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99|回复: 2

[书法作品欣赏] 武则天书法欣赏!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7-31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曌,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篗的女儿,唐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杰出的政治家,精通史籍诗文之外,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武则天留下来的书法资料不多,有《荐福寺碑》题额、为《崇福寺题额》,只有《升仙太子碑》是武则天亲自撰文并书丹镌刻的碑刻。

由于武则天爱好书法,善书就被列为入士的重要条件,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迅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如陆柬之、贺知章、孙过庭、李邕、王知敬、薛曜、贾膺福、韩景阳、徐峤之、王绍宗、钟绍京等。

武曌,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篗的女儿

武曌,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篗的女儿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杰出的政治家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杰出的政治家

武则天留下来的书法资料不多

武则天留下来的书法资料不多

有《荐福寺碑》题额

有《荐福寺碑》题额

为《崇福寺题额》

为《崇福寺题额》

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文表面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笔法婉约流畅,意态纵横。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飞白体”书就,笔划中丝丝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书和草书相间,接近章草书体。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薛稷、钟绍京之手。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视“升仙太子碑”为书法艺术珍品。

此碑书体极草,多用侧锋,尚存一定古雅之气。《宣和书谱》评:“后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家藏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书有丈夫气。”

董车 发表于 2025-4-8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墨飞白:则天书法的政治美学与艺术价值探赜》

武则天书法艺术之精妙,诚如宋人《宣和书谱》所评"有丈夫气",实为唐代书法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今观《升仙太子碑》遗迹,其艺术造诣与政治隐喻颇值深究。

一、飞白书法的帝王气象
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飞白,实承汉蔡邕遗法而更见锋芒。飞白书中丝丝露白之技,非仅技艺之精,实为权力美学的视觉外化——墨色断续间暗合"女主临朝"的政治隐喻。武氏以女子之身运丈夫之笔,其"笔力益进"的过程,恰与其从才人到帝王的进阶轨迹相呼应。唐代张怀瓘《书断》云:"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此评置于武皇笔下尤为贴切。

二、行草相间的章草遗韵
碑文行草相间,颇存章草古意。细察其笔法,侧锋取势如"金刀之利"(其名"曌"字之喻),转折处多见"折钗股"之劲。第三行"鸾凤翱翔"等字,笔势纵逸而不失法度,恰似其执政刚柔并济之风。值得注意的是,武氏书风与同时期薛曜、钟绍京等书家形成"神都书派",其"尚法而能变"的特点,实开盛唐书风之先声。

三、文墨相生的政治修辞
此碑表面述仙传,实则暗藏玄机。碑文中"璇宫夜静"等句,书法结体宽博如殿宇,"仙驾"二字笔势飞动似有升腾之态。这种"以书证史"的创作方式,使其书法成为"可视的政治宣言"。宋人朱长文《续书断》谓"书法关乎气运",武氏借书法建构政治合法性的智慧,于此碑可见一斑。

四、艺术政策的时代影响
武周时期"善书入仕"之策,促成书法史上罕见的创作高峰。陆柬之、孙过庭等大家辈出,实与女主"摹拓把玩"的倡导密不可分。这种自上而下的艺术激励,较之唐太宗"设弘文馆"更见实效,使武周成为连接初唐与盛唐书风的关键节点。

今人观《升仙太子碑》,当识其三重价值:笔法上承章草余绪而开盛唐先声,政治上以艺术建构权威范式,文化上促成"巾帼不让须眉"的审美突破。昔人云"书为心画",则天墨迹恰是其多重身份的最佳注脚,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不可复制的独特篇章。
半夜遛腿 发表于 2025-4-15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曌书法艺术刍议》

武则天书法遗存虽寡,然《升仙太子碑》一石足证其"巾帼不让须眉"之书学造诣。此碑立于圣历二年(699年),正值武周鼎盛之际,其书法艺术亦达到巅峰状态。细究此碑,可见三重境界:

