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73|回覆: 2

[中醫理論] 夏季中醫養生調理很重要,名老中醫館鄭重推薦!

[複製鏈接]
+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7-19 22: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夏季中醫養生調理很重要,名老中醫館鄭重推薦!

夏季中醫養生調理很重要,有10多種排毒養生的小東西,特別適合夏季喝,幾塊錢就能買到。不僅便宜,還很管用,熱水一衝,喝就可以了,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中醫養生調理一定好好了解一下!

一、中醫養生調理之荷葉泡水

荷葉泡水

荷葉泡水

主要功能:荷葉具有平肝火以及清熱養神、清暑利濕以及保健作用。

1、降三高

荷葉泡水喝,對『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有不錯的改善,並且無副作用,適合長期飲用。

2、清暑利濕

炮製後的荷葉味微咸,屬於涼性特別適合夏季喝,具有清暑利濕的作用,對多種夏季常見病均有一定效果。

3、保健作用

荷葉泡水喝對肝、脾、胃、心臟都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老年人可以那它來作為日常飲品比較適宜。

二、中醫養生調理之食鹽泡水

食鹽除了調味使用外還具有消炎止痛

食鹽除了調味使用外還具有消炎止痛

主要功能:食鹽除了調味使用外還具有消炎止痛,鎮定護膚的作用。

1、面部控油

油性皮膚的朋友,每天在洗臉的時候加入適量的食鹽,輕輕的按摩幾分鐘,對油脂分泌過旺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緩解胃部不適

胃腸不適時,喝一杯淡鹽水,有效稀釋胃酸,抑制腸道致病菌群,很快就可以緩解不適。

3、止鼻血消炎

鼻出血後,可用棉棒浸濕鹽水塞進鼻孔中,同時飲用鹽水1杯,即可起到止血的功效,並且防止創面發炎。

三、中醫養生調理之枸杞泡水

枸杞有很好的抗衰老功效

枸杞有很好的抗衰老功效

主要功能:枸杞的保健養生功能很強,補身護膚,護肝養肝的作用。

1、防治糖尿病

枸杞能夠降血糖、軟化血管、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對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療效。

2、去除面部皺紋

枸杞有很好的養生抗衰老功效,泡水經常喝,可以延緩面部衰老,改善皺紋。枸杞所含的豐富多糖、維生素E、硒及黃酮類對皮膚抗氧化也有很好幫助。

3、護肝養肝

枸杞中的多糖對肝臟有着很好的保護作用,可以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促進肝損傷的修復,使肝功能正常運行。

四、中醫養生調理之檸檬泡水

檸檬水能緩解鈣離子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

檸檬水能緩解鈣離子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

主要功能:檸檬VC含量比較高,具有抗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1、預防高血壓

檸檬水能緩解鈣離子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可預防和輔助治療高血壓和心肌梗死。

2、痰多咳嗽

更鮮為人知的是,檸檬也能祛痰,且祛痰功效比橙和柑橘還要強。

3、預防腎結石

檸檬水中含有大量檸檬酸鹽,能夠抑制鈣鹽結晶,從而阻止腎結石形成,甚至可以使部分慢性腎結石患者的結石減少。

五、中醫養生調理之薄荷泡水

薄荷清涼潤肺

薄荷清涼潤肺

主要功能:薄荷清涼潤肺,具有提神解郁,消炎止癢等作用。

1、解乏解渴

薄荷水尤其適合運動後飲用,小小一杯就可以快速解渴,而且能夠幫助排除體內的廢物毒素。

2、預防口臭

薄荷葉,有健胃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力、抗衰延壽、清熱解乏等功效,還可以預防口臭,尤其對脾胃不和引起的口臭效果奇佳。

六、中醫養生調理之菊花泡水

菊花具有清肝明目

菊花具有清肝明目

主要功能:菊花具有清肝明目、保護視力、解毒消炎等作用。

1、預防感冒,咽喉腫痛

菊花、金銀花、茉莉花一起泡着喝,可清熱解毒,還能防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癰瘡等,常喝更可降火,有寧神靜思的效用。

