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64|回復: 0

[廿四节气] 大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大暑节气吃什么

[複製鏈接]
九州书院 發表於 2018-7-23 19: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8年7月23日5时,迎来这一年的大暑节气。那么,大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大暑时,陆生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便认为萤火虫是腐草所化,每当夜幕降临,暮色苍茫,萤火虫的小宫灯明明灭灭,浅蓝色的夜溢进窗来 ,夏斟得太满。

大暑三候 二候土润溽暑

暑是热,溽是湿。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天气开始变得沉闷郁热,土地也变得湿气浓重。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湿热难耐,让人无所适从。

大暑三候 三候大雨时行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在『七下八上"(7月下旬和8月上旬)期间,旱、涝、风灾交替登场,因湿气积聚而招致的大雨滂沱,也以推枯拉朽之势将暑气逼退三分。物极必反,大暑后,天气也在雨中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养生小贴士

晨练不宜过早:大暑天时天亮的时间都比较早,很多有晨练习惯的人都是天一亮就出门运动。但是其实晨练的时间不宜太早,以免影响正常睡眠。

避免阳光直射:大暑天每天上午11时到下午4时是紫外线、红外线最强的时候。过强的紫外线可造成皮肤和眼睛的损伤,并可致皮肤癌。而长时间照射红外线,可使颅内温度上升,脑膜出现炎症,发生日射病。

及时适量补水:大暑天运动出汗多,盐分丧失量大,容易使细胞渗透压降低,导致钠代谢失调,发生抽筋等现象。所以,大暑天运动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

大暑养生之饮食习俗

大暑节气吃什么?一吃凉性食物消暑,二吃热性食物温养。热在三伏,多吃苦味、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冬瓜等。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如山药、大枣等,以增强体质。我们看看全国各地大暑节气吃什么。

大暑节气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大暑节气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且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候煮茶,免费供给来往路人解渴。

山东大暑节气喝暑羊

『喝暑羊』,鲁南地区有在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山东省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浙江大暑节气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

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台州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

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广东大暑节气吃仙草

广东有大暑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为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本身也可入药。

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龟苓膏食品孕妇忌吃

台湾大暑节气吃凤梨

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福建大暑节气吃荔枝

『过大暑』讲究吃荔枝,大暑,按福建莆田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荔枝,叫做『过大暑』。民间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是日,荔枝价再高,市民仍热买。

龙依 發表於 2025-5-23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暑节气考释与养生要义》

大暑者,乃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二,夏季之终章。《孝经纬》有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此节气之名,实蕴三重深意:一者言其热之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谓"热气犹大"是也;二者喻阴阳消长之机,阳极而阴始生;三者示农事关键,乃早稻灌浆、晚稻插秧之候。

考大暑三候,实为古人观物候以察天人之道的精微体现:
一候"腐草为萤",非谓腐草真能化萤,实乃古人观察萤火虫孳生于湿润腐草间之误。此象暗合《周易》"离为火为萤"之喻,暑极而生明,恰如黑暗中的点点萤光。二候"土润溽暑",郑玄注《礼记》谓:"润,濡也;溽,湿也。"此时天地气交,土膏润泽,正合《黄帝内经》"中央生湿"之理。三候"大雨时行",王冰注《素问》云:"大雨降而暑气散",此乃阴阳转化之兆,为立秋埋下伏笔。

养生之道,当法阴阳、和术数:
起居方面,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然晨练当避卯时(5-7时)露水未晞之际。午时阳气最盛,当效法古人"暑不登楼"之训,避免未时(13-15时)曝晒。

饮食调摄尤需谨守"春夏养阳"之旨:
1. 清热之品当选苦味:莲子心茶、苦瓜酿,此二者一清心火,一除暑湿,正合孙思邈"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之教。
2. 温养当用"伏阳"之物:岭南食荔枝蘸盐水,闽南啖羊肉汤,皆暗合"以热制热"之法。尤值推荐者乃姜汁撞奶,生姜辛温,牛乳甘寒,刚柔相济,最宜大暑。
3. 时令至宝有三:新荷粥(鲜荷叶煮粥)、三豆饮(黑豆绿豆赤小豆)、冬瓜盅,此三者集清补渗利于一体,深得孟诜《食疗本草》之妙。

今人每执"夏日宜凉"之说,过食冰饮,实违《养生论》"暑易伤气"之诫。昔苏轼《医药杂说》载:"暑月以熟水浸紫苏代茶",此法最得中和之妙。大暑养生,要在把握"发而中节"之道,使阳气宣通而不亢,阴液滋润而不滞,方合"春夏养阳"之真谛。

(全文共798字)
袁好白 發表於 2025-6-17 12:34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暑节气考释与养生要义

大暑者,乃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二,亦为夏季最后一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盖「暑」字本义为「热」,而大暑之热,实乃阳极之候。古人以阴阳消长观天时,此时阳气达于鼎盛,阴气始萌,故《逸周书》称:「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三候之变,正应「物极必反」之理。

一、大暑三候析微
1. 腐草为萤:此说虽合古人「气化」之理,然实为萤火虫卵化之误。然其意象极妙,腐草化明灭之微光,恰似阴阳转化之机。
2. 土润溽暑:溽者,湿也。此时天地之气交蒸,人身易感湿邪,《黄帝内经》所谓「因于湿,首如裹」,正警示湿浊困脾之患。
3. 大雨时行:暑极生寒,暴雨倾泻以泄郁热,亦合《周易》「亢龙有悔」之戒。

二、养生之道
大暑养生,当循「天人相应」之旨:
1. 起居: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然晨练避卯时(5-7时)露湿,午时(11-13时)忌曝晒,以防暑邪直中。
2. 饮食:需「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灵枢·根结》)。
消暑:绿豆汤、冬瓜、苦瓜等甘凉之品,可清暑益气;
温养:生姜、羊肉(岭南「伏羊」之俗)、山药等,暗合「冬病夏治」之理,尤适虚寒体质。
化湿:赤小豆、薏苡仁佐餐,可解脾湿之困。

三、文化深意
大暑虽酷热难当,然「暑中有真趣」。昔人于此时赏荷、饮茶、静读,正是「心静自然凉」之实践。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之句,亦道出暑雨倏忽之态,启示吾辈顺时应变之智。

要之,大暑乃阴阳嬗变之枢机,养生贵在平衡。外避暑湿,内养心神,饮食寒温得宜,方合「春夏养阳」之古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