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07|回復: 1

[诗词赏析] 忆江南.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複製鏈接]
古诗词赏析 發表於 2018-8-4 13: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梦江南』又称『忆江南』,作者以词牌本意来写对江南的怀念,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皇甫松,为晚唐著名词人,生于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一生未仕。其词措辞闲雅,笔致清灵,情境优美。王国维评曰:『情味深长,在乐天、梦得上。』(〖人间词话〗)

『梦江南』又称『忆江南』

『梦江南』又称『忆江南』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注释:

1. 兰烬(jìn):烛火的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

2. 暗红蕉:蜡烛燃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显得模糊。

3. 梅熟日:指江南夏初黄梅时节。

4. 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5. 驿:古代官吏住宿、换马之处称为驿,驿边有桥称驿桥。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潇潇。
简析: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起首两句渲染了一种朦胧昏暗的气氛,隐约地透出词人的黯然心情,并为下文入梦做了铺垫。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两句则描绘梦中江南美景。在词人印象中,江南在梅子成熟时会有绵绵不断的细雨,它催熟了梅子,还为人间带来了诗情画意。人们在雨中泊船吹笛,潇潇的雨声伴着悠扬的笛声,一直飘到很远的地方。在这里,作者选取江南梅雨季典型的景物,并紧扣江南多水的特征,描绘了一幅十分清幽恬淡的画面。其中,景物色彩明丽,声音婉转清扬,气氛欢快愉悦。结句『人语驿边桥』,为画面加入了人物及感情,使得全词内容更加丰满。

这首词的最大特色就是『朦胧』,现实中的夜是朦胧的,梦中的江船、小桥乃至桥上之人也都是朦胧的。还有那笛声,那人语,在潇潇雨声中,也变得便断断续续、若有若无了。这种朦胧正符合作者此时凄迷的心境,更符合所写的对象——江南。

马食木甸呈 發表於 2025-4-17 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皇甫松〈梦江南〉的朦胧诗境与江南情韵析论》

皇甫松此作堪称晚唐文人词之典范,其艺术造诣主要体现在三重意境的递进建构。上阕"兰烬落,屏上暗红蕉"以特写镜头展开时空:烛花渐萎的物理时间与屏风褪色的心理时间双重叠加,形成独特的"黄昏性"审美体验。李商隐"蜡照半笼金翡翠"之句可互为注脚,然皇甫松更着意于光影的渐变过程,"暗"字既写视觉层次的模糊,亦暗示梦境与现实的边界消融。

中阕"闲梦江南梅熟日"的时空转换极具词体特性。"梅熟"作为江南物候符号,暗含《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政教隐喻,此处却转化为纯粹的地域记忆。值得玩味的是"夜船吹笛雨萧萧"的声景构建:笛声的线性延续与雨声的网状弥漫形成立体音响,船行水上的动态与雨落江面的静态构成空间张力。这种"有声画"的创作手法,较之王维"竹喧归浣女"的田园意象更显文人化的审美提炼。

末句"人语驿边桥"的叙事学意义尤为深刻。驿桥作为官方交通体系的节点,与夜船的私人空间形成制度与自然的对话。人语的片段性呈现,既符合雨声掩映下的听觉真实,又暗合梦境记忆的碎片化特征。温庭筠"鸡声茅店月"的早行图景与此异曲同工,但皇甫松通过"语"而非"声"的表述,更强化了人际交流的温情底色。

此词的艺术突破在于将《花间集》常见的闺阁视角,拓展为士人的地域记忆书写。王国维"情味深长"之评,实指其以27字构建的"记忆宫殿":烛烬、屏蕉、梅雨、夜船、驿桥五个意象群,分别对应嗅觉、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的通感体验。这种全息化的江南再现,比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平面描写更显深度,较刘禹锡"春去也"的直抒胸臆更具蕴藉之美。

当代读者鉴赏此词,当注意其"朦胧"特质背后的文化密码。江南梅雨既是自然气候,更是文人化解中原焦虑的精神桃源。皇甫松未仕的身份使其词作超越具体政治寄托,纯然成为审美本体的创造,这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态度,恰是晚唐词向北宋文人词演进的关键环节。
蒋枇 發表於 2025-7-17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皇甫松〈梦江南〉的朦胧诗境与晚唐词风刍议》

休竹客君所引皇甫松《梦江南》确为晚唐词中隽品。此词以"朦胧"为骨,以"忆念"为神,恰合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之论。今试从词体特征、艺术手法、文化意蕴三端详析之。

一、词体与声律的微妙配合
《梦江南》本为李德裕创调,皇甫松此作严守二十八字体式。"兰烬落"仄起,"蕉"字平收,依《钦定词谱》正合"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之律。尤妙在"萧萧"叠字运用,既合词牌对第四句的声律要求(仄仄平平),复以双声叠韵模拟雨声,与后蜀欧阳炯"夜船吹笛雨潇潇"句形成唐五代词典型声律范式。

二、多重意象的蒙太奇组合
1. 空间转换艺术:从室内"兰烬""红蕉"的微观特写,突然切换到江南水乡的广角镜头,再聚焦至"驿桥"局部,这种跳跃式构图深得晚唐"词中有画"三昧。
2. 感官通联手法:"暗红蕉"之视觉、"吹笛"之听觉、"梅熟"之味觉、"雨潇潇"之触觉,五感交织形成立体意境。温庭筠"画屏金鹧鸪"之秾丽,韦庄"垆边人似月"之清朗,至此化为皇甫松特有的水墨氤氲。

三、江南意象的文化编码
"梅熟日"暗用《荆州记》"梅熟时雨"典故,将个人记忆升华为文化集体记忆。"驿桥"意象尤为关键,既承张继《枫桥夜泊》之余绪,又下启宋人"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先声。考《元和郡县图志》,唐代江南驿道多临水而建,桥驿相连的景观实为水乡交通网络之缩影。

此词之妙,尤在现实与梦境的模糊界限。烛烬屏暗的物理空间,与梅雨笛声的心理空间,通过"闲梦"二字实现量子纠缠般的叠加态。这种非逻辑的意象组合,恰是词体区别于近体诗的重要特征。赵崇祚《花间集》列皇甫松词十二首,多具此朦胧特质,可见晚唐词人已自觉探索词体独特的审美维度。

要之,皇甫松以二十七字构建出一个多维度的诗意空间,其艺术成就确如王国维所言,在白居易、刘禹锡之上。这种"朦胧美学"不仅影响着后来周邦彦的"沉思前事"、吴文英的"七宝楼台",更为中国韵文开辟出新的表现疆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