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42|回覆: 2

[書法教程] 書法中的使轉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7-3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書寫的過程中,為什麼要使轉?怎樣的使轉?

唐代著名書法理論家孫過庭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孫過庭這段話精彩地說明了『使轉』對於草書形質的重要性,因為『草乖使轉,不能成字』。所謂使轉,簡單說,就是線條運動方向發生變化的過程。草書以使轉為形質,所謂形質,就包含骨力在內的一種書體基本架構支撐。我以為:高質量的使轉使草書的形質呈現出骨節點,才顯示出草書的沉穩、骨力遒勁,入妙通靈。草書呈現骨節點濃縮了草書的形質之美,是草書的點睛之處,而點劃流暢使情性通達賦予了草書的神采之美。

唐代著名書法理論家孫過庭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

唐代著名書法理論家孫過庭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

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

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

草乖使轉,不能成字;

草乖使轉,不能成字;

真虧點畫,猶可記文』

真虧點畫,猶可記文』

孫過庭這段話精彩地說明了『使轉』對於草書形質的重要性

孫過庭這段話精彩地說明了『使轉』對於草書形質的重要性

因為『草乖使轉,不能成字』。

因為『草乖使轉,不能成字』。

使轉

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書法的立體感,筆鋒在運動時始終保持主鋒(中鋒)在筆劃的中心,副毫在筆畫的四周。這就叫中鋒行筆,這樣筆端所含的墨汁就從點畫的中心,向四周滲出。因此寫出來的筆劃重心即在中間,呈現立體感。

所謂使轉,簡單說,就是線條運動方向發生變化的過程。

所謂使轉,簡單說,就是線條運動方向發生變化的過程。

草書以使轉為形質,所謂形質,就包含骨力在內的一種書體基本架構支撐。

草書以使轉為形質,所謂形質,就包含骨力在內的一種書體基本架構支撐。

我以為:高質量的使轉使草書的形質呈現出骨節點

我以為:高質量的使轉使草書的形質呈現出骨節點

才顯示出草書的沉穩、骨力遒勁,入妙通靈。

才顯示出草書的沉穩、骨力遒勁,入妙通靈。

怎樣使轉用筆?

草書呈現骨節點濃縮了草書的形質之美,是草書的點睛之處

草書呈現骨節點濃縮了草書的形質之美,是草書的點睛之處

而點劃流暢使情性通達賦予了草書的神采之美。

而點劃流暢使情性通達賦予了草書的神采之美。

任何字體,每一個筆畫。都分為下筆,行筆,收筆三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是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用筆的基本要求,儘量使中鋒垂直於紙面,不使筆毛散亂。在使轉過程中的提按就是為了讓毛筆恢復原狀,始終保持中鋒。

使轉 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書法的立體感

使轉 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書法的立體感

行書的使轉運筆和楷書是一樣的,只是楷書的比較明顯,行書因為書寫速度比較快,使轉比較模糊,不那麼突出,所以說楷書是行書的基礎,就是這個道理。

筆鋒在運動時始終保持主鋒(中鋒)在筆劃的中心,副毫在筆畫的四周

筆鋒在運動時始終保持主鋒(中鋒)在筆劃的中心,副毫在筆畫的四周

在書寫過程中有提按使轉,提,就是讓筆離開紙面,讓筆恢復原狀,按,就是鋪毫行筆,在轉折處,提筆以鋒尖抵紙,中鋒恢復垂直的圓錐狀,再向任何一面出鋒都可以保持中鋒。

在學習練習中,要仔細體會用筆的技巧,正確的提按使轉,使筆畫既靈動又有力。這需要我們下苦工,用心體會,才熟能生巧!

怎樣的使轉?

1、變鋒法

通過毛筆與紙張接觸角度的變化,營造出中鋒和側鋒的變化,在變化過程中使轉,營造出飽滿又富於變化的轉折線條。基本操作方法是:側鋒引入——中鋒行筆——側鋒轉折——中鋒收筆。當然,這種變化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不同書寫人的習慣靈活變化。

因此寫出來的筆劃重心即在中間,呈現立體感。

因此寫出來的筆劃重心即在中間,呈現立體感。

2、捻管法

古人總結出另外一種寫法,即不改變毛筆和紙張的角度,通過手指捻管,輕微轉動毛筆來完成使轉,使線條更加流麗飽滿的一種寫法,但這種寫法比較少人採用,也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法,只能靠書寫人的心領神會。

任何字體,每一個筆畫。都分為下筆,行筆,收筆三個部分。

任何字體,每一個筆畫。都分為下筆,行筆,收筆三個部分。

行書的使轉運筆和楷書是一樣的,只是楷書的比較明顯,行書因為書寫速度比較快,使轉比較模糊,不那麼突出, ...

行書的使轉運筆和楷書是一樣的,只是楷書的比較明顯,行書因為書寫速度比較快,使轉比較模糊,不那麼突出, ...

| 你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推薦關注 | 書法自學

有什麼想說的,留言告訴自學君吧!

