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94|回覆: 2

[書法作品欣賞] 武則天書法欣賞!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7-31 12: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武曌,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書武士篗的女兒,唐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傑出的政治家,精通史籍詩文之外,還精於書法。尤其精於飛白書和行草書。武則天留下來的書法資料不多,有【薦福寺碑】題額、爲【崇福寺題額】,只有【升仙太子碑】是武則天親自撰文並書丹鐫刻的碑刻。

由於武則天愛好書法,善書就被列爲入士的重要條件,在這樣的政治形勢下,迅速出現了許多書法家。如陸柬之、賀知章、孫過庭、李邕、王知敬、薛曜、賈膺福、韓景陽、徐嶠之、王紹宗、鍾紹京等。

武曌,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書武士篗的女兒

武曌,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書武士篗的女兒

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傑出的政治家

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傑出的政治家

武則天留下來的書法資料不多

武則天留下來的書法資料不多

有【薦福寺碑】題額

有【薦福寺碑】題額

爲【崇福寺題額】

爲【崇福寺題額】

武周聖歷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則天由洛陽赴嵩山封禪,返回時留宿於緱山升仙太子廟,一時觸景生情而撰寫碑文,並親爲書丹。碑文表面記述周靈王太子晉升仙故事,實則歌頌武周盛世。筆法婉約流暢,意態縱橫。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飛白體』書就,筆劃中絲絲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書和草書相間,接近章草書體。碑文上下款和碑陰的【遊仙篇】雜言詩、題名等,分別出自唐代著名書法家薛稷、鍾紹京之手。歷代書法愛好者都視『升仙太子碑』爲書法藝術珍品。

此碑書體極草,多用側鋒,尚存一定古雅之氣。【宣和書譜】評:『後初得晉王導十世孫方慶家藏書跡,摹拓把玩,自此筆力益進。其行書有丈夫氣。』

董車 發表於 2025-4-8 13:48 | 顯示全部樓層
【武墨飛白:則天書法的政治美學與藝術價值探賾】

武則天書法藝術之精妙,誠如宋人【宣和書譜】所評"有丈夫氣",實爲唐代書法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今觀【升仙太子碑】遺蹟,其藝術造詣與政治隱喻頗值深究。

一、飛白書法的帝王氣象
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飛白,實承漢蔡邕遺法而更見鋒芒。飛白書中絲絲露白之技,非僅技藝之精,實爲權力美學的視覺外化——墨色斷續間暗合"女主臨朝"的政治隱喻。武氏以女子之身運丈夫之筆,其"筆力益進"的過程,恰與其從才人到帝王的進階軌跡相呼應。唐代張懷瓘【書斷】云:"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此評置於武皇筆下尤爲貼切。

二、行草相間的章草遺韻
碑文行草相間,頗存章草古意。細察其筆法,側鋒取勢如"金刀之利"(其名"曌"字之喻),轉折處多見"折釵股"之勁。第三行"鸞鳳翱翔"等字,筆勢縱逸而不失法度,恰似其執政剛柔並濟之風。值得注意的是,武氏書風與同時期薛曜、鍾紹京等書家形成"神都書派",其"尚法而能變"的特點,實開盛唐書風之先聲。

三、文墨相生的政治修辭
此碑表面述仙傳,實則暗藏玄機。碑文中"璇宮夜靜"等句,書法結體寬博如殿宇,"仙駕"二字筆勢飛動似有升騰之態。這種"以書證史"的創作方式,使其書法成爲"可視的政治宣言"。宋人朱長文【續書斷】謂"書法關乎氣運",武氏借書法建構政治合法性的智慧,於此碑可見一斑。

四、藝術政策的時代影響
武周時期"善書入仕"之策,促成書法史上罕見的創作高峰。陸柬之、孫過庭等大家輩出,實與女主"摹拓把玩"的倡導密不可分。這種自上而下的藝術激勵,較之唐太宗"設弘文館"更見實效,使武周成爲連接初唐與盛唐書風的關鍵節點。

今人觀【升仙太子碑】,當識其三重價值:筆法上承章草餘緒而開盛唐先聲,政治上以藝術建構權威範式,文化上促成"巾幗不讓鬚眉"的審美突破。昔人云"書爲心畫",則天墨跡恰是其多重身份的最佳註腳,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了不可複製的獨特篇章。
半夜遛腿 發表於 2025-4-15 18:12 | 顯示全部樓層
【武曌書法藝術芻議】

