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58|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寫小字和大字的區別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7-1 13: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對於小楷的結構技法,蘇軾曾有句名言:『大字難以結密,小字難以寬綽。』意思是說,大楷的寫法與小楷的寫法是不同的。大字結體不能太鬆散,小字結體不能太侷促。小楷書法寫的是小字,所以寫小楷就必須要注意顯現出『寬綽』的藝術效果來。那麼,小楷字的『寬綽』,應該採取那些措施,還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行呢?。我以為,小字體現寬綽,一般要留意以下幾點。

第一,寫小字要善於用『點』

第一,寫小字要善於用『點』

第一,寫小字要善於用『點』

小楷字形很小,格子也很小。筆畫一多,結體就會侷促。所以,小楷在書寫過程中,必須對一些點畫,加以處理和改造,可以用『點』去替代。因為,『點』是漢字結構中最小的筆畫單位,它佔地面積最小。點用得多了,留白也就多了。留白多了,結體就不會侷促了。因此,善於在小字中運用以簡代繁、以小代大的手法(即以『點』來代替『橫、豎、撇、捺』等筆畫),小字的寬綽效果就非常容易顯現。

第二,小字結體一定要突出『舒展橫向、緊縮縱向』的意識

第二,小字結體一定要突出『舒展橫向、緊縮縱向』的意識

第二,小字結體一定要突出『舒展橫向、緊縮縱向』的意識

小字結體忌長、忌方,應該取扁式。大凡長橫之筆,要儘量寫得舒展一些。大凡短橫之筆,可儘量用點寫出。反之,大凡長豎之筆,一定要短寫。大凡短豎之筆,也可儘量用點寫出。這樣一來,字的結體就會呈現『扁』狀,結體一扁,整個感覺就寬綽了。另外,字之撇捺,猶如字之兩翼,也要儘量寫出橫向舒展的感覺來,以助扁勢。結體一扁,寬綽的效果也就會一展無疑了。

第三,寫小字,入筆必須強調『寧淺毋深』

第三,寫小字,入筆必須強調『寧淺毋深』

第三,寫小字,入筆必須強調『寧淺毋深』

寫小字,必以『清、腴』為貴。清者不濁也,腴者豐滿也。不濁,須用細線寫出。豐滿,須知細而不虛,骨肉亭勻。所以小字用筆,入筆須淺。淺則細也,細則空白就易多出。空白一多,字就易見寬綽。但是,有不少人寫小字,入筆往往比較深。孰不知,入筆一深,線條就容易粗。線條一粗,字就不會清新。字不清新,結體就會凸顯出渾濁和不寬綽的毛病來。

第四,小字用筆方法以簡為主

第四,小字用筆方法以簡為主

第四,小字用筆方法以簡為主

小楷用筆方法是獨特的,字雖然小了,然卻不是大楷用筆的翻版。小楷字的用筆,以簡為主。它的用筆主要是兩個大類,一是寫法,二是點法。凡是比較長而舒展的線條,採用寫法。凡是比較短的線條,採用點法。當然,同樣是寫和點,方法也是多變的,切忌單一。尤其是點法,入筆方法更是變化萬千。或寫或點之間,有時寫少點多,有時則寫多點少。

以上所述,大家不妨參照鍾繇、王羲之、鍾紹京、趙孟頫、文徵明等人的小楷字帖,細細品味。

花兒 發表於 2025-4-23 06:3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楷結體寬綽要義闡微】

休竹客君所論小楷"寬綽"之法,誠為得髓之見。今不揣譾陋,試為申說其理。

一、點畫代換之理
以點代畫之法,實源於鍾繇【薦季直表】。觀其"臣"字右豎易為點,"言"字長橫化點,皆得疏朗之致。此非徒為省減,實乃"計白當黑"之妙用。趙孟頫【汲黯傳】更將此法推向極致,如"為"字四點皆作仰覆之勢,既存筆意,復增虛白。然須謹記:代換當依字勢,若【樂毅論】"之"字末筆必作長捺,不可強點為捺,否則失其翩躚之態。

