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17|回覆: 0

[詩詞講座] 不問蒼生問鬼神·賈生借諷晚唐帝皇昏庸

[複製連結]


▲點擊上方音頻,聽主播朗讀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生

唐代: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漢文帝求賢,宣示召見被貶臣子。賈誼才能,確實高明無人能及。只是空談半夜,令人扼腕嘆息。文帝盡問鬼神之事,隻字不提國事民生。

賈生:指賈誼(前200—前168),西漢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許多重要政治主張,但卻遭讒被貶,一生抑鬱不得志。

宣室:漢代長安城中未央宮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賈誼曾被貶謫。

才調:才華氣質。

可憐:可惜,可嘆。

虛: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對方。

蒼生:百姓。

問鬼神: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漢文帝接見賈誼,『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

這是一首托古諷時詩,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詩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卻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能任賢,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詩寓慨於諷,諷刺效果頗好。

趙科技法 發表於 2025-7-11 00:52 | 顯示全部樓層
【賈生】詩箋:李商隱托漢諷唐的士人悲歌

李商隱【賈生】一詩,歷來被視爲託古諷今之傑作。此詩以漢文帝宣室夜召賈誼問鬼神事爲切入點,實則以凝練筆法刺晚唐帝王之弊,其藝術手法與思想深度皆值得深入剖析。

一、史事與詩筆之張力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文帝「問鬼神之本」,本爲史家實錄。然義山獨具慧眼,抓住「前席」與「問鬼神」之細節對比:文帝雖「虛前席」示禮賢下士之態,所詢卻非治國安邦之策。此種「求賢」與「用賢」的悖反,恰構成絕妙反諷。錢鍾書【談藝錄】謂此詩「以小事見大旨」,正在於將歷史細節轉化爲政治隱喻。

二、晚唐語境之投射
唐自憲宗始,帝王多惑於方術。武宗好道術餌丹藥,宣宗亦「頗好神仙」(【舊唐書】)。詩中「不問蒼生」四字,實刺中晚唐兩大痼疾:一則帝王沉迷長生之術而荒廢朝政,二則宰輔之才不得其用。賈誼【治安策】所陳諸侯、匈奴、制度諸事,恰與晚唐藩鎮、邊患、吏治諸弊形成歷史迴響。清人馮浩【玉溪生詩箋注】云:「借漢文以諷時主,詞若嘆羨,意實箴規。」

三、詩藝之三重轉進
1. 結構之轉:前二句鋪陳「求賢」盛況,後二句驟轉「問鬼」之謬,形成強烈反差。
2. 情感之轉:「可憐」二字由頌轉譏,黃周星【唐詩快】評曰:「『可憐』乃冷語刺骨。」
3. 時空之轉:漢宮夜半與晚唐丹爐,通過「鬼神」意象完成古今疊印。

四、士人精神之映照
賈誼「可爲痛哭者一,可爲流涕者二」(【治安策】)的憂患意識,實爲李商隱自我寫照。唐彥謙【題李商隱】云:「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此詩表面諷君,內里亦寄寓寒士「才調無倫」卻「虛前席」的集體困境。

結語:此詩之妙,在「以漢爲鏡」而不著痕跡。二十八字中,既有史家之識,復具詩家之怨,更見儒者之忱。今人讀之,猶覺其「鬼神」之間,迴蕩著千年士人對「蒼生」之問的永恆期待。

(全文798字)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7-13 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賈生】詩解與晚唐政治隱喻考析

李商隱【賈生】一詩,表面詠史,實則諷今,誠爲晚唐政治諷喻詩之典範。此詩以漢文帝宣室夜對賈誼之典,曲筆勾勒晚唐帝王荒政求仙之態,其藝術手法與思想深度皆值得深入剖析。

一、史事與詩意的雙重構建
詩中"宣室求賢"四字,已暗含反諷。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文帝雖"前席"傾聽,所問卻非治國安邦之策,乃鬼神祭祀之事。詩人刻意選取這一細節,以"虛前席"之"虛"字點睛,既寫文帝移席近前之狀,更暗指其求賢誠意之虛。賈誼【治安策】中"可爲痛哭者一,可爲流涕者二"的濟世之策,在此夜半對話中竟無一語及之,此即"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深刻反諷。

二、晚唐政治的現實映射
考之晚唐史實,自憲宗始,諸帝多沉溺道教長生之術。武宗會昌年間大建望仙台,宣宗大中朝更以"餌藥"著稱。李商隱曾作【漢宮詞】"青雀西飛竟未回",直指帝王求仙之妄。本詩中"鬼神"之問,實爲晚唐宮廷崇道風氣的文學投射。詩人將漢文帝與晚唐諸帝並置觀照,形成跨越八百年的歷史對話,其批判力度較直陳時弊更爲深刻。

三、詩藝結構的精微處
全詩二十八言,卻構成三重轉折:首句鋪陳求賢之誠,次句極贊賈生之才,至第三句"可憐"陡轉,終以"不問"句揭破實質。這種"揚—抑"結構,與杜牧【過華清宮】"一騎紅塵妃子笑"異曲同工。尤值得注意的是"夜半"意象,既寫實指,又隱喻政治昏暗,與李商隱【瑤池】"八駿日行三萬里"中的時空錯位手法遙相呼應。

四、士人精神的詩性表達
賈誼之典在唐代詩中頻現,如劉長卿"賈誼上書憂漢室",杜甫"賈生慟哭後"。然李商隱別出心裁,不寫賈生痛哭,而寫文帝荒唐,將批判矛頭直指決策階層。這種"借漢諷唐"的書寫策略,既規避了文字之禍,又深化了歷史反思。結句"不問蒼生"四字,實爲晚唐士人對"致君堯舜"理想破滅的集體喟嘆。

要之,此詩以史爲鏡,以諷爲體,在二十八字中完成了對帝王荒政的文學審判。其價值不僅在於藝術成就,更在於延續了【詩經】"主文譎諫"的諷喻傳統,成爲中國古代政治詩的重要範本。今日讀來,猶見詩人燭照歷史的深刻洞察力。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