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38|回覆: 1

[中藥大全] 黃芪到底補哪裡的氣?誰都能吃嗎?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7-10 11: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大多數人認為黃芪補氣,卻不去關注黃芪到底補哪裡的氣,是補肺氣?還是肝膽之氣?還是脾胃之氣?是補表之氣?還是補里之氣呢?幾乎沒有人深究,只是盲目使用。其實,黃芪是有其獨特的功效,不單是補氣那麼簡單。

黃芪,味甘、微溫,無毒

其根莖獨上獨下,其根有三成,中間黃,次一層是白色,最外層為褐色,三層界限分明清清楚楚地向我們展示了它的獨特功效:

直入中土行三焦調和營衛之氣。其根中間黃為脾土之色,次外層白色為肺金之色,最外層褐色為心火之色,肺主一身之氣,一身之氣在表的運行叫衛氣,心生血,主血脈,血脈在表的運行叫營血,然營衛氣血的生成和運行依賴於三焦之氣,而三焦之氣出自脾土。也就是說,三焦之氣有助於脾土化生氣血且運行氣血到周身上下,脾土化生氣血反過來也滋養三焦之氣,給三焦之氣輸入能量。

那麼,何謂三焦?三焦有上、中、下,我們看看它們各自的作用:

1、上焦出於胃上口,貫膈,並咽,布胸中,以發呼吸而行營衛,是為中氣。說的通俗些,上焦與胃相連,其管轄的部位為胸中,胸中為中氣的地盤,中氣的作用就是運行營衛之氣,也就是說,上焦助其運行營衛之氣。因此有了黃芪治療中氣下陷的說法;

2.、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泌糟柏蒸津液,上注於肺,乃化為血。說的是,中焦也和胃相連,吸收水谷之氣,胃得到中焦之氣的幫助開始把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腐熟轉化為津液,上交給肺就化生為血了,也就是說,中焦助其化血;

3.、下焦別迴腸,濟泌別汁,注於膀胱,是為衛氣。說的是,下焦把剩下的糟柏通過迴腸進入大腸排泄出去,把我們喝進去的水分別清濁之後,下交於膀胱,膀胱的水被氣化後生成衛氣。也就是說,下焦助其化氣。因此,有了黃芪補氣的說法。

這樣看來,衛氣出自下焦,營血出自中焦,上焦運行營衛氣血於周身上下。所以,三焦為營衛之本,脾胃之蒸腐變化,又為三焦之本。黃芪就作用於此,助脾土行三焦利營衛,可謂一氣呵成。當周身氣血的運行不暢或氣血不足來自於三焦之氣不足時,這就是運用黃芪的時機了。

這也說明了黃芪重在補三焦之氣以行營衛中氣,只治脾之標病(脾主肌肉,脾主四肢),並不治脾之本病(脾之陰陽本虛)。倘若脾氣本身不足被寒濕占據引起的腹瀉、四肢冰冷等,則不是黃芪的治療範圍了;

這個時候可以試試艾灸,

又如,傷寒汗多亡陽,屬陰寒之氣盛逼迫陽氣外泄,必以附子振其陽氣,陰寒之氣被驅趕,汗就止了,這也不是黃芪的治療範圍了;又比如,桂枝也調和營衛之氣,但其的功效只是通營衛逐營衛之邪,沒有補充營衛之氣的功效,而黃芪通營衛重在補營衛以逐營衛之邪。

最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黃芪雖有健脾土的作用,那是在脾土中氣無堵塞的情況下,若是脾土有寒濕或胃中有燥熱則不是黃芪的治療時機了,所以『胃家實』不可用,『胃家實』也就是胃腸有躁屎,也就是實熱型的便秘。還有就是本身陰虛(津液虧乏或者水、血不足)的人當以補虛為主,這也不是黃芪的治療範圍了。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黃芪不但補氣血還補中氣通營衛,其重點作用於三焦,補三焦之氣;雖健脾,但只治脾之標病,不治脾之本病。陰盛陽虛者慎用,陰虛陽盛者禁用!

