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74|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楷書的拳參差之美!

[複製鏈接]
書法超市 發表於 2018-7-10 09: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漢字都有其特定的形態。筆畫的長短疏密、偏旁的大小高低,都有一定的安排處置,這就叫做間架結構。雖然書法形態萬千,書家風格不同,但總離不開一個法度,總有規律可尋。

參差之美,是指字的筆劃之間參差所產生的形式美感。參差之美一般表現在字的外部,它有一個前提,就是參差的組筆劃必須內部先做到或縱向、或橫向、或斜向等基本均勻之後才能實現外部的參差之美。參差中有:上參差、下參差、左參差、右參差、內參差和多向參差等。如:

『此』字,有縱向均勻,上參差之美

『此』字,有縱向均勻,上參差之美

『此』字,有縱向均勻,上參差之美

『澗』字, 有橫向、縱向均勻,下參差之美

『澗』字, 有橫向、縱向均勻,下參差之美

『澗』字, 有橫向、縱向均勻,下參差之美

『謂』字,有橫向、縱向均勻,左參差以及下參差和內參差之美

『謂』字,有橫向、縱向均勻,左參差以及下參差和內參差之美

『謂』字,有橫向、縱向均勻,左參差以及下參差和內參差之美

『胼』字,有橫向、縱向均勻,右參差以及下參差和內參差之美

『胼』字,有橫向、縱向均勻,右參差以及下參差和內參差之美

『胼』字,有橫向、縱向均勻,右參差以及下參差和內參差之美

歐體楷書入門教程:字體結構

視頻來源於網絡

『譯』字,有橫向、縱向均勻,左、右、內、下參差之美

『譯』字,有橫向、縱向均勻,左、右、內、下參差之美

『譯』字,有橫向、縱向均勻,左、右、內、下參差之美

『物』字,有斜勢統一,內參差之美

『物』字,有斜勢統一,內參差之美

『物』字,有斜勢統一,內參差之美

『精』字,有橫向、縱向均勻,上、下、左、右、內參差之美

『精』字,有橫向、縱向均勻,上、下、左、右、內參差之美

『精』字,有橫向、縱向均勻,上、下、左、右、內參差之美歐體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創作的一種楷書字體,其特點是方圓兼施,以方為主,點畫勁挺,筆力凝聚。既欹側險峻,又嚴謹工整。欹側中保持穩健,緊湊中不失疏朗。

孫過庭【書譜】論書法云:』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還說,』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

有些學書者缺乏』初學分布,但求平正『,直奔』險絕『去了,從險絕開始,最終難以』復歸平正『;也有些人只求平正,沒有『既知平正,務追險絕』的意識,把平正寫成了平庸;這兩種偏執都是學書者的大忌。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局部

書法大家的作品,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技巧絕招不外露,就像一個武林高手,從不張牙舞爪,這就是中國藝術的美學特點:君子藏器,講究含蓄。很多人覺得歐體工整適合初學,其實歐體不僅僅是工整,更厲害的是它的險絕,歐體的美需要細心品味。

請看圖▼

書法大家的作品

書法大家的作品

這就是中國藝術的美學特點

這就是中國藝術的美學特點

『微』的斜文旁因為撇捺筆左移

『微』的斜文旁因為撇捺筆左移

『微』的斜文旁因為撇捺筆左移,上下兩部分沒有完全對正,屬於斜戴帽,有點像二流子,你不要因為歐陽詢寫字一本正經,有時挺幽默的。這樣的還有『本』字等等。

這樣的還有『本』字

這樣的還有『本』字

『事』的豎畫並不平分橫畫和口部

『事』的豎畫並不平分橫畫和口部

『事』的豎畫並不平分橫畫和口部。

『勞』的上部兩個『火』大小不一

『勞』的上部兩個『火』大小不一

『勞』的上部兩個『火』大小不一,都向左斜。

『武』點內顧收筆出鋒

『武』點內顧收筆出鋒

『武』點內顧,收筆出鋒。

『克』口部壓扁,傾斜,下部左收右放

『克』口部壓扁,傾斜,下部左收右放

『克』口部壓扁,傾斜,下部左收右放

懷

懷『右旁上下錯位

勒

』勒『字左部左傾,右部右傾,整體平衡

無

『無』下部四點變三點,行書寫法,增添活潑性

臨

『臨』右旁左傾,靠在左旁,像人一樣相互依靠。

長

『長』的下部有意識的向右移,上下豎正對,出人意料。

安

『安』寫的太危險了,向左傾斜。

彭侵李 發表於 2025-7-1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楷書結體參差之法度與境界】