2、恢復視力

平常泡一杯菊花茶來喝,能使眼睛疲勞的症狀消退,如果每天喝三到四杯,對恢復視力也有幫助,經常玩微信的朋友一定試試。

七、中醫養生調理之金銀花泡水

金銀花具有疏風止癢,殺菌利尿等作用

金銀花具有疏風止癢,殺菌利尿等作用

主要功能:金銀花具有疏風止癢,殺菌利尿等作用。

1、風熱感冒

對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身熱頭痛、心煩少寐、神昏舌絳、咽干口燥等有一定作用。

2、皮膚瘙癢

喝金銀花水可以消除皮膚瘙癢。身上有皮炎濕疹癬的朋友,平時多喝金銀花。

3、治拉肚子

金銀花對多種致病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八、中醫養生調理之蒲公英泡水

蒲公英泡水

蒲公英泡水

主要功能:具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對美容、消除炎症都有不錯的作用。

1、慢性胃炎

將蒲公英葉子還有豬肚清洗乾淨之後用水燉煮,豬肚軟爛之後服用,每天服用兩次,幾天就好。

2、祛斑淡斑

蒲公英中含有微量元素能改善面部色斑。

九、中醫養生調理之西洋參泡水

西洋參能夠很好的促進各種蛋白的合成

西洋參能夠很好的促進各種蛋白的合成

主要功能:西洋參具有滋陰補氣, 寧神益智的作用,適用於失眠、煩躁、記憶力衰退。

1、抑制癌細胞

西洋參能夠很好的促進各種蛋白的合成,對於身體抵抗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的抑制癌細胞的增長,起到抑制癌細胞的作用。

2、促進食慾

西洋參泡水喝之後,有促進食慾的作用,如果患有慢性疾病或者是腸胃衰弱的情況,服用西洋參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3、補血養血

西洋參還能夠有效的抑制動脈硬化的情況,同時還能夠很好的促進血液之中紅血球的生長,補血養血。

十、中醫養生調理之玫瑰花泡水

玫瑰花具有一定的減腰修身

玫瑰花具有一定的減腰修身

主要功能:玫瑰花具有一定的減腰修身,美膚的作用。

1、修身減腰

玫瑰花茶不愧為花茶中的極品,長期喝玫瑰花,可以解油膩,減少體脂肪的累積,同時還能補充植物纖維,讓身體漸漸纖瘦起來。

2、排毒去黑頭

玫瑰花具有一定排毒作用,長期喝皮膚更細膩,面部黑頭也會越來越少。

+
梅花 發表於 2025-4-15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夏季養生飲方五則闡微】

時值仲夏,陽氣外浮,陰氣內伏,【黃帝內經】有雲"夏三月,此謂蕃秀",當此天地氣交之際,養生尤重調理。今擇五物飲方,皆尋常可得之物,然配伍得宜,自有化濁滌煩之效,誠為暑月養生之良法。

一、荷葉飲
荷葉性平味苦,李時珍【本草綱目】謂其"生發元氣,裨助脾胃"。其清暑利濕之效,實因含荷葉鹼、蓮鹼等生物鹼,能調節血脂代謝。然需注意:鮮荷葉性涼,虛寒體質者當配伍生薑三片;炭制荷葉則性轉溫,適宜晨起空腹飲之。現代研究證實,其所含黃酮苷確有降壓之效,然須持續飲用月余方見其功。

二、淡鹽飲
食鹽咸寒,【食療本草】載其"解毒,涼血潤燥"。晨起淡鹽湯一盞,合乎"咸入腎"之理,能引火歸元。然濃度當控制在0.9%以下,過則反傷津液。至若外用法,乃取鈉離子滲透壓之理,可收斂皮脂腺,然敏感肌慎用。另須注意,高血壓患者夜間忌服鹽湯,恐擾動相火。