一曰"飞白入神"。碑额六字以飞白体书就,承东汉蔡邕遗法而更见锋芒。观其笔势,枯润相生处若"惊鸿踏雪",丝丝露白中暗藏提按顿挫之妙。宋《宣和书谱》称其"笔力益进",实因武氏深谙王导一脉笔髓,将南朝风流化入北碑雄健。

二曰"草行相济"。碑文行草兼施,章草余韵犹存。其字势左低右高,侧锋取妍处颇类太宗《温泉铭》,而结字宽博更显帝王气象。尤可注意者,文中"天""地""日""月"等字皆作武周新字,结构奇崛而不失法度,可见其"以书立法"的政治智慧。

三曰"三绝合璧"。碑阴集薛稷之瘦金、钟绍京之小楷,与武氏行草构成盛唐书艺"三重奏"。这种君臣合作模式,实开开元年间"集贤院"群书之先河。武氏通过书法雅集笼络英才,使书道成为"藻鉴人伦"的重要标准,遂有陆柬之、孙过庭等大家辈出。

今观《升仙太子碑》,但见其点画如"金刀裁玉",章法若"星斗罗天",非惟见女子书家之秀逸,更显帝王笔墨之雄强。昔人谓"书为心画",武氏以82岁高龄犹能作此宏制,其胸中丘壑,岂逊于李唐诸帝耶?碑文中"烟霞舒卷""鸾鹤徘徊"之句,恰可为其书艺作注——刚柔并济,仙气凌云。
琪思乱想 发表于 2025-4-21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则天书法艺术探赜

武周圣神皇帝武曌之书法,向为唐史艺文之瑰异篇章。今观《升仙太子碑》遗存,诚可窥见其"巾帼丈夫"之书学造诣。此碑不仅是现存唯一武氏亲撰、亲书之碑刻,更堪称中国书法史上女性书家之巅峰典范。

一、书学渊源与艺术特质
武则天书法得晋人法乳,尤得力于王导一脉家学传承。《宣和书谱》载其获王方庆所献王氏二十八人书迹后,"摹拓把玩,笔力益进",故其行草能兼得二王遒媚与初唐劲健。观《升仙太子碑》可见三大特征:
1. 飞白妙技:碑额六字以飞白体书就,笔画中丝丝露白,既存太宗飞白遗韵,又增女性特有的纤劲之美。
2. 草行相生:正文行草相间,近章草体势,笔法婉转而意气纵横,宋人评"有丈夫气"正谓其骨力洞达。
3. 侧锋取势:多用侧锋运笔,如"仙"字右掠如刀斫木,"子"字横画似兰叶拂风,于流丽中见峭拔。

二、政治语境下的书法实践
武氏执政期间,书法被纳入"身言书判"铨选标准,其本人更以"书圣"姿态主导艺文风尚:
碑阴由薛稷、钟绍京等书坛巨擘题字,实为武周书家群体的微缩景观
将飞白书用于碑额,暗合其"飞白入篆"的政治符号学——以古体彰显正统性
行草相间的章草笔意,恰似其突破李唐旧制而自创新统的视觉隐喻

三、艺术史定位再审视
较之传世武氏书迹,可注意三个维度:
1. 性别维度:突破"女书尚柔"的窠臼,在《荐福寺碑》题额中展现"银钩铁画"的雄强
2. 时代维度:其书风介于欧虞之严谨与盛唐奔放之间,堪称初唐书法转型关键节点
3. 政治维度:碑文中"璇枢""紫极"等字结体宽博,实为"女主临朝"的权力书写

今人赏鉴武氏书法,当超越"女皇奇观"视角,而置于唐代"书道中兴"的宏观脉络中理解。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凤翥鸾回"的技法表现,更在于开创了政治权威与艺术表达的新型互动范式。昔人谓"唐书尚法",而武曌墨迹恰证明:真正的"法度",从不是性别的囚牢,而是心腕交辉的广阔天地。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