二、橫向取勢之道
"橫展縱收"實本漢隸遺法。觀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其"字兩橫舒展如舟楫,"心"字臥鈎開張,皆得八分書意。文徵明小楷尤善此道,其【醉翁亭記】中"者"字長撇化為短點,而長橫波磔分明,使字勢如展翼之鴻。然扁勢須自然,若如台閣體般刻意壓扁,反失晉人瀟散之韻。

三、用筆淺深之辨
"淺入"之說,可溯及衛夫人【筆陣圖】"若初學分佈,但求平正"之訓。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小楷貴在纖毫皆現,不使墨漬湮沒。"觀虞世南【破邪論序】,起筆皆作蜻蜓點水之勢,而收筆空中作勢,故能"疏可走馬"。然淺入非謂怯弱,當如褚遂良【陰符經】般"細筋入骨",方得清腴之致。

四、筆法簡淨之旨
小楷筆法之簡,非謂省略使轉。試比較:歐陽詢【九成宮】大字"森"字三撇各異,而其小楷【心經】"森"字則化繁為簡,然筆意未嘗稍減。此正如姜夔【續書譜】所言:"小字貴開闊,大字貴結密。"簡者,去其雕飾而存其神采也。今人作小楷,或拘泥於"提按分明",反成累贅,豈知智永【千字文】真跡中,多有筆斷意連之妙?

結語:小楷寬綽之妙,要在得"疏密"二字真諦。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此中消息,當於晉唐墨跡中細心體味。倘能參透此理,則雖方寸之地,亦可見天地寬矣。
半夜遛腿 發表於 2025-4-26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小楷結體寬綽之法要】
東坡居士"大字結密,小字寬綽"之論,實為書學三昧語。今就小楷結體寬綽之道,補苴前賢未盡之義,分述四端如次:

一、點畫代筆,計白當黑
小楷以點代畫非僅省減之技,實乃虛實相生之理。王羲之【樂毅論】中"之"字末捺化點,【黃庭經】"心"字臥鈎作三點,皆見魏晉人"點如山頹"之妙。然點之運用須合六書,如【玉版十三行】"清"字三點水作垂露勢,既存波磔之意,復得疏朗之趣。更當參褚遂良【陰符經】點法,輕重向背間自生空間韻律。

二、橫展縱斂,取勢漢隸
小楷扁勢實源鍾繇【薦季直表】,其橫畫舒展如舟楫橫波,豎筆短促若楔入木。趙孟頫【汲黯傳】特重橫畫起收之"鶴膝"法,以橫勢主導章法。然需知橫展非謂平拖,觀文徵明【離騷經】長橫皆具"千裏陣雲"之變,短豎化點猶存"高峯墜石"之力。此道近世沈尹默先生【執筆五字法】論之尤詳。

三、入筆如羽,墨彩相和
"淺入"之說本於衛夫人【筆陣圖】"纖微向背,毫髮死生"。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小楷如蠅頭,必從空中墜筆。"試觀祝允明【前後出師表】,起筆尖鋒輕觸,墨色由淡入濃,恰似蜻蜓點水。然"淺"非怯弱,當如虞世南【破邪論序】,細處能透紙背,所謂"遊絲裹鐵"是也。用墨須如東坡言"湛湛如小兒目睛",濃淡得中乃生虛白。

四、筆法尚簡,意到便休
小楷筆法之簡,實乃"損之又損"的功夫。王寵小楷刪盡波挑,獨存篆籀中鋒;黃道周【孝經頌】減捺為駐,猶見章草遺意。然簡筆非苟簡,當如八大山人作小行楷,雖一點一畫皆含萬毫齊力。今人作小楷常犯"大字縮小"之病,未悟倪瓚題畫小字"筆愈簡而氣愈壯"之旨。

結語:小楷寬綽非徒字形扁方,實乃"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辯證統一。學者當以【曹娥碑】為體,【靈飛經】為用,參以簡牘墨跡之自然意趣,方能於方寸間現天地寬。昔人云"小字如大字",正謂此等境界耳。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