三、枸杞飲
枸杞甘平,孫思邈稱其為"天精",其多糖成分經實驗證實可提升肝細胞SOD活性。然須擇寧夏道地者,以酒潤透後沖泡,始能盡釋其效。陰虛火旺者當佐菊花三朵,以防助熱之弊。現代藥理學表明,其所含玉米黃素須油脂為引,故建議隔水燉煮片刻,較直接沖泡更利吸收。

四、檸檬飲
檸檬酸苦,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言其"能辟暑"。其所含檸檬烯有祛痰之效,然水溫宜60℃以下,過則破壞維生素P。建議連皮薄切,因橙皮苷多在白瓤之中。另需注意,胃酸過多者當佐以蜂蜜,空腹勿飲,免傷胃膜。

五、薄荷飲
薄荷辛涼,陳藏器謂其"通利關節"。所含薄荷腦可刺激皮膚冷覺感受器,故外洗能止癢。然其芳香走竄,久服耗氣,建議每飲三日停一日。孕婦及自汗不止者忌服。若與綠茶同煎,解暑效果尤佳。

此五飲雖簡,實寓"四氣五味"之妙。然須明辨體質:濕熱者宜荷葉,陰虛宜枸杞,氣鬱宜薄荷,痰濕宜檸檬,陽虛宜淡鹽。另需知"夏月伏陰在內",縱用清涼亦當佐以姜棗,此即【傷寒論】"春夏養陽"之微義。若能將息得宜,配合子午覺、避風露,則暑邪何由而入哉?
+
白宜步 發表於 2025-7-21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夏季養生飲饌要義芻議】

伏暑炎蒸之際,陰陽交爭,人體腠理開泄,最易為濕熱邪氣所乘。今觀貴館所列荷葉、食鹽、枸杞、檸檬諸法,確合【內經】"春夏養陽"之旨,然其間配伍法度、施用禁忌尤當辨明。老夫不揣淺陋,略陳管見如次。

一、荷葉飲之正源
荷葉載於【本草綱目】,其性苦平,專入肝膽二經。所謂"降三高"之效,實取其升清降濁之功。然需以霜後老葉為佳,新采嫩葉反致腹瀉。配伍宜佐陳皮三分以制其寒,若脾虛便溏者,當加炒白朮同煎。昔年葉天士治暑溫案中,每以鮮荷葉包六一散,最得清暑透邪之妙。

二、鹽水之用玄機
食鹽咸寒走血,【千金方】早有"晨啜淡鹽湯,通利三焦"之載。然今人所謂控油護膚,實乃【外台秘要】"鹽漿洗面方"之變通。需知鹽分濃度當在0.9%以下,過則反傷津液。至若胃痛飲鹽湯,僅適用於食積化熱之證,若虛寒胃痛誤用,猶抱薪救火也。

三、枸杞服食要訣
枸杞甘平,【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然今之栽培者多施化肥,藥力已非古時可比。所謂抗皺護肝之效,必得寧夏道地者,佐黃精九蒸九曬,方顯其功。另需申明:糖尿病證屬脾腎兩虛者方可用之,若燥熱內盛型反助火邪。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特誡"枸杞單服久服,令人腸滑",不可不察。

四、檸檬水之真詮
檸檬雖為舶來之物,然其酸收之性頗合"酸甘化陰"之理。然【溫病條辨】明言"酸味過重反斂邪",故暑天汗多者宜之,若兼外感初起或濕熱內蘊時,反成閉門留寇。更需切記:其酸性蝕齒,飲後當以清水漱口,蘇恭【唐本草】所謂"酸物傷齒,急漱可解"是也。

養生之道,貴在知常達變。上述諸法雖簡,仍需辨證而施。譬若荷葉之與藿香、食鹽之與飴糖、枸杞之與菊花、檸檬之與蜂蜜,配伍不同則功效迥異。伏願諸君勿執一法,當遵【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訓,方得養生真諦。

(全文共789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