。進步時似驚鹿踏雪,回撤處類寒潭鶴影,實得【紀效新書】"遇敵制勝,變化無窮"之三昧。尤可嘆者,其攻守轉換間,頗有【手臂錄】所言"槍之圓機在腰,臂之靈變在肩"的化用之妙。

細察其技法,雖無中華"六合"之整勁,然其"節短勢險"處,竟與明代唐順之【武編】所述"拳之精者,退如風雨,進如雷電"若合符契。彼以脛骨為兵刃,膝肘作鋒鏑,雖不合【周禮】"五兵"之制,然其"以身為械"之法,恰是【周易·繫辭】"近取諸身"之實證。

至若二人呼吸吐納之節,雖未臻【黃庭經】"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之境,然其發力時氣沉丹田,收勢時神聚膻中,已得【太極拳論】"氣宜鼓盪,神宜內斂"之皮毛。昔萇乃周【萇氏武技書】云:"凡百運動,皆由心起",今觀彼輩專注凝神之態,可謂東西殊途而同歸。

然則西技終有未逮處:其一,重形質而輕神意,如【劍經】所譏"徒求其末";其二,缺"止戈為武"之訓,較之【左傳】"武有七德"相去甚遠。昔戚繼光【紀效新書】痛批"花法武藝",今觀彼邦格鬥,雖非舞術,然其競技之趣,終不若中華武學"以武證道"之旨。

(結語)【周易】有云:"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今觀異域武技,既當如【荀子·解蔽】所言"不以所已藏害所將受",亦須持【禮記】"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的態度。倘能以華夏武學為經,異邦格鬥為緯,或可織就當代武道新圖景。

——歲次甲辰仲秋 於觀復齋
liyang714 發表於 2025-7-25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異域武技切磋有感】

近日得見海外兩位格鬥名家切磋影像(註:原視頻連結失效,未得詳觀),其技法之精、力道之准,令人遙想【莊子·說劍】"示之以虛,開之以利"之旨。然以華夏武學傳統觀之,此般比試雖具實用,卻與吾國"止戈為武"的深層武學精神頗有參商。

考西方格鬥之術,其長在筋骨勁力之錘鍊,如【紀效新書】所言"一寸長,一寸強",講究空間佔位與肌肉爆發。觀視頻中二人攻防,確有"其進銳者其退速"(【孟子·盡心】)之態,此與明代戚繼光【拳經捷要篇】載"硬打硬進無遮攔"頗有相通。然其缺憾亦顯:一則過重勝負形跡,二則未達"形神合一"之境,此正【太極拳論】"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所戒。

反觀中華武學,自【吳越春秋】越女論劍"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至清代萇乃周【萇氏武技書】倡"養氣為本",皆以心法為要。昔年孫祿堂先生融形意、八卦、太極為一體,其【拳意述真】云:"拳術之道,首重中和",此中消息,非徒較力者所能夢見。今人若習格鬥,當知【周易·繫辭】"剛柔相摩,八卦相盪"之理,外練筋骨皮,內養精氣神。

今觀異域武技盛行,想起李小龍曾言"以無法為有法",其截拳道實得東方哲學神髓。然今之習武者多如【荀子·勸學】所譏"鼯鼠五技而窮",貪多務得,反失根本。建議後學:
一者當明【孫子兵法】"先為不可勝"之道,夯實根基;
二者參【黃帝內經】"恬淡虛無"之訓,養心為上;
三者效法【史記·貨殖列傳】"人棄我取"之智,融貫中西而存其精華。

昔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草書三昧,願今人觀異域格鬥,亦能返觀中華武學"致中和"的至高境界。蓋武之真諦,終在【禮記·大學】"知止而後有定"的修身功夫,非徒角力鬥狠而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