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65|回復: 1

[诗词讲座] 清平乐辛弃疾·晏殊,人面不知何处去,溪头卧剥莲蓬

[複製鏈接]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历代文人以此作为词牌名,或写归隐生活之趣,或写离别怀人之感,又或是触景生情,排解忧思。三千繁华,看淡即是烟云,只留下一丝淡淡的情思。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五代】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宋代】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宋代】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宋代】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唐代】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宋代】陈师道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

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

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清代】纳兰性德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

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

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宋代】晏殊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宋代】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丁映文 發表於 2025-4-10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清平乐》词牌源流与审美意蕴考析

《清平乐》作为唐教坊曲之遗韵,其名源出汉乐府"清乐"、"平乐"二调,实为唐宋词调中极具审美张力的词牌。观诸家所作,虽同调而异趣,各臻其妙,诚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以境界为最上"。

辛弃疾《村居》一词,以白描手法勾勒江南田园之趣。"溪头卧剥莲蓬"五字,童子天真之态跃然纸上,与陶渊明《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异曲同工。此中"亡赖"二字尤妙,化贬为褒,尽得方言神韵。稼轩以武人作婉语,正是苏轼所谓"郊寒岛瘦"之外的第三种境界。

晏殊三阕《清平乐》,最见北宋雅词本色。"人面不知何处"暗用崔护典故,然较之原诗"人面桃花"的直露,更显含蓄蕴藉。其"红笺小字"一阕,将尺素传情之难状写得缠绵悱恻,与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遥相呼应。至若"金风细细"之句,则开后来李清照"守着窗儿"之先声,以细微物象见天地秋心。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之喻,实承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而来,然以词体出之,更显婉转。纳兰性德"懊恼隔帘幽梦"之句,可谓后主词心在清代的回响。二者皆善以具体意象状抽象愁思,正合《文心雕龙》"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之旨。

历代《清平乐》佳作,大抵不离"清空"与"绮靡"二脉。李白"乱把白云揉碎"显盛唐气象,晏几道"枝枝叶叶离情"见北宋精工,至李清照"赢得满衣清泪"则尽显南渡词人沉郁。一词牌而容众格,恰如孙麟趾《词径》所云:"词之调如人之腔调,同一声口而性情各别。"

今人读此,当知词牌非仅格律外壳,实为情感容器。诸家借同一形式抒写百态人生,正是中国韵文"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真谛。词中溪头莲蓬、砌下落梅、银屏微寒等意象,皆成千年文脉中的文化密码,待解人细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