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51|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如果懂方法,书法其实没那么难

[複製鏈接]
书法超市 發表於 2018-7-8 22: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书法有其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魅力

书法有其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魅力

书法有其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魅力。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带给人赏心悦目的同时,还能让你从中品味到各种美的意境:

它仿佛是一幅高深的国画,

你可以从中看到雄强崎岖或是温和典雅;

它仿佛是一曲优美的音乐,

你可以感觉到的抑扬顿挫或是悠扬婉转;

它仿佛是一支流动的舞蹈,

你可以从静态的文字中看到笔墨的舞动;

……

书法艺术,作为东方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是专属于东方文明的奇葩。他古老,古老得犹如远古的图腾;它新奇,至今依然在每个书家的笔下日新月异;它写实,具象得如化石上的古老生物;它抽象,抽象得如符号中的符号。

唐 怀素〖自叙帖〗

唐 怀素〖自叙帖〗

唐 怀素〖自叙帖〗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十岁出家为僧,少时在经禅之瑕,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焦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

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了一起,名为『笔冢』。他性情疏放,锐意草书,却无心修禅,更饮酒吃肉,交结名仕,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以『狂草』名世,『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法度具备。』(节选〖中国书法鉴赏〗)

东方美学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重含蕴而不重直露,重神似而不重形似,重情韵而不重理性。这一切美学原则,在书法艺术上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所以几千年来,中国书法艺术不但是文人墨客抒情寄兴的最好方式,同时也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空前的欢迎,一直对国人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品德修养起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

但多数人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书法欣赏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还是我们提高书写水平的前提条件!

会看才可能会写,看不懂是不可能写好字的,这也是很多人练了好多年,书法水平还是难以再上一个台阶的原因。

中国书法艺术不但是文人墨客抒情寄兴的最好方式,

中国书法艺术不但是文人墨客抒情寄兴的最好方式,

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和鉴赏书法,对于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年轻一代来说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让你从欣赏书法的入门水平一步步提升到高层次的鉴赏水准,也让你的书法创作水平突飞猛进。

唐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唐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唐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从中可以看到他加强用腕力,中锋用笔,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雁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而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结体上则方正端庄,稳健厚重;在布白上以行密取气势,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格,变法出新意,以雄浑创造了颜体。

颜真卿是大器晚成的书法家,其『颜体』的初步形成是在『安史之乱』期间,此时他大约50岁,而楷书真正的成熟,几乎已近60岁,因此颜真卿的书法可分为3个时期;50岁前早期,50岁之后至65岁前为中期,65 岁后为晚期。(节选〖中国书法鉴赏〗)

笔画的力量感、节奏感、立体感;

单字的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

整行的上下承接、呼应连贯;

整体的参差错落、变化多姿;

书写者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

当站在一个参透书法奥妙的高起点上,你会发现学习书法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练习也将变得事半功倍。

对正在学习书法的人来说,这套书图文并茂,通过名家的品赏指点,让学习者从枯燥的笔画练习中解脱出来,真正懂得欣赏书法的博大精深和精妙之所,从内心深处燃起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南丘 發表於 2025-3-27 19: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道法要兼怀素笔髓启》

书道之难,不在形迹而在神髓。今人每叹习字之苦,实未得法要耳。昔张长史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势,怀素见夏云奇峰悟草书三昧,皆证艺道相通之理。

观怀素《自叙帖》,其笔走龙蛇之态,恰合"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之喻。蕉叶书痕、漆盘穿穴,非独言勤苦,实示"万物皆备于我"之境。当其酒酣兴发,腕底风云骤起,墨池飞出北溟鱼,恰是"损有余补不足"的天道流行。

习书三昧:
一曰"取象"。锥画沙、屋漏痕,皆自然之法相;
二曰"养气"。蔡邕谓"书者散也",须胸次豁然;
三曰"通变"。右军内擫,大令外拓,各得环中。

今人但求点画工整,犹隔数尘。须知真草隶篆,无非太极阴阳之显化。执笔如庖丁解牛,运墨若濠上观鱼,则九重真龙自在毫端。书道至简,存乎一心耳。
梅花四弄 發表於 2025-4-27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习得之要义与审美进阶》
(文/弘毅斋主)

休竹客君所论"书法得其法则未为难事"之说,诚为知言之论。然此"方法"二字,实含双关之妙:一曰技法之规矩,二曰心法之体悟。昔张怀瓘《书断》有云:"书者,如也,舒也",正谓得法者当兼重形神,方能窥其堂奥。

一、法度与性灵之辩证
观怀素《自叙帖》"骤雨旋风"之态,表面观之似无法度,实则"法度具备"。此中玄机,正在"有法至无法"之升华。赵孟頫尝言:"用笔千古不易",揭示笔法乃书艺之根基。初学者当以唐楷立骨,如颜真卿《多宝塔》之森严法度,先求"横平竖直",待笔力沉雄,再追晋人风韵。东坡居士"执笔无定法"之论,实为通会之际的化境,非初学可妄效。

二、审美眼光的养成
帖学大家白蕉先生曾言:"看帖眼要高,临帖手要低。"此语道破鉴赏与实践之关联。今人习字多囿于"摹形"阶段,未解"读帖"之要义。当以"三品论"为纲:
1. 观气象:如《自叙帖》满纸云烟,当体会其"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创作状态
2. 察章法:细究疏密、虚实、错落之妙,如董其昌"似欹反正"的布局哲学
3. 味笔意:透过墨迹感悟书家呼吸节奏,此即蔡邕《笔论》"沉密神采"之谓

三、日课修习之道
1. 择帖如择师:楷书当以智永《真草千字文》为津梁,其"笔笔从空中落"的起收之法最宜筑基
2. 临池三境界:
对临阶段求"形似"(如米芾"集古字"时期)
背临阶段追"神似"(似黄庭坚见荡桨而悟笔法)
意临阶段达"不似之似"(如王铎临《圣教序》而自出机杼)
3. 养气之功:每日晨起可焚香读帖半时,参用曾国藩"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法,使笔墨涵泳文气

四、传统美学的当代转化
今人习书常见二弊:或拘泥于"展览体"的工艺制作,或沉溺于"江湖体"的任笔为体。实则书法现代性当植根于"三统":
笔墨传统(八法精严)
人文传统(书卷气韵)
生命传统(字外功夫)

昔人云:"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习书者若能以怀素"笔冢墨池"的精神筑基,以董其昌"读万卷书"的胸次养气,复以徐渭"破除诸相"的胆识创新,则所谓"方法"者,自可化为"无法之法",臻于《书谱》"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化境矣。

(全文798字)

跋:附怀素《自叙帖》局部解析图(略),可注意其"折钗股"笔法与"担夫争道"章法之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