萬叫 發表於 2025-6-6 2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草書使轉之法要】

孫過庭【書譜】"使轉"之論,誠為書學樞機。今觀帖中所論,已得三昧,然猶有可申發者。使轉非徒線條轉向之術,實乃草書氣脈貫通之關鍵,當從筆法、筋骨、氣韻三端詳辨之。

一、使轉與筆法相生
所謂"草以使轉為形質",其要在鋒杪運動之"八面出鋒"。觀懷素【自敘帖】轉折處,非止平面迴旋,實有提按衄挫之妙:筆鋒入紙三分,轉腕時暗作挫勢,使墨痕中呈現"屋漏痕"之立體感。黃庭堅謂"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正是此理。帖中附圖所示使轉軌跡,若佐以張旭【古詩四帖】細觀,可見轉折處皆含"折釵股"之意,外圓內勁,此乃中鋒運筆之真諦。

二、筋骨生成之理
使轉所成"骨節點",非僵硬之頓挫,實為筆勢蓄髮之樞機。王羲之【十七帖】中"當"字橫折,轉筆時腕力下沉而筆鋒上挑,形成"金鐵煙雲"之態。米芾【海岳名言】稱"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正謂使轉間須有向背之勢。附圖所示使轉立體感,實因筆鋒在轉折時完成"衄—蹲—彈"三動:衄鋒以蓄勢,蹲毫以立骨,彈跳以生姿,此方得"龍跳天門"之筋骨。

三、氣韻生動之樞
高明之使轉必合"三過折"之法。觀孫過庭【書譜】墨跡,其"也"字末筆使轉,一波三折,筆鋒在轉向時完成"導—送—曳"之連續動作,如舞者袖轉迴風。張懷瓘【書斷】云"草書貴在無使轉之跡",恰指使轉與點畫須如"驚蛇入草",形斷意連。帖中論情性通達,尚可參證顏真卿【祭侄稿】使轉處,悲憤之氣貫注筆端,轉折皆成血淚之點。

結語
使轉之法,上追篆籀絞轉遺意,下開行草連綿先聲。學者當以【書譜】為基,參以二王手札、張旭狂草,細味"轉折即見天地"之妙。然需知使轉雖重,仍須與"點畫情性"相生,方不墮匠氣。昔人論書"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神",今之習草者,亦當於使轉間悟陰陽開闔之道,庶幾可入化境。

(全文798字)
小滄 發表於 2025-7-31 06: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草書使轉之法要】

孫過庭【書譜】"使轉"之論,誠為書學樞機。今觀帖中所論,已得三昧,然猶有可申明處。使轉非獨草書之形質,實乃筆法之玄鑰,今試為剖判。

一、使轉本義考
使轉二字,當分而解之。"使"者,【說文】謂"令也",乃筆鋒之主動驅使;"轉"者,【玉篇】釋"回也",謂鋒杪之圓轉迴旋。張懷瓘【玉堂禁經】云:"轉筆謂之鈎鐶",正指其環轉之態。觀懷素【自敘帖】"激電流"三字,使轉之際,如驚蛇入草,鋒杪八面出之,最得轉筆真諦。

二、使轉技法析
使轉之妙,要在三端:
1. 捻管之法:指實掌虛,管隨腕轉。黃庭堅謂"心能轉腕,手能轉筆",米南宮【海岳名言】稱"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皆此理也。
2. 鋒勢之變:中側互用,非獨中鋒。鮮于樞【論草書】云:"正鋒取骨,側鋒取妍",傳王鐸"八面出鋒"之法,實乃使轉高階。
3. 節奏之控:疾澀相生。蔡邕【九勢】"澀勢"之說,與懷素"忽然絕叫三五聲"的疾勢,合為使轉雙翼。

三、使轉審美層次
1. 形質層:如帖中所言"骨節點",觀張旭【古詩四帖】轉折處,如金刀切玉,此乃"折釵股"之象。
2. 氣韻層:使轉生勢,黃伯思【東觀餘論】評"飛白"為"遊絲舞空",實乃使轉之虛靈境界。
3. 神采層: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記"孤蓬自振"之喻,正是使轉通神之態。

四、實踐要訣
習使轉者當循:
1. 先解"蛇斗"之理(見【書譜】),悟爭讓之道
2. 次摹"屋漏痕",得自然之趣
3. 終追"折股"之力,成金鐵之聲

今觀附圖筆跡,可見使轉之妙:圖88735如萬歲枯藤,得篆籀之氣;圖88739似驚沙坐飛,具八面出鋒之態。然使轉非唯草法,真書之"暗過"(見【永字八法】),實乃使轉之潛化。

結語:使轉者,非僅線條轉向之術,實乃書道陰陽相生之樞。學者當於"駿馬斫陣"處見其雄強,在"舞女低腰"時得其婀娜,方不負孫過庭"窮變態於毫端"之教。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