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95|回复: 0

[中医理论] 中医中药:金匮肾气丸补肾效果比六味地黄丸好太多!

[复制链接]
仰望岐黄 发表于 2018-7-13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今天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听一个故事

学一个中成药

那是春节的时候了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因为我是中医大夫

难免会有亲戚咨询一番

……

晓东啊,你是学中医的,

给我看看病呗。

“姨,你哪里不舒服?详细说说”

“就是晚上总起夜,一晚上要去好几趟厕所,可烦了。还经常腰酸,腿脚也怕冷,我看电视养生节目了,说这是肾阳虚”。

我一听,这都自己能诊断了,该不会也自己买药吃了吧。

“之前吃过什么药吗?”

“吃了啊,补肾嘛,我还泡了中医中药药酒呢,我记得里面好像有肉苁蓉、仙茅、肉桂、巴戟天……但是,我怎幺喝了这药酒,不但没啥效果,咋还上火呢?嗓子疼,嘴里还起泡,是不是补的太过啦?”

我又感慨了,这些老人家就是喜欢看各类电视养生节目,还乱吃药。

看了看舌苔:舌淡、胖,苔白

把了把脉:脉象沉弱,尺部尤其明显,重按,脉还是偏细的

又看了一下小腿:袜子的勒痕很明显,小腿一按,就会出现一个小坑,这是浮肿了。

诊断了一番,也基本了解了病情,这是有明显的肾阳不足,但单纯的补肾阳是不够的,因为舌淡、脉细,说明肾阴血也不足。

所以,只是服用仙茅、肉苁蓉这类的补肾阳药,容易耗伤阴血,出现“上火”的内热表现。

这种情况,要“阴中求阳”,补肾气才是最重要的,就是“金匮肾气丸”的适应症。

但是,怎么跟老人解释这其中的机理呢?突然,看到厨房用来泡茶的水壶,有了!

“姨,你这病啊,是有肾阳不足的表现,没错,但不能单纯的用这些补肾阳的药物。”

“你看这煮水的茶壶,上面冒着的水蒸气,就好似中医里说的肾气,既有温热的特点,但里面还是有水液的。”

“茶壶里的水,就相当于肾阴,下面的火,就相当于肾阳,水足,火旺,才会有热气腾腾的水蒸气。如果你只是加大火势,不添水,那茶壶里的水就很快会耗干,它就不会产生温热的水蒸气了,没水了,壶底温度就会更高,就会出现类似你说的‘上火’的内热表现了。”

“喔!然后呢?”

“当然了,如果火势很小很微弱,也不会产生充足的水蒸气,类似于肾气不足,津液不能向上输布,就会出现口渴的症状。”

“但是喝水又缓解不了症状,因为肾的气化功能弱了,吸收不了,就会有越喝越渴,越渴越喝的感觉,这叫消渴。”

我就是啊,那怎么办?”

“治这种病啊,既要时时添水,就是中医说的填肾精、养肾阴;又要文火慢慢煮,即配伍少量补肾阳的药物;这样,水蒸气才会源源不断,也就是肾气充足,温煦之力强壮。这就是我们中医里说的‘阴中求阳’的道理”。

“肾气充足,气化功能恢复,腿脚怕冷、腰酸、浮肿、消渴,就会缓解。而且,肾气有固摄、封藏的功能,夜尿频多,男人的早泄,女子的月经淋漓不尽、带下量多,都和它有关。”

“噢!我好想有点明白了…… ”

我喝这药酒,相当于火加的太大,而且还没添水!我该吃啥药?

要吃“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

“对,金匮肾气丸!”

说着,

我就把金匮肾气丸的组成写在了纸上:

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制附子。

“这些药都是干啥的,能治我这病吗?”

“这个中医中药方子里,重用的是地黄,通常用熟地黄,它就是一味养阴血、填肾精的主药,相当于‘水’,还配合了山茱萸、山药,补肝脾,益精血,是著名的‘三补’,地黄补肾、山茱萸补肝、山药补脾。

茯苓、泽泻,利水消肿,牡丹皮活血,是著名的‘三泻’,活血、利水,共同调节水液的疏泄。

方中加入了少量温肾助阳的附子,温阳通脉的桂枝,也有用肉桂的,相当于‘火’。

“少量的补阳药配合大队的滋阴药,目的就是阴中求阳,微微生火,鼓舞肾气。”

“这药,药店有卖的吗?”

“有,不过现在市面上有的金匮肾气丸,里面加了牛膝、车前子,其实是济生肾气丸的组成,加强了活血、利水消肿的作用。”

“姨,听的明白吗?这补肾中药是补肾助阳的,关键是在补肾气。”

“你别把它随便推荐给那些‘肾虚’的人,手脚发热、盗汗、舌红、少苔,这种肾阴虚的人是不能吃这个补肾中药的。”

“嗯嗯,好像懂了。”

“我先把方子收起来了,来来来,喝茶,喝茶”

半夜遛腿 发表于 2025-7-3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之辨》
(依《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理法析义)

案主所述之症,乃典型肾阳式微兼阴血不足之候。观其夜尿频仍、腰膝冷痛、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弱、下肢浮肿,此皆《金匮要略》"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之肾气丸证;而药酒温补反生口疮咽痛,恰合《景岳全书》"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戒,足见辨证未明阴阳互根之妙。

金匮肾气丸(即崔氏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之别,首在立方旨趣:
1. 组方配伍
肾气丸以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为基,佐附子、桂枝各一两,泽泻、茯苓、丹皮各三两,暗合"少火生气"(《内经》)之旨。六味丸纯然滋阴,如张景岳所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二者一阴一阳,本无高下之分,惟证候异耳。

2. 病机对应
肾气丸所治乃"肾气不足,气化失司",其小便不利、浮肿、畏寒等症,皆因命门火衰不能蒸腾津液,恰如案主以茶壶喻气化之理甚当。六味丸则针对真阴亏耗之潮热盗汗、舌红少苔,此即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与"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两大法门的具体体现。

3. 误治之因
患者自服温阳药酒而现燥热,实因未识"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朱丹溪语)。肉苁蓉、仙茅等品性温燥,若乏熟地、山茱萸等滋阴药相佐,必如《医贯》所言"孤阳不生,独阴不长"。肾气丸中附子、桂枝用量仅占全方1/8,正是遵"阴中求阳"法度。

临证要点:
肾阳虚者多见"寒、湿、肿"(如案主下肢按之凹陷),必参舌脉,若舌淡胖有齿痕,脉沉迟弱,方可投肾气丸。
阴虚火旺者则现"热、燥、红"(舌红少津,脉细数),当用六味丸。二者虽皆言"补肾",实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结语:
仲景制肾气丸,妙在"于阴中微微生火",较之后世纯阳峻补之剂,更合"阴阳互根"大道。今人但知六味丸滋阴、肾气丸助阳,而不解其配伍精义,遂有优劣之妄判。学者当知:药无高下,证有攸归,辨证精确,方能效如桴鼓。

(按:本案若兼口渴多饮,可参《金匮》肾气丸治消渴条文,然须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相鉴别,此另涉三消辨证,兹不赘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