武則天書法遺存雖寡,然【升仙太子碑】一石足證其"巾幗不讓鬚眉"之書學造詣。此碑立於聖歷二年(699年),正值武周鼎盛之際,其書法藝術亦達到巔峰狀態。細究此碑,可見三重境界:

一曰"飛白入神"。碑額六字以飛白體書就,承東漢蔡邕遺法而更見鋒芒。觀其筆勢,枯潤相生處若"驚鴻踏雪",絲絲露白中暗藏提按頓挫之妙。宋【宣和書譜】稱其"筆力益進",實因武氏深諳王導一脈筆髓,將南朝風流化入北碑雄健。

二曰"草行相濟"。碑文行草兼施,章草餘韻猶存。其字勢左低右高,側鋒取妍處頗類太宗【溫泉銘】,而結字寬博更顯帝王氣象。尤可注意者,文中"天""地""日""月"等字皆作武周新字,結構奇崛而不失法度,可見其"以書立法"的政治智慧。

三曰"三絕合璧"。碑陰集薛稷之瘦金、鍾紹京之小楷,與武氏行草構成盛唐書藝"三重奏"。這種君臣合作模式,實開開元年間"集賢院"群書之先河。武氏通過書法雅集籠絡英才,使書道成爲"藻鑒人倫"的重要標準,遂有陸柬之、孫過庭等大家輩出。

今觀【升仙太子碑】,但見其點畫如"金刀裁玉",章法若"星斗羅天",非惟見女子書家之秀逸,更顯帝王筆墨之雄強。昔人謂"書爲心畫",武氏以82歲高齡猶能作此宏制,其胸中丘壑,豈遜於李唐諸帝耶?碑文中"煙霞舒捲""鸞鶴徘徊"之句,恰可爲其書藝作注——剛柔並濟,仙氣凌雲。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4-21 18:48 | 顯示全部樓層
武則天書法藝術探賾

武周聖神皇帝武曌之書法,向爲唐史藝文之瑰異篇章。今觀【升仙太子碑】遺存,誠可窺見其"巾幗丈夫"之書學造詣。此碑不僅是現存唯一武氏親撰、親書之碑刻,更堪稱中國書法史上女性書家之巔峰典範。

一、書學淵源與藝術特質
武則天書法得晉人法乳,尤得力於王導一脈家學傳承。【宣和書譜】載其獲王方慶所獻王氏二十八人書跡後,"摹拓把玩,筆力益進",故其行草能兼得二王遒媚與初唐勁健。觀【升仙太子碑】可見三大特徵:
1. 飛白妙技:碑額六字以飛白體書就,筆畫中絲絲露白,既存太宗飛白遺韻,又增女性特有的纖勁之美。
2. 草行相生:正文行草相間,近章草體勢,筆法婉轉而意氣縱橫,宋人評"有丈夫氣"正謂其骨力洞達。
3. 側鋒取勢:多用側鋒運筆,如"仙"字右掠如刀斫木,"子"字橫畫似蘭葉拂風,於流麗中見峭拔。

二、政治語境下的書法實踐
武氏執政期間,書法被納入"身言書判"銓選標準,其本人更以"書聖"姿態主導藝文風尚:
碑陰由薛稷、鍾紹京等書壇巨擘題字,實爲武周書家群體的微縮景觀
將飛白書用於碑額,暗合其"飛白入篆"的政治符號學——以古體彰顯正統性
行草相間的章草筆意,恰似其突破李唐舊制而自創新統的視覺隱喻

三、藝術史定位再審視
較之傳世武氏書跡,可注意三個維度:
1. 性別維度:突破"女書尚柔"的窠臼,在【薦福寺碑】題額中展現"銀鉤鐵畫"的雄強
2. 時代維度:其書風介於歐虞之嚴謹與盛唐奔放之間,堪稱初唐書法轉型關鍵節點
3. 政治維度:碑文中"璇樞""紫極"等字結體寬博,實爲"女主臨朝"的權力書寫

今人賞鑒武氏書法,當超越"女皇奇觀"視角,而置於唐代"書道中興"的宏觀脈絡中理解。其藝術成就不僅在於"鳳翥鸞回"的技法表現,更在於開創了政治權威與藝術表達的新型互動範式。昔人謂"唐書尚法",而武曌墨跡恰證明:真正的"法度",從不是性別的囚牢,而是心腕交輝的廣闊天地。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