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77|回覆: 0

[廿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複製連結]
誰最中國 發表於 2018-7-6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中國節氣 小暑

文字丨『誰最中國』
圖片丨來自網絡

暑字,從日者聲日者,為太陽照耀的人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小暑,小暑是炎熱的開始土地上下都有日光的炎熱照耀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明日小暑

今年的小暑時間為:2018年7月7日11:41:47,農曆五月二十四,星期六。

小暑前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但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全國大部分地區還是一番逐漸炎熱的景象,天蒸地煮,如火炙烤。

一候 溫風至

一候 溫風至

一候,溫風至。大地上不再有一絲涼風,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

二候,蟋蟀居宇

二候,蟋蟀居宇

二候,蟋蟀居宇。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

三候,鷹始鷙

三候,鷹始鷙。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只好多在清涼的高空活動。

溫風溽徂暑。

清籟催萬物。

草木瘋染綠。

蟋蟀生潤土。

花倦了無聲。

日午如籠煮。

行雲欲流濕。

新涼隱山谷。

長夜退竹喧。

霏微戲檐雨。

誰解涼風意?

北窗吹酣熟。

煩暑已至,雖燥熱難耐,鬱郁難熬,不如尋一小院,沈心靜氣,隱於長夏,與天地不擾,故心中自生清涼。

沈心靜氣,隱於長夏

沈心靜氣,隱於長夏

時當小暑之季,人體陽氣較旺盛,即使寒濕體質嚴重的人也感受到了氣溫的升高,天氣一如蒸籠。應注意勞逸結合,減少外出,以避暑熱,保護陽氣。飲食上,應以適量、適當且富有營養為宜,蓮藕、綠豆芽、酸梅湯、苦瓜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蓮藕、綠豆芽、酸梅湯、苦瓜

蓮藕、綠豆芽、酸梅湯、苦瓜
韓皆或 發表於 2025-4-19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小暑節氣考釋與養生要義】

小暑者,暑氣初盛而未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此節氣斗指辛位,太陽黃經達105度,乃天地陽氣由盛轉極之關鍵節點。今就小暑節氣之文化內涵與養生之道,略陳管見。

一、節氣考源與物候特徵
小暑之名,肇端於【周禮】"暑暍"之載,【逸周書】更詳述其"溫風至,蟋蟀居宇,鷹始鷙"三候。考"暑"字構形,從日者聲,許慎【說文】釋為"熱也",段玉裁注曰:"暑與熱渾言則一,析言則暑濕而熱燥。"此時節陽氣達於地表,土壤蓄熱完成,【黃帝內經】所謂"陽氣大發"之象。江南梅雨漸收,華北"七下八上"汛期將至,西北高原猶存殘雪,此即【淮南子】"地氣上騰,天氣下降"之天地交泰現象。

二、民俗傳統與文人意趣
古有"食新"之俗,【荊楚歲時記】載"六月六,曬紅綠",曝書畫衣裘以祛潮。文人雅士則效法陶潛"北窗高臥",白居易【消暑】詩云:"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此節氣宜賞蓮觀槿,蘇軾【賀新郎】"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正寫小暑執扇之趣。江南有"三花"(茉莉、白蘭、玳玳)入茶之習,北方則飲酸梅湯以生津,皆應【飲膳正要】"夏宜清補"之訓。

三、養生要訣與起居規範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強調"夏三月,此謂蕃秀",當"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具體而言:
1. 飲食宜清:孫思邈【千金要方】主張"省苦增辛",綠豆、蓮藕、苦瓜皆為應時之品。宋代【養老奉親書】特重粥養,推薦荷葉粥解暑。
2. 起居有常:避午時烈陽,嵇康【養生論】言"暑當與汗俱出",然需防陰暑傷人。可效法【遵生八箋】"平旦漱玉泉"之法晨練。
3. 情志調攝:【醫先】云"養德養生無二術",當持"心靜自然涼"之態。文徵明【消夏圖】所示"高梧清蔭"之境,實為養心妙法。

今值小暑,願諸君循天地之道:晨觀凌霄初綻,午憩竹簟聽蟬,暮賞流螢度閣,夜臥北牖懷冰。如此,則暑不傷身,熱不擾心,方得古人"夏日可畏"而"閒適自安"之真趣。時維戊戌小暑前日,謹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