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53|回复: 0

[书法培训班] 初学书法用笔如何利用好毛笔弹性?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8-2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都知道,书写的最高要求,不仅是熟练并灵活协调各种笔法,且能借助毛笔本身弹性,把书写技能发挥到极致。这么说吧,书写者能熟练并灵活协调各种笔法,字的精彩之余不免有些生硬,而能再借助毛笔弹性书写,字就更为灵动了。

学习,都从“刻意”开始,比如学习古诗词,我们得“刻意”的去记格律,日后熟练了,也不再“刻意”,随口而出;学习古筝,我们得“刻意”去练习指法,日后熟练了,抚琴也就不“刻意”了......同样,我们开始学习书法,得“刻意”去用笔。利用毛笔的弹性,我们也从“刻意”开始,故此,本文阐述的三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初学者。

1、利用毛笔弹性,刻意从“丿”笔画开始体会。

对很多初学者来说,别说利用好毛笔弹性,就是要感觉出毛笔的弹性都难。所以,我们第一技巧,就是试图感觉出毛笔的弹性来,至此,笔画之中,书写撇“丿”再合适不过。

“丿”的书写,有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竖画部分;第二过程就是偏向用笔。感触毛笔弹性,依据书写“丿”的第二过程。

利用毛笔弹性,刻意从“丿”笔画开始体会

利用毛笔弹性,刻意从“丿”笔画开始体会

注:一支毛笔,有其弹性范围;日常使用,都超过其弹性范围,这毛笔就会扭歪,分叉,不可恢复;一支毛笔的弹性范围,一般以其笔肚为准,书写过程,压笔一般不能超过其笔肚(笔腹)。

日常使用,都超过其弹性范围,这毛笔就会扭歪,分叉,不可恢复

日常使用,都超过其弹性范围,这毛笔就会扭歪,分叉,不可恢复

2、利用毛笔弹性,刻意借助小指体会。

五指执笔,其中小指分担职责是“抵”,抵消,与食指的职责“压”相对;用笔上的理解,就是挑笔。我们小指,一使力相对小,二小指短,在挑笔时,这力度慢慢变弱,这过程就毛笔弹性体现,比如写“ㄋ、冫、犭、纟”(本想用物理解释,可没那个必要,一个人用个笔还得搬上物理,这人太较真,不适合学习书法)自己多用实践体会。

3、利用毛笔弹性,挑选草书细长笔画体会。

这不是建议初学者跳过楷书,去写草书,是借助草书(行草)作品中一些细长笔画体会毛笔弹性。行书、楷书等,用笔相对厚实,以此感觉毛笔弹性,对初学者来说,是有点难度的。

利用毛笔弹性,刻意借助小指体会

利用毛笔弹性,刻意借助小指体会

利用毛笔弹性,挑选草书细长笔画体会。

利用毛笔弹性,挑选草书细长笔画体会。

董其昌,是用笔高手,把笔的弹性发挥到极致,多看下或适当体会他的作品,很不错的择选。

借助毛笔弹性可谓出神入化

借助毛笔弹性可谓出神入化

怀素《自叙帖》更不用说了,借助毛笔弹性可谓出神入化。初学者自己用笔去感受下,这东西,细讲了,就有点复杂了,不是我们学书的目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

彭岐玉 发表于 2025-7-15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学书法用笔弹性运用三要》
(依传统书论体例撰文)

一、辨器明理:毛笔弹性之本质
昔蔡邕《九势》云:"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此"软"字实含弹性之妙。毛笔弹性非物理概念,乃书写时笔锋与纸面相互作用之动态平衡。初学者当知:弹性运用在"提按使转间",过则笔散,不及则笔僵。王羲之《书论》所谓"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正是弹性控制之典范。

二、弹性体悟三法
1. 以"掠"法悟弹性(即帖中所言"丿"画)
柳公权《玄秘塔碑》之掠笔,起笔藏锋蓄势,中段渐按,至末梢疾提,恰如卫夫人《笔阵图》"陆断犀象"之喻。
要诀:笔锋触纸如蜻蜓点水,按不过腰(笔腹),提须果断。可临欧阳询《九成宫》"人"字掠笔,体会"重-轻-疾"三段节奏。

2. 五指协同法
"抵"法非独小指之功,实为五指"擫、押、钩、格、抵"整体配合。苏轼《论书》云:"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小指"抵"力须与无名指"格"力相生相克。
建议习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子""乎"等字,感受转笔时指尖对弹性的微调。

3. 草书线质参照法
孙过庭《书谱》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怀素《自叙帖》细劲笔画尤显弹性。初学者可单练"之""也"等字长画,体会"锥画沙"之意。
注意:此法需有楷书基础,建议配合褚遂良《阴符经》行笔节奏练习。

三、进阶要旨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用笔:"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此"提笔"正是弹性运用之核心。建议:
1. 择兼毫笔临《集王圣教序》,兼毫软硬适中,易显弹性变化
2. 墨宜浓淡相宜,过浓则滞,过淡则浮
3. 执笔高度距笔头约二寸,过高压死弹性,过高难以控制

结语
昔人谓"用笔千古不易",然弹性运用存乎一心。学者当以"永字八法"为本,参以虞世南《笔髓论》"迟速虚实"之说,假以时日,自能得"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妙。切记:弹性非技巧,实为心手相应之境界,所谓"技进乎道"者是也。

(全文计798字)

注:本文所述方法皆需配合"读帖-临帖-默帖"传统学习程序,单执一法则易入歧途。
xing5205353 发表于 2025-7-18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学书法用笔弹性运用三法刍议》

休竹客君所论毛笔弹性三法,诚为初学津梁。余不揣谫陋,试以书学原理补益之。

一、撇画弹性感知法之深化
古人云"锥画沙",正合撇法要义。初学者当以三指齐力(拇、食、中)执笔,腕悬三分,自右上向左下渐行渐按。至撇尾处,须如"鸟啄食"般疾提,此时笔锋自会回弹。王羲之《笔势论》谓"撇不宜迟,迟则失力",正谓此也。建议初习《智永真草千字文》中"人""金"等字,其撇画弹性表现尤为典型。

二、小指抵送法之要诀
休君言小指"抵"之功甚善,然未及"送"之妙。东坡有言"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小指之妙不在力抵,而在顺势送力。试写"氵"旁时,小指微翘如兰瓣初绽,辅以无名指推送,则笔锋自生弹性。文徵明小楷中"清""池"等字,可资印证。切记"抵"非僵持,实为动态平衡。

三、草书笔意借鉴之进阶
休君倡观草书细笔,颇具慧眼。然初学者当知,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中纤丝虽妙,实由篆籀笔法化出。建议先摹孙过庭《书谱》中"一""之"等字,其笔锋弹送之迹清晰可循。黄庭坚谓"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草书弹性正在此"眼"处。

补充要义:
1. 笔性认知:新笔启用前,当以清水开锋,试写"永"字八法,感受笔肚临界点。赵孟𫖯曾言"用笔千古不易",然笔性各有差异,善书者当因势利导。

2. 纸墨相发:试弹性宜用半生熟宣,墨色以"浓不滞笔,淡不伤神"为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载"用墨须使有润",此正助弹性显现。

3. 节奏把握:弹性运用本质在"疾涩"之道。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凡横直平过之处,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皆行处皆留也",此语最得弹性三昧。

习书如参禅,初则守法,终须破法。诸君习此三法时,当记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之训,假以时日,自能臻于"人笔相忘"之境。若拘泥形迹,反失弹性真趣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