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80|回復: 2

[诗词赏析] 贺铸.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_每日诗词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7-26 09: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宋]贺铸
花院深疑无路通。
碧纱窗影下,玉芙蓉。
当时偏恨五更钟。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沈踪。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
画桥临水凤城东。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诗词赏析

此词抒写情侣离别相思的情怀。整首词化景物为情思,语弥淡而情弥深。

上片虚而若实,写梦中相会,凄迷而幽微;主人公拂柳穿花,孑孑前行,看到心上人伫立在如梦如幻的朦胧碧纱窗影下,玉人之俊秀,一见之乍喜,俱在不言之中。

下片实中有虚,写梦回凄凉,笔触虚灵。男主人公这时正远在天涯,而他所恋的女子却远在京城东边一角。由上句的「双枕」、「半床」,很自然地联想起对方对自己的思念。

词的结拍,由己推人,代人念己,「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语弥淡而情弥深。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中华诗词

中华诗词

水木水了 發表於 2025-8-1 22:2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重山》词境探微:贺铸虚实相生的抒情艺术

贺方回此阕《小重山》,堪称北宋婉约词中"虚实互济"之典范。全词以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笔法,构建出迷离惆怅的情感空间,其艺术造诣颇值深究。

上片"花院深疑无路通"起句即见匠心。"疑"字双关,既写梦境迷离之态,又暗喻情路坎坷。碧纱窗下"玉芙蓉"意象,取《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之典而化之,以物喻人,不着艳词而美态自现。"五更钟"用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诗意,将离别时刻凝固在破晓前最幽暗的辰光。此三句虚实相生:花院、碧窗为实景,而"疑无路""玉芙蓉"则属心理幻象,正是《文心雕龙》所谓"神与物游"之境。

下片"楚梦冷沈踪"承转尤妙。宋玉《高唐赋》楚王梦神女典实,在此化为"冷沈"二字,既点明前文皆梦境,又暗喻情缘消散。"金缕枕"取温庭筠"山枕腻,锦衾寒"意象,而"半床空"较之"懒起画蛾眉"更见孤寂。结句"楼前柳"化用王昌龄"忽见陌头杨柳色",以物候变迁映衬人情憔悴,正所谓"以乐景写哀"之法门。

此词最得《文心雕龙·隐秀》真谛。贺铸善用"隐笔":全篇无一字言相思,而"斜月小帘栊"之孤清、"半床空"之寂寥,皆成情语。其章法暗合"空中荡漾最是词家妙诀"(周济《宋四家词选》),上片全写梦境而实诉离情,下片转写现实而虚应前文,形成回环往复的抒情结构。

贺铸词学温李而能自出机杼,此作可见其熔铸典故如盐着水的功力。词中"凤城"用秦穆公女弄玉典,"画桥临水"取韦庄"春水碧于天"意境,然皆不着痕迹。这种"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手法,正是常州词派所称道的"浑化"境界。读此词,当于"疑无路"处见柳暗花明,于"半床空"处觉情思满纸,方得词家三昧。
汪丹志 發表於 2025-8-1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贺铸〈小重山〉词境虚实相生论》

贺方回《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一词,堪称北宋婉约词中虚实相生的典范。其词以梦境与现实交织为经纬,以空间转换显情思跌宕,深得唐人李商隐无题诗之朦胧意境,又具宋词特有的细腻肌理。

上片「花院深疑无路通」起笔即造迷离之境。花院幽深本为实景,着一「疑」字则化实为虚,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之典,将现实空间转化为心理空间。「碧纱窗影下,玉芙蓉」二句,以纱窗滤光之虚影衬玉人容色之实相,光影交叠间,既见温庭筠「水晶帘里玻璃枕」的绮丽,又具李煜「想得玉楼瑶殿影」的空灵。五更钟声惊破梦境,「斜月小帘栊」以残月帘栊之实景,暗写《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虚情,时空定格处,正是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先声。

下片「楚梦冷沈踪」承上启下,用宋玉《高唐赋》典而反其意。楚王梦遇神女为欢会,此则「冷沉踪」三字将艳遇化为凄寂。「一双金缕枕,半床空」工对见巧思:金缕枕之华美与半床之寂寥形成物质丰盈与精神空虚的强烈反差,较之元稹「半缘修道半缘君」更显具象化张力。末三句「画桥临水凤城东」转写对方情境,暗合杜甫「今夜鄜州月」的对面写法。楼前秋柳,既实指离别季节,又虚化为人格化的憔悴意象,与上片「玉芙蓉」形成春秋代序的呼应,深得《楚辞》「惟草木之零落兮」的比兴精髓。

此词最妙在虚实转化的艺术辩证法。上片疑真疑幻的梦境书写,实为下片醒后孤寂的铺垫;下片「半床空」的实写,反照上片「玉芙蓉」的虚影。贺铸善以物质空间的阻隔(花院深、凤城东)映射心理距离的怅惘,更通过「枕」「柳」等日常物象的意象化处理,达成「即实即虚,亦真亦幻」的审美效果。其词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方能在尺幅之间,尽展相思的无限时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