楷書結體之妙,誠如休竹客君所言,在於"參差"二字。然此參差非雜亂無章之謂,實乃"和而不同"之美學境界。余觀歷代書論,參差之美實為結字三昧,今試以歐陽詢【三十六法】為本,參以唐人尚法之精神,為諸君剖判其要。

一、參差之本在於勻勢
昔人論書謂"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此語道破參差玄機。觀所示"此"字,縱向四豎如列戟,長短錯落而筆勢貫通;"澗"字三點水作階梯狀遞降,與右部橫畫形成韻律呼應。此皆先求內部筆勢均勻,而後外顯參差之妙,正所謂"不齊之齊"(包世臣【藝舟雙楫】語)者。

二、多維參差之相生
細究諸例字,"謂"字左旁"言"部上縮下伸,與右部"胃"形成左參差;"胼"字右旁"並"部末筆下探,與左旁"月"構成右參差。尤妙在"譯"字,左右部件如賓主揖讓,上部齊平而下部參差,暗合【九勢】"遞相映帶"之理。此皆得歐陽詢"四面停勻,八邊具備"之真傳。

三、險絕與平正之辯證
孫過庭"平正—險絕—平正"三階段說,實為參差美學之修行次第。今人多昧於此,或如所示"物"字斜勢過甚而失中宮,或如"精"字各部爭勝而氣脈斷絕。須知歐體之妙,正在"似欹反正"(項穆【書法雅言】評語),如危崖千仞而根基穩固。學者當從【九成宮】入手,先求橫平豎直,再悟穿插避就,終得"人書俱老"之境。

結語:參差非目的,乃手段也。昔張懷瓘【玉堂禁經】云:"結構圓備如篆法,飄揚灑落如章草,兇險可畏如八分。"楷書參差之美,實兼三者之長。願諸君勿徒追形式之變,當涵泳於晉唐法帖,以筆墨參悟陰陽開合之道,方得書學真諦。
馬食木甸呈 發表於 2025-7-29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楷書結體參差之法度與境界】

拜讀休竹客先生所論楷書參差之美,深契書道三昧。余不揣譾陋,試以唐人歐陽率更【三十六法】為綱,輔以永字八法之要,略陳管見。

參差之法,實肇端於秦漢篆隸。觀【嶧山碑】之"帝"字,上密下疏;【禮器碑】之"陽"字,左斂右展,皆得參差之妙。至魏晉鐘王,乃將此法化入真書。王右軍【樂毅論】"海"字三點錯落,【黃庭經】"虛"字上下欹側,皆見匠心。唐人承此遺緒,歐公【九成宮】"醴泉"二字,左高右低;顏魯公【多寶塔】"佛"字,右肩聳起,俱得參差之致。

今觀所示諸字,"此"字豎畫長短相間,如竹林新篁;"澗"字水旁三點參差,似清泉漱石。尤妙在"譯"字,左"言"旁上提,右"睾"部下伸,恰如黃山谷所謂"長年盪槳"之喻。此皆暗合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中"避就"、"穿插"之要訣。然參差非任意為之,當如孫過庭【書譜】所言"違而不犯,和而不同",須在平正中求變化。

今之學書者,常見兩失:或如先生所言,未及平正先求險絕,致使結體渙散;或拘泥勻整,如算子排列,全無生氣。昔文徵明八旬猶日臨【千文】十遍,董其昌雲"作書須熟後生",正道出由法度入、從法度出之理。

楷書參差之妙,要在"似欹反正"。如歐體【皇甫誕碑】"參"字,三撇長短各異,而重心穩若泰山。此即張懷瓘【書斷】所謂"纖穠得體,剛柔互濟"之境。學者當先求點畫精嚴,次究間架平衡,終得參差自然。譬如撫琴,先正宮商,後求抑揚,終至弦外之音。

今睹先生所示範字,筆筆有來歷,字字見傳承。若能參以智永【真草千字文】之勻淨,合以褚遂良【雁塔聖教序】之靈動,則楷法參差之道,庶幾得之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