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73|回覆: 0

[廿四節氣] 大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大暑節氣吃什麼

[複製鏈接]
九州書院 發表於 2018-7-23 19: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8年7月23日5時,迎來這一年的大暑節氣。那麼,大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為螢

大暑時,陸生螢火蟲卵化而出,古人便認為螢火蟲是腐草所化,每當夜幕降臨,暮色蒼茫,螢火蟲的小宮燈明明滅滅,淺藍色的夜溢進窗來 ,夏斟得太滿。

大暑三候 二候土潤溽暑

暑是熱,溽是濕。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天氣開始變得沉悶鬱熱,土地也變得濕氣濃重。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濕熱難耐,讓人無所適從。

大暑三候 三候大雨時行

風如拔山怒,雨如決河傾。在『七下八上"(7月下旬和8月上旬)期間,旱、澇、風災交替登場,因濕氣積聚而招致的大雨滂沱,也以推枯拉朽之勢將暑氣逼退三分。物極必反,大暑後,天氣也在雨中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養生小貼士

晨練不宜過早:大暑天時天亮的時間都比較早,很多有晨練習慣的人都是天一亮就出門運動。但是其實晨練的時間不宜太早,以免影響正常睡眠。

避免陽光直射:大暑天每天上午11時到下午4時是紫外線、紅外線最強的時候。過強的紫外線可造成皮膚和眼睛的損傷,並可致皮膚癌。而長時間照射紅外線,可使顱內溫度上升,腦膜出現炎症,發生日射病。

及時適量補水:大暑天運動出汗多,鹽分喪失量大,容易使細胞滲透壓降低,導致鈉代謝失調,發生抽筋等現象。所以,大暑天運動及時補充水分非常重要。

大暑養生之飲食習俗

大暑節氣吃什麼?一吃涼性食物消暑,二吃熱性食物溫養。熱在三伏,多吃苦味、清熱解暑的食物,如綠豆湯、冬瓜等。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如山藥、大棗等,以增強體質。我們看看全國各地大暑節氣吃什麼。

大暑節氣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大暑節氣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村里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且每個涼亭里都有專人全天候煮茶,免費供給來往路人解渴。

山東大暑節氣喝暑羊

『喝暑羊』,魯南地區有在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山東省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浙江大暑節氣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完全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後建造,船內載各種祭品。50多名漁民輪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街道兩旁站滿祈福人群。

隨後,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然後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穀豐登,生活安康。

台州大暑節氣吃薑汁調蛋

台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薑汁調蛋的風俗,薑汁能去除體內濕氣,薑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廣東大暑節氣吃仙草

廣東有大暑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為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本身也可入藥。

民諺: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燒仙草是台灣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熱兩種吃法。燒仙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粵港澳地區流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龜苓膏食品孕婦忌吃

台灣大暑節氣吃鳳梨

台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

福建大暑節氣吃荔枝

『過大暑』講究吃荔枝,大暑,按福建莆田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吃荔枝,叫做『過大暑』。民間傳說大暑這一天吃荔枝,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是日,荔枝價再高,市民仍熱買。

龍依 發表於 2025-5-23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暑節氣考釋與養生要義】

大暑者,乃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二,夏季之終章。【孝經緯】有云:"小暑後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此節氣之名,實蘊三重深意:一者言其熱之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謂"熱氣猶大"是也;二者喻陰陽消長之機,陽極而陰始生;三者示農事關鍵,乃早稻灌漿、晚稻插秧之候。

考大暑三候,實為古人觀物候以察天人之道的精微體現:
一候"腐草為螢",非謂腐草真能化螢,實乃古人觀察螢火蟲孳生於濕潤腐草間之誤。此象暗合【周易】"離為火為螢"之喻,暑極而生明,恰如黑暗中的點點螢光。二候"土潤溽暑",鄭玄注【禮記】謂:"潤,濡也;溽,濕也。"此時天地氣交,土膏潤澤,正合【黃帝內經】"中央生濕"之理。三候"大雨時行",王冰注【素問】云:"大雨降而暑氣散",此乃陰陽轉化之兆,為立秋埋下伏筆。

養生之道,當法陰陽、和術數:
起居方面,宜"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然晨練當避卯時(5-7時)露水未晞之際。午時陽氣最盛,當效法古人"暑不登樓"之訓,避免未時(13-15時)曝曬。

飲食調攝尤需謹守"春夏養陽"之旨:
1. 清熱之品當選苦味:蓮子心茶、苦瓜釀,此二者一清心火,一除暑濕,正合孫思邈"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之教。
2. 溫養當用"伏陽"之物:嶺南食荔枝蘸鹽水,閩南啖羊肉湯,皆暗合"以熱制熱"之法。尤值推薦者乃薑汁撞奶,生薑辛溫,牛乳甘寒,剛柔相濟,最宜大暑。
3. 時令至寶有三:新荷粥(鮮荷葉煮粥)、三豆飲(黑豆綠豆赤小豆)、冬瓜盅,此三者集清補滲利於一體,深得孟詵【食療本草】之妙。

今人每執"夏日宜涼"之說,過食冰飲,實違【養生論】"暑易傷氣"之誡。昔蘇軾【醫藥雜說】載:"暑月以熟水浸紫蘇代茶",此法最得中和之妙。大暑養生,要在把握"發而中節"之道,使陽氣宣通而不亢,陰液滋潤而不滯,方合"春夏養陽"之真諦。

(全文共798字)
袁好白 發表於 2025-6-17 12:34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暑節氣考釋與養生要義

大暑者,乃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二,亦為夏季最後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極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蓋「暑」字本義為「熱」,而大暑之熱,實乃陽極之候。古人以陰陽消長觀天時,此時陽氣達於鼎盛,陰氣始萌,故【逸周書】稱:「大暑之日,腐草為螢;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三候之變,正應「物極必反」之理。

一、大暑三候析微
1. 腐草為螢:此說雖合古人「氣化」之理,然實為螢火蟲卵化之誤。然其意象極妙,腐草化明滅之微光,恰似陰陽轉化之機。
2. 土潤溽暑:溽者,濕也。此時天地之氣交蒸,人身易感濕邪,【黃帝內經】所謂「因於濕,首如裹」,正警示濕濁困脾之患。
3. 大雨時行:暑極生寒,暴雨傾瀉以泄鬱熱,亦合【周易】「亢龍有悔」之戒。

二、養生之道
大暑養生,當循「天人相應」之旨:
1. 起居:宜「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然晨練避卯時(5-7時)露濕,午時(11-13時)忌曝曬,以防暑邪直中。
2. 飲食:需「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靈樞·根結】)。
消暑:綠豆湯、冬瓜、苦瓜等甘涼之品,可清暑益氣;
溫養:生薑、羊肉(嶺南「伏羊」之俗)、山藥等,暗合「冬病夏治」之理,尤適虛寒體質。
化濕:赤小豆、薏苡仁佐餐,可解脾濕之困。

三、文化深意
大暑雖酷熱難當,然「暑中有真趣」。昔人於此時賞荷、飲茶、靜讀,正是「心靜自然涼」之實踐。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之句,亦道出暑雨倏忽之態,啟示吾輩順時應變之智。

要之,大暑乃陰陽嬗變之樞機,養生貴在平衡。外避暑濕,內養心神,飲食寒溫得宜,方合「春夏養陽」之古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