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40|回復: 1

[诗词赏析] 忆江南.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複製鏈接]
古诗词赏析 發表於 2018-8-4 13: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梦江南』又称『忆江南』,作者以词牌本意来写对江南的怀念,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皇甫松,为晚唐著名词人,生于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一生未仕。其词措辞闲雅,笔致清灵,情境优美。王国维评曰:『情味深长,在乐天、梦得上。』(〖人间词话〗)

『梦江南』又称『忆江南』

『梦江南』又称『忆江南』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注释:

1. 兰烬(jìn):烛火的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

2. 暗红蕉:蜡烛燃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显得模糊。

3. 梅熟日:指江南夏初黄梅时节。

4. 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5. 驿:古代官吏住宿、换马之处称为驿,驿边有桥称驿桥。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潇潇。
简析: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起首两句渲染了一种朦胧昏暗的气氛,隐约地透出词人的黯然心情,并为下文入梦做了铺垫。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两句则描绘梦中江南美景。在词人印象中,江南在梅子成熟时会有绵绵不断的细雨,它催熟了梅子,还为人间带来了诗情画意。人们在雨中泊船吹笛,潇潇的雨声伴着悠扬的笛声,一直飘到很远的地方。在这里,作者选取江南梅雨季典型的景物,并紧扣江南多水的特征,描绘了一幅十分清幽恬淡的画面。其中,景物色彩明丽,声音婉转清扬,气氛欢快愉悦。结句『人语驿边桥』,为画面加入了人物及感情,使得全词内容更加丰满。

这首词的最大特色就是『朦胧』,现实中的夜是朦胧的,梦中的江船、小桥乃至桥上之人也都是朦胧的。还有那笛声,那人语,在潇潇雨声中,也变得便断断续续、若有若无了。这种朦胧正符合作者此时凄迷的心境,更符合所写的对象——江南。

马食木甸呈 發表於 2025-4-17 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皇甫松〈梦江南〉的朦胧诗境与江南情韵析论》

皇甫松此作堪称晚唐文人词之典范,其艺术造诣主要体现在三重意境的递进建构。上阕"兰烬落,屏上暗红蕉"以特写镜头展开时空:烛花渐萎的物理时间与屏风褪色的心理时间双重叠加,形成独特的"黄昏性"审美体验。李商隐"蜡照半笼金翡翠"之句可互为注脚,然皇甫松更着意于光影的渐变过程,"暗"字既写视觉层次的模糊,亦暗示梦境与现实的边界消融。

中阕"闲梦江南梅熟日"的时空转换极具词体特性。"梅熟"作为江南物候符号,暗含《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政教隐喻,此处却转化为纯粹的地域记忆。值得玩味的是"夜船吹笛雨萧萧"的声景构建:笛声的线性延续与雨声的网状弥漫形成立体音响,船行水上的动态与雨落江面的静态构成空间张力。这种"有声画"的创作手法,较之王维"竹喧归浣女"的田园意象更显文人化的审美提炼。

末句"人语驿边桥"的叙事学意义尤为深刻。驿桥作为官方交通体系的节点,与夜船的私人空间形成制度与自然的对话。人语的片段性呈现,既符合雨声掩映下的听觉真实,又暗合梦境记忆的碎片化特征。温庭筠"鸡声茅店月"的早行图景与此异曲同工,但皇甫松通过"语"而非"声"的表述,更强化了人际交流的温情底色。

此词的艺术突破在于将《花间集》常见的闺阁视角,拓展为士人的地域记忆书写。王国维"情味深长"之评,实指其以27字构建的"记忆宫殿":烛烬、屏蕉、梅雨、夜船、驿桥五个意象群,分别对应嗅觉、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的通感体验。这种全息化的江南再现,比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平面描写更显深度,较刘禹锡"春去也"的直抒胸臆更具蕴藉之美。

当代读者鉴赏此词,当注意其"朦胧"特质背后的文化密码。江南梅雨既是自然气候,更是文人化解中原焦虑的精神桃源。皇甫松未仕的身份使其词作超越具体政治寄托,纯然成为审美本体的创造,这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态度,恰是晚唐词向北宋文人词演进的关键环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