你我成成 發表於 2025-5-1 23:43 | 顯示全部樓層
【黃芪補氣機理與臨證應用芻議】

黃芪補氣之功,誠如【神農本草經】所載"補虛,小兒百病",然其作用機理實有深意。觀歷代本草,黃芪味甘微溫,其補氣特性非泛泛而論,乃具明確歸經與作用層次。

一、黃芪補氣之定位
1. 三焦氣化樞機
黃芪所補之氣,首在斡旋三焦氣化。其根系三層結構正應"三焦"之象:中央黃者入中焦脾土,白皮者通上焦肺氣,褐表者達下焦命門。李東垣【脾胃論】云:"三焦者,元氣之別使",黃芪正是通過激發三焦氣化功能,實現"一氣周流"之效。

2. 營衛生化之源
其補氣機制體現於:
上焦:推動宗氣運行,改善胸中大氣下陷(如補中益氣湯證)
中焦:助胃納腐熟,促進津液化血(如當歸補血湯配伍)
下焦:溫煦膀胱氣化,強化衛氣生成(如玉屏風散組方)

二、臨證應用禁忌
1. 適用證候
表虛自汗(配防風)
中氣下陷(配升麻柴胡)
瘡瘍潰久不斂(配當歸)

2. 禁忌人群
陰虛陽亢者(脈細數、舌紅少津)
濕熱蘊結者(苔黃膩、脘痞)
表實邪盛者(外感初起、惡寒無汗)

三、使用要點辨析
1. 生炙之別
生黃芪偏走表固衛,炙黃芪長於補中益氣。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強調:"黃芪之性,尤善通血脈",此指生品而言。

2. 配伍精要
配人參補元氣
伍白朮健脾氣
合桂枝通陽氣

結語:黃芪乃"補氣之長",然須明其補三焦之氣、行營衛之能的特性。臨床應用當遵"有是證用是藥"原則,不可執一而論。若遇脾陽衰微、寒濕困中之證,當以附子理中輩為治,此正合【本草正義】"黃芪補益,專走表分"之論。
愚山老鬼 發表於 2025-7-14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黃芪補氣之樞要與應用禁忌】

黃芪補氣之功,世所共知,然其樞要在於"通三焦以利營衛"。考【神農本草經】言黃芪"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其效驗皆與三焦氣化相關。今就經典文獻與臨床實踐,析其機理如下:

一、黃芪補氣之定位
1. 三焦氣化樞機
黃芪所補非單純某髒之氣,乃是通過燮理三焦氣機以達"一氣周流"之效。觀其斷面三層色象:
黃芯應中焦脾氣(甘溫入脾)
白層應上焦肺氣(色白入肺)
褐皮應下焦命門(色褐入腎)
此正合【內經】"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之論,其補氣機制在於激活三焦"如霧、如漚、如瀆"的氣化功能。

2. 營衛生化之源
【靈樞·營衛生會】明言:"營出中焦,衛出下焦"。黃芪通過:
助中焦腐熟水谷(促進營血生成)
促下焦氣化水液(加強衛氣布散)
利上焦宣發肅降(推動氣血輸布)
此即李東垣所謂"黃芪既補三焦,實衛氣,與桂同功,特比桂甘平不辛熱為異耳"。

二、應用指征與禁忌
1. 適宜證候(標病為要)
肌表不固:自汗、瘡瘍潰久不斂
清陽下陷:內臟下垂、久瀉脫肛
營衛不和:反覆外感、肢體麻木
此皆屬三焦氣化失司所致氣血運行障礙,恰如【本草求真】所言:"黃芪味甘性溫,質輕皮黃肉白,故能入肺補氣,入表實衛,為補氣諸藥之最。"

2. 使用禁忌(本病勿施)
陰寒內盛:舌淡胖有齒痕、脈沉遲者,此脾腎陽虛之本虛,當用附子理中湯
濕熱壅滯:苔黃膩、脘痞腹脹者,恐助濕生熱,需合蒼朮、黃柏
表實邪盛:外感初起惡寒無汗,誤用則閉門留寇

三、經典配伍法度
1. 補上焦:合麥冬、五味子(生脈飲意)
2. 健中焦:配白朮、茯苓(四君子湯法)
3. 溫下焦:佐肉桂、補骨脂(右歸丸思路)

四、現代應用啟示
今人用黃芪多囿於"補氣升壓"之淺見,實則:
高血壓屬肝陽上亢者忌用
糖尿病見陰虛燥熱者慎投
免疫亢進類疾病需配伍清熱藥

結語:黃芪乃"氣藥中舟楫",善通三焦之道路。用得其宜,如順風舉帆;妄投濫用,則南轅北轍。明乎此理,方可不負先賢"補藥之長"的美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